基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有效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江柳芳
摘要:少子化政策实施后,我国的家庭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在“421”结构的家庭中,幼儿的受关注度不断提高。心理健康将对幼儿带来终身影响,其与身体健康、学习成绩并列为我国家长最为关注的三大问题。家庭是幼儿的主要教育场景,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可使幼儿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纠正。但在我国的教学体系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严重脱节,复杂的教学设计难以实施。在此背景下,首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当下家校合作教育中的不足之处。同时将针对突出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策略,以期为我国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9)12-0088-03
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的难度高、涉及面广,依托家校合作开展全场景教学,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径。但我国多数家庭与学校的连接并不紧密,教育观念、手段也滞后于社会发展。这一问题,将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在改进的过程中,幼儿园与教师应积极承担主体责任,并借助现有资源,提升家长的教育观念及能力,进而使家校合作机制发挥出应有作用。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点
幼儿的心智发育尚不成熟且生活范围相对狭窄。以心理学标准衡量,多数幼儿会存在一些心理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心智发育将逐渐成熟,并形成固定的认知视角与思维方式,若这一时期仍存在心理问题,则将对其一生带来影响。鉴于此,教师与家长应在幼儿时期为儿童提供健康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从而使其养成自信、包容的健康品格。在之后的学习中,学生仍然会面对诸多困难,但在幼儿时期养成的健康心态,将使其受益终生。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与家长应牢牢把握三项要点。其一,要以统一态度纠正幼儿的错误。囿于理解能力,幼儿对于自身错误的理解并不深刻,所带来的危害也不在其思考范围。因此,幼儿会对教师或家长的批评产生抵触情绪。若家长与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给出不同意见,则会坚定幼儿的抵触决心,错误问题将长期保留。其二,引导幼儿正确面对困难。漫长的人生中一定会遇到诸多困难,家长与教师不可能帮助学生解决所有困难。但通过相互合作,家长与教师可共同帮助学生掌握应对挑战、克服困难的心态与能力。幼儿习惯于家长的细心呵护,在遇到困难时哭闹,仅是对家长发出提示或寻求心理安慰。理解这一问题,并引导幼儿正确面对困难,才可使其学到更多本领。其三,避免深度介入幼儿社交。进入幼儿园后,幼儿将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社交圈。与起初学步的道理相同,刚刚进入社交圈的幼儿也会表现生涩,不合群、打闹、自私等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会慢慢学会社交礼仪,并建立统一的社交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切勿因细小问题深度介入幼儿的社交圈,而应通过引导、劝诫,帮助幼儿在问题中逐渐成长[1]。
二、家校合作教育中的不足之处
1.家校诉求各有不同
家校合作是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唯一途径。但在教学实践中,家长与教师却难以有效配合,良好的愿望常常不被对方接受。家校双方各自不同的主观诉求,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家长的观察视角聚焦于子女的健康成长。但在缺乏对比的情况下,幼儿的个人缺点将得到包容。同时,幼儿的部分缺点来自家庭,因此家长不易察觉。受此影响,幼儿的心理问题往往得不到家长的关注。但幼儿出现的外伤与疾病,则极为明显。在少子化政策下,幼儿的疾病会引发家长过度焦虑,其影响会进一步放大。因此,家长对于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未如教师预期般关注。而教师面对的学生众多,在对比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将更为明显。同时,心理健康是我国教育体系极为关注的问题,因此教师更倾向于纠正学生的心理问题。但由于家校的主观诉求各有侧重,因此对于心理问题的态度存在差异。
2.家校合作机制存在缺陷
在教学实践中,家校合作机制仍然存在诸多缺陷。首先,是家长与教师的分工并不明确。分工是合作的结果,因此合作必然产生分工。但在教学实践中,家长与教师的分工往往不够明确。例如,在遇到学生不愿融入集体的问题时,教师通常会向家长映应此类问题,并约定共同解决。但解决的问题的路径、各自扮演的角色并不明确,二者的合作缺乏实效性。其次,是家长与教师的合作缺乏统一标准。合作需要在统一标准下完成,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背景、主观感受均有所不同,因此二者的标准难以统一。例如,在纠正幼儿过于“顽皮”的问题时,教师往往会以管理纪律作为衡量标准,以确定儿童的改进程度。但在家长眼中,“顽皮”常常被视为可爱、活泼,因此管理标准相对较低。再有,部分私立幼儿园中,家长与教师的合作存在障碍。私立幼儿园倾向于将家长视为消费者,而自身的教育功能却相对弱化。
3.家校交流频次不足
家校合作离不开有效的沟通。在家庭环境中,幼儿的心情相对放松,与家长的沟通也不存在障碍[2]。因此,在家庭生活场景中,家长难以及时发现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在教学场景中,幼儿的心理问题将得到集中呈现,教师对于这部分问题的掌握优于家长。在家校合作中,教师应与家长建立紧密的沟通机制,从而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家长的及时关注。但在工作实践中,家长与教师的沟通频次普遍较低,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兩个方面。首先,幼儿家长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工作强度普遍较高。在繁忙的工作中,难以与教师进行频繁的沟通。其次,我国多数公立幼儿园,班级内的师生配比在2∶30左右,教师的工作普遍较为繁忙。受此影响,教师通常不会向同一家长发出多次邀约,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效果将大幅降低,视角不同、标准不同所带来的影响将被放大。
4.教育方式存在差异
家教合作应采取统一的教育方式,从而使教育工作得到有效对接。但在教学实践中,家长与教师的教育方式却存在极大差异。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当代家长并未接受过专业化的教育学习。现代教育的专业程度较高,幼儿心理学、多媒体技术、艺术技能被广泛融入教学工作。在缺乏专业培训的情况下,家长无法利用专业教学手段开展家庭教育。其次,在少子化政策实施后,我国的家庭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生活在“421家庭”中的幼儿,将受到6位家长的悉心呵护。由于年龄、生活背景、教育诉求存在巨大差异,因此6位家长会使用不同的教育策略,教育方式难以得到统一。心理健康教育会涉及幼儿的深层次问题。简单、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心理问题的解决。因此,家庭教育应与学校教育相对接,并成为学校教育的延续。 三、完善家校合作的具体策略
1.统一教育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家长与教师的主观诉求各有不同,良好的愿望常常不被对方接受。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利用表格化管理,与家长建立统一的教育目标。表格化管理是指,将主要问题、解决方案、共识与分歧均记录在表格中,并借助表格促进落实的工作方法。表格可具体体现模糊、抽象的问题,并跟踪实施进度。这也是表格化管理的主要优势。在使用中,教师应遵循提炼问题、制作表格、统一认识、定期对表的工作流程。提炼问题是表格化管理的前期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通过学生的日常表现,制作幼儿心理档案。该档案中,幼儿在日常学习中所展现的具体问题应得到准确记录。之后,教师应共同分析表象背后的心理问题,并将这部分问题同步列入档案。依据该档案,教师可将重点问题进行提炼,并制作成心理健康成长表[3]。
在该表中,学生的行为表现将与心理问题一一对应,家长可依据该表格的提示实施家庭教育。统一认识是指,引导家长以教师视角理解幼儿的心理问题。家长与教师的观察视角与主观诉求存在差异,因此对于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存在不足。通过深入沟通,家长将了解到教师的观察视角,并正确看待幼儿的心理问题。及时对表是表格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教育场景存在差异,教师与家长对于教学工作的理解存在巨大差异。定期对表,可帮助双方统一教学进度与落实目标。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应依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判断学生的心理情况,并将各项进展及时通报给家长。例如,当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的意愿明显加强时,则意味着与之对应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纠正,家长与教师可将这一问题纳入观察区。
2.完善合作机制
分工不明确、标准不统一、教育功能弱化是当下家校合作机制的主要问题。在改进中,教师应首先与教师明确分工。心理健康教育涉及的工作主要有交流、引导、管理以及构建教育场景。以功能划分,教师可主要承担管理、引导、场景构建工作。家长应主要承担心理交流工作,并分担引导职责。以工作延续视角分析,家长可将教师提供的教育方式延续至家庭,并承担教师的工作职能。例如,家长可将家庭教育定义为校园教育的延续,并在家中扮演教师角色。或者,家长之间可明确分工,其中父亲可承接教师的教育功能,而母亲则专注于幼儿的生活起居。统一标准,是建立合作机制的前提条件。在实施中,教师可借助表格化管理,与学生家长共同制定中、短期教学目标[4]。
例如,在纠正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时,教师可分别设置集中注意力3分钟、10分钟这两阶段目标。同时,教师应与家长建立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如观察动物、听故事等。当学生的注意力超过3分钟后,教师与家长的第一项目标将得以实现,并共同探寻第二项目标的达成路径。在这一设计中,家长与教师的目标将聚焦于一处,执行标准也可得到统一。针对部分私立幼儿园教育功能退化的问题,教师应坚定自身的教育责任,并以负责任的心态,建立以幼儿园为中心的教育机制。幼儿园的专业能力更强,以专业视角看待心理健康教育,可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得到提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将教学规划提前告知家长,并鼓励家长提出修改意见。通过这样的方式,家长将参与到教学工作的设计环节,其遵守教学规划的意愿将得到加强。
3.增加交流频次
交流频次过低,是制约家校合作的主要障碍。在改进的过程中,教师可借助信息化工具及社交软件,提升双方的交流频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交流更加便捷,微信、QQ等社交软件已经成为普通居民开展交流的常用工具。幼儿园可利用这一工具,建立心理健康宣传平台。例如,幼儿园可首先建立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校园微博。微博的数据传输功能更强,幼儿园可将以心理健康为主题教学视频上传至微博平台。家长可利用闲暇时间观看这部分视频。在观看教学视频的过程中,家长也可借助微博平台的互动功能,探讨幼儿的教育问题。总之,借助信息存储技术,新媒体工具可突破时间、空间对于教学工作的限制,家长可选择任意时间了解到教学知识。
再有,教师也应借助微信建立家长交流群。在使用中,教师可将幼儿在园中的表现录制在手机中。参照与家长共同制定的教学进度,教师可将日常收集的视频分享给家长。借助视频,家长可直观观察幼儿的日常表现。同时,借助微信等社交软件,教师可随时与家长展开沟通。例如,针对幼儿当日所发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可借助微信,及时引导家长修正教育方式。而家长也可将幼儿在家中的表现提供给教师。总之,微信等社交软件,为家校合作提供了便捷的交流平台。再有,教师可引导家长建立互助交流小组。其中各小组的人数应控制8人以内,各位家长可就教育问题进行及时沟通。通过对比,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体现,家长的教学目标将更为明确。
4.开展家庭教育学习
家长与教师的教育方式存在极大差异,家教合作将因此受到影响。在改进过程中,幼儿园可为家长提供专业教育,从而使双方的教育方式逐渐统一。首先,借助微博平台,幼儿园可为家长制作慕课教学视频。在视频中,幼儿园可为家长提供简单易懂的教学知识。例如,幼儿在各阶段的心理变化,解决幼儿心理问题的常用方法。通过慕课教育,家长的教育能力将得到提升。之后,在幼儿入园初期,教师应利用假期为家长开展短期培训。借助培训活动,家长将理解到教师的教学方式与观察视角。具备条件的幼儿园,也可对家长进行测试,从而使科学的教育方式得到强化。
同时,教师可针对幼儿家长的长辈,开展针对性教育。由于青年群体的工作较为繁忙,因此部分幼儿会由祖父母、外公、外婆长期看护。这部分家长的教育方式较为陈旧,对于幼儿的成长会带来负面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针对这部分家长的心理特征与成长环境,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同时,这部分家长拥有充足的閑暇时间,因此幼儿园可利用幼儿午睡或放学前的时间,为这部分家长讲解教学知识。通过家校双方的共同努力,幼儿的心理健康将得到多方呵护。 结束语
在优化家校合作,进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工作中,教师应首先借助表格化管理,与幼儿家长建立统一的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应在建立同一目标的基础上,完善家校合作机制。再有,幼儿园可借助信息化工具,增加家长与教师的沟通频次。最后,幼儿园应针对当代家长的心理特征与成长经历,提供教育指导。
参考文献:
[1]张冠琦.基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家校合作优化[J].教育现代化,2017,4(43):277—278+281.
[2]杨雅颉.试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研究[J].亚太教育,2016(1):2.
[3]陆娟.幼儿心理教育之我见——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5(27):230.
[4]唐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有效性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1—2.
Research on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
Based on Young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JIANG Liu-fang
(Cooperation Office of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Ningd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u’an 355000, China)
Abstract: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of having few children, the family structure of China has changed greatly. In the “421” family, the attention for children is increasing. Mental health, physical health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have been the three most concerned questions of parents in China. The family is the main educational scene for young children. Combining school education with family education can rectify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young children in time. However, in China’s teaching system, family education and school education are seriously separated, and complex teaching design is difficult to implement. In this context,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main points of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shortcomings in the current cooperative education of home and schools.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proposes specific improvement strategies for the prominent problem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in China.
Key words:young childre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home-school cooperation; effective strategy
(責任编辑:蒋琰)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9.12.028
收稿日期:2019-03-26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基金项目“幼儿园中传统童谣教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子课题(JAS161128)
作者简介:江柳芳(1982—),女,福建福安人,讲师,从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22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