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育教育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于艳

  摘要:当下,随着新课标理念的不断深入,各大学科教学迎来了创新性改革,体育教学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代表自然也不例外。本篇文章将先对体育教学专业方面现存问题进行阐述,后将根据对应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对各个体育专业院校创新性改革提供帮助。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程
  
  现如今,关于体育课程的教学和体育专业方面教学的课程改革方面,出现一些现象,比如:普通的体育教学和专业的体育教学比重一样;同时存在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教学课程方面设置方面出现很多特点[1]。因此,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关于体育教育越来越被重视。
  1 体育教学专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设置理念上的问题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迎来了全方位改革,但仍存在一定问题,比如专业课程内容单一呆板,缺少新颖,与时代脱轨。对于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目前多数学校,还仍以原来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和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对实践教学和新时代体育所需教育严重缺乏,致使学生在体育教育专业实习时,不能满足新时代岗位所需,以及无头无续,完成教学任务困难。具体问题如下:(1)选择体育项目时候过于保守。很多高校在体育教育方面往往沿袭以前的习惯,注重传统体育的教育,例如:中长跑、跨栏等传统类别,对于新式的项目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就像近些年流行的健美操、瑜伽、健身等新式项目。(2)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实效。专业人员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很多的学校依旧采用旧式的教学模式,配套设施陈旧,缺乏实用性,更有甚者只做表面工作,在实际教学中真正能用于实际教学的东西很少。(3)过于依赖技术,缺乏理论学习。目前我国体育教学的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过于只注重教授相关的技术,对于基础的学习重视度不够。总结来说就是教学模式单一,厚术薄学。学生在学习相关课程的时候,学到的更多的是技术上操作,但是在基础环节方面都比较薄弱。
  1.2 关于课程的管理
  对于课程方面如何创新、怎样选择最适合教学方面的工作不够严谨,关于对课程的管理评估缺乏合理有效的工作程序。研究如何开设一门课程和研究一项领域大不相同,因为在特殊的时候,往往一个问题就能作为一个领域来研究。
  1.3 课程结构的设置
  (1)相关专业课程的专业基础以及专业主干课的论证较少。为此,我们国家一些高校已经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政策,把一些类似的课程结合到一起,创建一套科学的体系,这是高校未来体育教育的基本走向。
  (2)体育课作为选修课在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方面不够合理。很多高校在设置课程方面对于体系结构方面不够重视,设置选修课的时候过于随意。
  1.4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不够全面
  当前我国多数体育教育专业院校对学生教学实习评价采用一次实习授课成绩评价或一次性终结式评价。这种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缺乏公平公正,不能全面评价学生体育教育专业成绩,甚至不能发挥原有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面对教学改革,体育教育专业院校应改革原有教学评价形式,构建综合性评价方式,全方面对体育教育学生进行成绩评价。
  1.5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习形式单一
  当下,面对就业压力逐渐增大的社会环境下,原有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习以不能满足时代所需。目前,随着体育产业在我国日益壮大,不同体育岗位对体育专业人才所需不断增加,比如体育指导者、社区体育管理者、健身体育教学人员等等。所以,对于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习,应改变原有实习形式,摆脱单一学校实习现状,增设不同岗位教学实习,以此加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需求,缓解就业压力。
  2 改革体育教育专业现状,实现体育教育持续发展的对策
  2.1 创建体育教育专业科学评价
  随着我国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原有的评价机制已远远不能符合学生需求。好的评价机制可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发现体育教育专业中的优缺点,完善体育教育专业学习。因此,面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改革,首先既要创建体育教育专业科学评价。具体实施可在原有一次性终结型评价基础上,增加带训能力、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实习授课能力、知识掌握能力等多方面评价,比如带训能力评价,可利用组织运动培训、赛前指导、带训知识理论考核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带训能力进行综合测评,以此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带训实践能力。
  2.2 调整课程类型结构,提升主课程的作用
  面对新时代下体育教育专业改革,我国各大院校应根据体育教育实际情况,调整课程类型结构,提升主要课程作用。比如,可在高年级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中,增设开放型综合课,以及自主型活动课。开放型综合课属于面对教学实习形式单一的课程改革。该课程主要采用俱乐部制教学,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综合性为主。而自主型活动课属于体育教育專业实践教学改革,该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性实践教学活动为主,教师仅对学生进行辅助教学,如困难解答、专题培训、考查等。两种课程增设均可满足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需求。此外,对于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要想突出专业特点,还可根据主课程需求调整教学方式。比如面对师范特性,可根据体育教育专业教学需求,培养体育教师多层次技能,兼顾多级需要。同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体育教育专业主技能掌握外,对于选修课或其他专业技能,也要学生能熟知或者能掌握技能基础,以此客服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单一问题,为未来就业提供保障。
  2.3 增强体育教育专业教师的创新观
  在当今时代,体育教育事业只有在不断创新中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体育教育的创新不仅仅是理论知识和思想理念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在教学模式管理课程中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创新。这就要求,一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创新体育观念和体育行。二是结合现代的改革发展,适应新时代教材理念,建立一套更加规范的体育教育专业的教材体系,使其更加科学化、规划化、专业化。
  2.4 构建主副修制课程体系,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
  从目前情况来看,体育教育专业要想满足社会需求,除要注重主课程学习外,还应加强副科选修。如体育院校可利用学校各项资源,在原有体育教育专业主课程外,增设更多选修课程,构建主副修制课程体系副科专业,以此,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加深相关技能学习,丰富校园文化,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和个人的爱好,进一步提高个人能力。
  3 结语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高科技技术广泛和全球化进程的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跟随时代的进步有了很大的变化,体育教育专业更加多样化、规范化,使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2]。
  参考文献:
  [1]李昊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16):143144.
  [2]张赫.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的优化研究.上海体育学院,2017.
  作者简介:于艳(1976),女,汉族,陕西高陵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运动训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31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