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徐佳

  摘要: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它是个体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以及培育现状的分析,提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的优化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育路径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的现象。一方面,企业和用人单位对于岗位缺口找不到人才补给;另一方面,毕业生则出现大规模的就业难的情况。对于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实质性原因的分析,国内大部分学者认为是企业及用人单位与学校在产业衔接上出现了问题,也就是说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标准出现了不相匹配的情况。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毕业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不断优化培养策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
  (一)职业信念与职业道德
  职业素养是个体在职业活动中通过职业行为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它涵盖了职业信念、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观等范畴,职业信念与职业道德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个体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知及了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
  (二)思辨能力与创新能力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日渐成为未来社会竞争的主要方向,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企业占据市场制高点的核心能力。创新型人才是掌握了高精尖技术,同时具备较强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创新能力需要创新意识做支撑,再辅以创新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最后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提升过程中,逐步培养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沟通技能与团队合作意识
  美国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靠专业知识,8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为人处世的技巧”。而交流沟通能力又是维系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因此,沟通能力是职业生涯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技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职场中,语言的交流沟通已不再仅仅是沟通技巧的掌握,第二语言的学习需求与日俱增,成为了个体职业发展的一项新的重要技能。此外,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团队合作是发挥集体智慧,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团队合作需要成员之间加强交流沟通,同时,注重集体意识的培养,增强团队凝聚力,从而发挥团队合作的最大效能。
  (四)终身学习理念与自学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技术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未来职业人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理念和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知识的进步与技术的革新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高职院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理念,在教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1)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校与企业在产业衔接上出现了问题,造成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的情况,进而出现结构性人才过剩的问题。部分高职院校为了自身发展,盲目扩招,专业设置门类繁多,一些市场需求小,但办学成本低,收效快的专业频频开出,并大规模招生,这就导致学校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及数量与社会实际所需人才的专业结构及数量发生错位或者不匹配的情况,造成学生职业素养与技术要求达不到企业的需求标准,在毕业后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这也加剧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2)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首先,高职院校目前依然存在“轻人文”、“重技能”的情况,忽视学生软技能的培养及教育,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向还是集中在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术技能的培养方面,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涉及较少。其次,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育体系不健全,培育措施的针对性不强,同时,由于缺乏对企业用人标准及需求的清晰认知,导致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缺失的现状。
  (3)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自我培育意识不强。首先,职业意识不强,缺乏对未来职业的规划。雷恩·吉尔森说:“一个人花在影响自己未来命运的工作选择上的精力,竟比花在购买穿了一年就会扔掉的衣服上的心思要少得多,这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情,尤其是当他未来的幸福和富足要全部依赖于这份工作时。”很多高中毕业生在跨进大学校门之时就认为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可以在大学里尽情地“享受”了。这正是他们在就业时感到压力的根源。其次,职业目标不明确。部分高职学生由于缺乏对职业的认知和自身的认知,不能切合实际的制定未来职业规划,在就业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这大大降低了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学生未来职业的健康发展。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复杂而系统化的过程,它需要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齐心协力共同来完成。
  (1)将职业核心素养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日常管理,强化职业价值引领。首先,高职院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围绕强化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为核心,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时代精神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崇高的职业理想,引导学生将个人职业奋斗目标与“中国梦”相结合,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搭建多元化文化育人平台,融合企业文化、职业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流文化等为一体,丰富高职校园文化内涵,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展学生的职业认知,引导学生重视自身职业核心素养的学习与提升。最后,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专业实习,组织学生到企业、生产车间参观学习,了解岗位技术要求与职业素质要求,提高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知。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志愿者服务活动,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从而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2)将职业核心素养教育融入到常规教学之中,实现人才的全方位培养。首先,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校企合作育人课程,将企业文化、岗位技能、职业素养等内容融入到专业教学中,推进职业标准与专业课程的对接。其次,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校内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等专业教学工作,将企业操作规范、工作流程、岗位技能等内容引入学生实训教学环节,拉近学生专业学习与职业及岗位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有效提升自身的技术技能水平,培养职业核心素养。第三,加大实践课程比例,搭建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平台。与专业能力、职业技能的培养相比,职业核心素养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精神等。
  (3)将职业核心素养教育融入第二课堂,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首先,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组建创新创业小组、专业兴趣小组等学生团体参与教师的教研教改工作以及科研工作,在丰富学生第二课堂学习的基礎上,拓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渠道;其次,高职院校可以制定专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计划,依托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始,逐步完成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最后,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设讲堂、论坛等方式,邀请企业家、知名校友、创业新秀等入校开展创新创业讲座,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完成职业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曹大辉,邱开金.基于核心素养的台湾高校应用型人才通识教育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02).
  [2]张雅,许南.“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与提升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
  [3]张梦龙.基于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J].中国培训,2017(11).
  [4]孙晓玲,蒋涛.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需求的调查分析[J].职教论坛,2017(16).
  作者简介:徐佳,女,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综合办主任,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29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