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猪红痢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鉴别及防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猪红痢也称为猪梭菌性肠炎,是由于感染C型产气荚膜梭菌而引起的肠毒血症,通常是3日龄以上的新生仔猪易发,而3日龄以上的仔猪基本不会感染发病。该病的发生与季节和气候无关,且所有品种母猪产出的仔猪都可感染发病。仔猪往往在出生后的10 h左右就会出现发病,主要症状是出现红痢,排出散发腥臭味的粪便,肠道发生坏死,病程持续时间短,快速死亡,病死率非常高。
  关键词:猪;红痢;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鉴别诊断;药物治疗;免疫预防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9)12-0079-02
  1 流行病学
  1.1 易感动物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任何家畜都能够感染发病并造成死亡,且全世界各地都可持续发病,往往呈地区性流行。对于猪来说,一般是出生至7日龄左右的仔猪易感性最高,且随着日龄的增大,易感性逐渐下降。另外,绵羊的易感性也较高,且牛、马、鸡和兔等以及鹿、骆驼也能够感染发病。
  1.2 发病诱因
  该病的发生主要与栏舍卫生情况相关,尤其是猪栏内堆积较多的粪便、泥土、垫草,更容易出现发病。另外,工作人员进出猪舍时没有更换专用鞋,可能将存在病菌的泥土带进舍内,也能够引起发病。此外,猪群饲养密度过大、温度突然变化、通风不畅、合群、转舍以及争斗等各种不良应激因素也能够引发该病。
  2 临床症状
  2.1 最急性型
  病猪通常没有任何先兆症状就突然发生死亡。有些病猪在死前突然倒地,狂躁不安,发出嘶哑叫声,口吐白沫,呼吸困难,腹部膨胀,皮肤苍白,共济失调,肌肉颤抖,四肢不断划动,角弓反张,通常在1~3 h内死亡。如果病猪在晚间出现发病,往往可见其在晚餐时将饲料采食干净,但第二天早晨在栏内死亡。
  2.2 急性型
  整个发病过程中,病猪排出红褐色的液状稀粪,其中混杂灰色的组织碎片,机体日渐消瘦和虚弱,病程往往可持续大约2天,在发病第三天死亡。
  2.3 慢性型
  病猪在1周至数周内发生间竭性或者持续性腹泻,排出灰黄色的黏液样粪便,并附着在肛门周围,还会污染后躯和尾巴,干燥后会变成干粪痂或者干粪球存在于后躯和尾巴上。尽管病猪精神状况尚好,但生长发育停滞,数周后发生死亡或者变成僵猪。
  3 剖检变化
  3.1 最急性型
  病猪外观一切正常,没有脱水现象,但腹部皮肤呈淡黑色,剖检症状严重的病例也存在这种变化。会阴部存在淡红色的粪便,将腹壁切开可发现水肿。小肠明显出血,腹腔内存在大量血样液体。空肠出现不同的病变,有时会波及回肠,有时从距离幽门大约14 cm处开始直到盲肠都出现病变,但部分只有长度为2~3 cm的肠段发生病变。病变处呈黑色或者淡红色,肠系膜淋巴结呈鲜红色,肠壁可能发生气肿。病变处的肠内存在血样内容物,且肠末端或者直肠内也往往存在出血性内容物。黏膜大面积出血,无法分辨出绒毛。
  3.2 急性型
  病猪体况变差,有脱水现象,后躯附着红色的黏性粪便。肠道较少变红,但存在局灶性淡红色区。部分在距离幽门大约30 cm处的一段空肠(长度为40 cm左右)发生明显气肿,这是由于该肠段邻近急性纤维素性腹膜炎病变部导致。肠壁往往增厚,有时存在血样肠内容物,且往往混杂少许坏死组织碎片。
  3.3 慢性型
  病猪也具有与上述相似的病理变化,但从肠道的浆膜表面无法看到明显的病变,肠壁出现局灶性的增厚,且增厚区存在坏死膜。以上病灶大小往往只有1~2 cm。
  4 实验室诊断
  4.1 抹片镜检
  取病猪小肠内容物、肝组织、心血直接进行抹片,经过革兰氏染色、镜检,都能够看到大量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具有荚膜,菌体单个散在或者成对存在,且两端钝圆。
  4.2 毒素试验
  取病猪肠内容物与等量灭菌生理盐水混合,搅拌均匀后以3000 r/min的速度进行30 min离心,接着取上清液在3只健康小白鼠尾静脉注射,每只0.2 mL,同时取另外3只健康小白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经过5 h可见接種上清液的小白鼠全部死亡,而接种生理盐水的小白鼠经过72 h依旧存活。
  5 鉴别诊断
  5.1 仔猪黄痢
  该病也称为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主要是感染K88等大肠杆菌引起,通常是1~5日龄的初生仔猪易发,病猪排出呈碱性的稀粪,十二指肠发生充气、充血。
  5.2 仔猪白痢
  该病也称为迟发性大肠杆菌病,主要是感染K99、K88、F41、F17等大肠杆菌引起,通常是7~30日龄的仔猪易发,病猪排出呈碱性的白色稀粪,并散发腥臭味,没有呕吐症状,胃内存在凝乳块,十二指肠发生充气、充血。
  5.3 仔猪副伤寒
  该病是由于感染沙门氏菌引起,通常是1~4月龄的仔猪易发,其发生与圈舍卫生状况差紧密相关。病猪持续性下痢,排出带血稀便,散发恶臭味,肢端发绀,有时出现咳嗽,肝脂肪发生变性,脾脏出现增生性肿胀。
  6 防控措施
  6.1 药物治疗
  对及时发现且症状较轻的病猪,可每次肌肉注射5~10 mL痢菌净或者5~15 mL氟苯尼考以及4~8 mL安络血,按体重静脉注射3万~5万IU/kg氨苄青霉素,每次静脉注射100~200 mL甲硝唑水溶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3~5天。对于病程长且不见好转的病猪,还要静脉注射1000 mL 10%的葡萄糖溶液、10 mL维生素C注射液进行辅助治疗。
  6.2 免疫预防
  预防仔猪红痢的最有效措施是给妊娠母猪接种菌苗,使仔猪出生后通过吸吮初乳获得免疫。妊娠母猪通常在临产前30天肌肉注射猪红痢氢氧化铝菌苗,每只注射5~10 mL,在临产前15天再注射1次,每只注射10 mL。
  另外,仔猪产出后可注射3~5 mL高效价的抗毒素,也能够有效预防发病。这是由于新生仔猪通常在出生7~8 h左右就会出现发病,因此要及早注射抗毒素,以确保预防效果良好。
  收稿日期:2019-08-29           修回日期:2019-09-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46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