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医用化学教学改革与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周应红

  [摘           要]  医用化学作为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医学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新教育体制、新课程标准,医用化学应加快教学改革步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重点探讨医用化学教学改革与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相关问题。
  [关    键   词]  医用化学;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9-0250-02
   医用化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非常强的医学专业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临床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接下来,谈谈对医用化学教学改革与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一、加快医用化学教学改革与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现阶段,很多医学高校内的教师都兼具教学与科研双重工作人员,教学任务重、难度系数大的同时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科研项目,增加科研助手迫在眉睫。而在本科生中存在很多学习兴趣浓、热情高涨、求知欲强、愿意从事科研活动、希望提升科研素质的学生,他们日常多通过学习《组织学技术》相关课程来学习基本医用化学技能、切身体验科研过程,主动参加科研活动,不仅满足了教师的科研需求,同时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加快医用化学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二、医用化学教学改革与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对策
   (一)扩大医用化学教学高素质师资队伍、增强师资力量
   众所周知,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医用化学教学改革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各大医学院校、医学专业应注重扩大师资队伍、增强师资力量,侧重于引进博士以上学位教师,要求大部分教师上岗前都必须具有超过两门的专业知识背景和与时俱进的知识体系。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让学科之间的分化、融合程度越来越深,最前沿、最新的科技成果通常都是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教师本身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与新颖性直接决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
   此外,注重提高医学专业教师学历的同时,也要注重增加科研的特色性、专业性。如,在讲解“对映异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渗透不对称药物的原理、分离与合成方法、最新研究动态等信息;又如,在讲解“羟基酸脱水以及氨基酸性质”相关知识点时,可渗透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合成与其在缓释药物等诸多领域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应用成效等信息。如此一来,实现教学内容与最新科研成果的有效结合,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医学知识,还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成效明显。
   由此可见,作为医学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完善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还要充分利用各科研领域最新的研究动态与研究成果,从而有效拓宽学生知识面,为培养学生医学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夯实基础。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二)加快教学改革步伐,推动创新教育
   1.有效创新医用化学教学内容。一直以来,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过分注重开展专业教育,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更新完善速度慢,无法满足新形势下临床实践的具体要求。阻碍了学生知识面、视野的拓展,最终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实现医用化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创新教学内容,课题研究员应坚持“教学内容改革”为导向,围绕“组织学”,优化理论教学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组织学技术》相关课程,注重提高实验教学比例,实现《生理学》与《组织学技术》同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生理实验中的动物模型与组织学技术高度统一起来,实现机能与形态的完美结合,让知识完美融合。由此可见,医学专业应积极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将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共同发展为课程教学目标,立足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本校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从而为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创新型医学专业人才夯实基础。
   2.立足实际情况增设选修课,拓宽学生知识面。现阶段,为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激活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医学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相关选修课程,从而不断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但选修课不一定非局限于与医学相关的课程,可以开设文学鉴赏、音乐、美术等具有丰富艺术价值、人文价值方面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素养;其次,可根据医学专业发展需求,开设交叉学科的理工科课程,现代科技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学科交叉,增设相关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本学科、本研究领域最前沿动态与成果、未来发展趋势等情况,进而有效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最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如,医学院校医学化学教研中心根据专业发展、市场发展、医学最新研究成果等情况增設生命化学、保健化学、生物医用材料等选修课。由于保健化学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产业,学校可将本课程设为综合学科,向学生普及保健品、化妆品等知识,这些都是学生比较关心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内在发展动力。而生物医用材料专业性比较强,教学中可侧重于讲解医用高分子材料相关知识,并向学生介绍医用高分子材料在组织工程、人工组织与器官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如此一来,有利于让学生对医学与化学等交叉学科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对医学化学研究领域的兴趣,进而能够集中注意力、投身学习中去,也能提高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的质量与水平。    3.创新医用化学教学实践活动。高职院校教学旨在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实践教学的地位举足轻重。新形势下,应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发挥医用化学教学教研中心的作用,结合学科发展实际情况、最新动态,加快实践教学内容的整合,注重开展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机会与平台,从而让创新教学实践反过来加快教学改革步伐、提高教学改革质量。教师应创新采用PBL学习模式、研究性教学模式等多样性教学手段,从而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与水平,最终培养出符合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的技能强、素质高的医学专业人才。
   (三)引导和鼓励医学专业学生参与科研活动
   1.建立特色化的科研自习室。要想提高医学专业人才质量与水平,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相关科研活动。医学院校应注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科研环境,重新设计教研室,一半用来作为学生科研自习室,并为学生配置好电脑、互联网等软硬件设备,让学生在开展科研项目的过程中,能随时收集和查询资料,撰写科研报告,同时也为教师办公提供了方便,学生无法查阅时可以让学生去进行,从而有效提升科研效率与水平。有了科研自习室,学生课下就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科研时间、学习时间,甚至可以在自习室同时开展学习和科研,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开展科研活动,进而实现学习与科研的共赢,如此一来,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碎片化时间,让学生自由、灵活去选择学习时间,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进而促进全面可持续发展。
   2.充分发挥开放式实验室的作用。各种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实践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的主要阵地,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思维与能力、科研思维与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高校科研项目相关实验室多配置先进的设备、优越的实验环境,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夯实物质基础。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积极参与各项科研活动,应将院校二级学院所属实验室向医学专业学生全面开放,只要学生有科研项目需求,可随时申请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工作,为学生顺利进行科研实验提供便利、提供条件,最终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3.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完善的激励制度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还能在学生群体内形成良性竞争,从而在实现预期目标的同时,能有效提高科研质量。作为医用化学科研项目课题组,应积极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对在科研实践中表现较好的学生予以奖励。如,奖励那些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研究论文的学生,可为他们报销论文发表的相关费用,并納入期末奖学金评定标准中,进行适当加分。如此一来,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兴趣与热情,并充分调动参与积极性、主动性,在科研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4.不断完善科研导师机制。科研导师对学生的引导、指导、开导是让学生准确把握科研方向、科研目的,及时纠正科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错误,顺利完成科研项目的重要保证,因此,建立完善的科研导师机制至关重要。基于医学专业教学实际情况,可安排一个导师带四个左右的学生,主要对学生的文献查阅、实验操作、论文修改、科研结果分析等事项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寒暑期科研活动、各类专业知识竞赛、科研科技创新讲座等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科研训练的机会与平台,从而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系统的科研训练,进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严谨的科研态度、创新意识与能力,最终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学科素养以及综合素质,为今后顺利走上医学类岗位夯实基础。
   5.引导学生组建科研团队。基于医用化学教学实践教学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组建科研团队共同开展科研活动、提高科研能力与素养。目前来看,科研团队应涉及不同年级的学生,让高年级学生发挥带头作用,积极传授学习经验、实践技能给低年级学生,在传授的同时,也能有效巩固自身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科研小组应团结一致、互帮互助,形成民主、和谐的科研氛围,进而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医学专业人才。
   综上所述,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是一项漫长、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努力,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不断增强师资力量,从而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也能大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最终成为高素质、综合型医学专业人才,为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吴素焕,党志勇,段斐.以科技创新项目为导向培养医学本科生的创新能力[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3(30):85-88.
   [2]肖小华,邹小勇,张杰鹏等.基础化学实验综合教育改革与实践[J].大学化学,2013,28(4):36-38.
  ◎编辑 司 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40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