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教学,呼唤诗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丁纯纯

  摘 要:语文教学是富有诗意的,主要体现在文本的人文性上,而文本是作者美好情感与高尚思想的产物。在教学中,我们不能进行直白地说教,而是要通过诗意的语言、诗意的情境引领学生体会文本中的思想情感。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在诗意之中领悟文章的精髓。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呼唤诗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11B-0085-02
  语文是一门有生命、有灵魂的学科,人文性是其教育资源的核心。而要充分挖掘其人文内涵,我们不仅需要引领学生感知文本,体会其中的思想情感,还需要运用诗意的语言,充分还原文本的情境,挖掘蕴含其中诗意的情感,让学生在充满诗意的课堂中,得到精神的洗礼,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
  一、诗意导入,创设诗意开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更是如此。一堂课采用怎样的教学风格,导入环节是一个关键。为了实现文本的人文价值,我们在教学的导入环节,应该营造满满的诗意,即以诗意的导入创设诗意教学的开端。而要实现这一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诗意的导入,组织诗意的语言,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音乐、图片、音频、视频等,创设一种充满诗意的导入情境。这样,就可以让后面的教学水到渠成了。
  如部编版小学语文《花之歌》一文,这是纪伯伦写的一首散文诗,也是一篇富含哲理的美文。诗人以花的口吻,通过花的语言表达大自然的话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四季的变化,并且借物喻人,托物说理,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课文语言优美,风格清新隽秀,富有诗意。
  在教学时,我注意到了文本的诗性,特别设置了诗意的导入:同学们,在大自然中,有一种最美丽的东西——它是生命的精彩绽放,是孕育生命之源,它牺牲自己,赢得了种族的繁衍生息……它,就是与我们朝夕相伴的花。然后,通过PPT展示古诗中描写和赞美花的诗句,并配以图片,让学生边欣赏,边诵读。通过这样的导入,不仅让学生对花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还为课堂营造了满满的诗意,为后面的教学创设了一个诗意的开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诗意的导入,让导入的内容和语言表达富有诗意是基础,也是关键,可以在“润物无声”之中把学生带入浓浓的诗意,而电子设备的采用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在导入时,一定要分清主次,切莫本末倒置,否则,会让我们的诗意课堂“华而不实”。
  二、诗意朗读,体会语言魅力
  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非常精美的,哪怕是“枯燥”的说明文、应用文。现在之所以很多学生觉得语文“无味”,很大的因素在于教师在课堂上重理解、多问答,甚至用现代电子设备“突破”教学难点。这就丧失了文本的意义,造成了文本魅力的缺失。“三分文章七分读”,一篇文章,是用文字表达的,但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则需要我们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即诗意的朗读来体会。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如部编版小学语文《桂花雨》一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以“桂花香”为行为线索,回忆了童年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达了充满童趣的“摇花乐”。文章语言淳朴,风格清新,充满了对家乡和童年的怀念之情。这篇课文,不以曲折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吸引人,而是以丰富而细腻的情感打动人。这种情感是靠单纯的理解与分析不能感受到的,以美好的心情、诗意的朗读方能让人感受到其中妙处。
  在教学中,我先是让学生朗读,发现他们朗读的不足以体现文本的语言之美、情感之美的时候,我采用了以名家朗读为范本、以教师示范指导为辅助方法,通过品录音、听示范和尝试自读,让学生在充满诗意的朗读中发现文本的妙处,体会语言的魅力,让课堂教学在诗意中高效起来。
  在教学中,运用充满诗意的朗读,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文本,还能让学生在诗意的朗读中体会蕴含于文本字里行间的思想与情感,感受文本的生命与灵魂,进而领悟文字的魅力和语文的美好。
  三、诗意情境,感受文本魅力
  文以情动人,情是文章的灵魂。一篇文章,就是一个大的情境,这个大的情境又是由若干个小的情境组成的。在教学中,要注意情境的营造,教师可以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再现情境,也可以通过音乐和视频的辅助强化情境,当然,还可能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入文本表现的情境。只有通过文本情境的营造,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文本蕴含的情感与诗意,形成“以文激情,以情解文”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文本的魅力,领略语文学习的诗意。
  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丁香结》一文,这是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回忆,描写了城里丁香花、城外丁香花、斗室外三棵白丁香和雨中丁香四幅优美的丁香图,从色彩、形态和气味等多个方面对丁香进行了描写。作者借物抒怀,把浓浓的情感与深深的人生哲理蕴含在了对丁香的描写之中。可以说,作者对丁香的描写不仅是“画”,也是一种蕴含着深厚情感的“境”。只有品透了文本展示的几个情境,才能理解作者笔下的“丁香结”。
  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文字描绘的画面,感受画面中深深的情感,然后用动情的朗读把这种画面和情感生动地表现出来。在品味情境的过程中,还给学生展示图片,并配上背景音乐,从而形成文本、朗读、图画和音乐相融合的诗美情境,让学生在充满诗意的情境当中深深感受到了文本的魅力。
  文本,源于情境,高于情境。在语文教学中,努力营造诗意情境,是语文教学特色的要求,同时适应了文本的表达特色,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文本的魅力。
  四、诗意语言,成就诗美课堂
  语文教学,能否以诗意的形式呈现,又能否把诗意贯穿始终,教师的课堂语言非常重要。我们知道,同样的意思,可以采用不同的表达形式,也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文字表达,这是我们汉语表达的特色。也正是如此,要想让我们的课堂富有诗意,教师就必须对自己运用的语言进行精心组织,要让语言富有诗的气息与韵味,这样才可以打造诗意的课堂。学生在这种诗意的教学情境之中,才可以进行诗意的学习与表达,从而成就诗美课堂。
  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伯牙鼓琴》一文,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和钟子期,以琴相交,以乐为媒,互为知音,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谢知音的感人故事。文章行文简洁,但语言形象生动,富有韵律,在文字之中蕴含着强烈的情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深厚情感,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诗意的语言,同文本表达的诗意的音乐,诗意的情感配合。如在学生激情朗读课文后,我做了这样的引导:妙哉,高山流水,知音之乐!善哉,子期伯牙,知音之楷模!两位古人,是多么幸福,何等默契!而在教学接近尾声时,又通过富有诗意的语言进行启发:同学们,正是这高山流水,让两位古人相知;也正是这“破琴绝弦”,成就了千古的绝唱!这样,在教师诗意的语言中成就了诗美课堂。
  诗意课堂,是需要教师去营造、去引导的,主要是要由教师诗意的语言来创造。由教师诗意的语言引出文本的诗意,再由文本的诗意引发学生的诗意,这样方能成就我们充满诗美的课堂。
  语文教学,人文因素是核心。这既是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文本的需要,同时也是作者写作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通过诗意的语言、诗意的朗读和充满诗意的辅助,营造诗意的教学情境,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意。
  参考文献:
  [1]林慧.诗意课堂需要“艺术”的语言——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行为初探[J].新课程导学,2018,(6).
  [2]李一.讓如诗的行板在语文课堂中徜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诗意课堂[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2,(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24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