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策略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农业气象灾害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影响。而且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气象灾害呈现出多发性、多样性、不确定性等特点,给灾害防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更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影响。基于此,针对农业气象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防御措施进行了系统化研究,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国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灾害类型;防御措施
  中图分类号:S1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7.075
  当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后,轻则造成减产减收,重则将导致颗粒无收,给农业生产者和国家粮食储备带来严重损失。要想降低这一损失,必须了解农业气象灾害的主要类型和基本特点,探索有效的防御措施,并提出相应的预警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控制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 农业气象灾害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在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有以下主要类型:1)干旱,当某个区域长期无降雨或者降雨量较少,就会导致种植土壤出现干燥缺水现象,农作物因为吸收不到充足的水分而干枯甚至死亡;2)霜冻,由于受到寒潮和冷空气的影响,使得种植区域土壤表面和农作物表面受到冻害,此类气象灾害还会导致路面积雪,引发次生灾害;3)连续阴雨,连续3 d以上都处于阴雨天气,时常伴随着连续低温,从而引发洪涝、低温等自然灾害;4)台风,平均风力达到6级或者瞬间风力达到7级的台风天气,会对农作物造成严重损伤;5)冰雹,冰雹灾害大多伴随着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虽然持续时间短,但对农作物表面穿透极强,尤其易对接近成熟期的农作物造成严重损伤;6)寒露,寒露时常伴随着低温、低湿和大风,容易对秧苗期和抽穗扬花、灌浆成熟期的小麦、水稻等农作物造成不利影响,对于抽穗扬花期作物的影响最为明显。
  气象灾害不仅分布面积广,还非常分散,全国范围都遭受到过不同程度的危害,个别地区的灾害发生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本身就地处气候最为脆弱的东亚季风区,各类气象灾害时有发生,而伴随着全球性气候变暖,进一步加大了各种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气象灾害不但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甚至危及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提前防范,促进农业生产部门提高灾害防御能力[1-2]。
  2 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策略
  2.1 提高灾害防范意识
  气象部門的工作人员必须提高自身对于农业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在此基础上,做好灾害来临时的应急预案,全面落实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工作,为当地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气象部门要对各工作岗位进行合理分工,以此来保证气象监测工作的覆盖范围,尽快建立起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特色农业区域、支柱型农作物生产基地、地质灾害频发地区气象情况的自动观测与动态跟踪。此外,确保雷达、气象卫星等气象观测设备与灾害预警工作同步升级,同时以跨部门、跨行业的方式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联动体系,加深广大农民对于农业气象灾害的认识与了解,使其具备应对灾害的相关技能。
  2.2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要想更好应对气象灾害,应从以下三点内容着手。1)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对整个种植环境进行改良与完善,具体包括土壤、水质、空气等方面。例如通过打井防旱、地膜供暖等措施为农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种植环境对于各种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2)在发展水利灌溉、平整土地、改良土壤质量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适当加大投资力度,防止发生水土流失现象,确保能够显著提高农作物抗灾能力。3)在农业种植区域周边,要建造防护林体系,一方面可以有效防御干旱、高温热害及干热风的侵害,另一方面还可以对整个农业气象条件进行调节,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性与和谐性,为农作物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4)要针对种植品种的抗灾防病能力进行系统化分析,为农业经营方式及生产方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在制订种植计划时,要依据各类农作物生育期进行调整,尽量选择抗旱、耐寒、抗倒伏能力较强的品种,最大限度避免和降低不良气候对农作物造成的影响[3]。总之,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时,既要针对整个灾害系统进行宏观分析,又要针对某一单项进行重点研究,对群发性和多元关系进行总结,了解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机制及物理背景,从而制订出有针对性地防御计划。
  2.3 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气象部门要开设气象灾害分类预报业务,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整体提升气象预报工作的实效性。相关人员要针对曾经发生过的气象灾害进行记录、整理与数据分析,对以往的工作经验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与反思,为今后的气象预报工作以及气候动态诊断、风险分析提供重要参考及科学依据。相关技术部门要针对本地区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进行总结与分析,并且根据分析结果提前在种植区域及周边喷洒相应的化学药剂,提高农作物自身的抗灾能力。各个农业生产地区要根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相应的防灾抗灾、稳产增产技术体系,从技术层面、宏观角度提高本区域农作物的抗灾能力。同时,气象部门还要与广播电视台、通信台、网络平台等媒介共同建立起联动机制,确保不良天气预警信息的及时发布与迅速传播,以便于全社会及相关部门及时启动防灾应急预案,最大限度控制灾害损失。
  2.4 制订灾害应急预案
  1)气象部门要尽快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气象信息服务队伍,充分发挥出气象服务在保障农业生产、防范气象灾害以及气候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靠保障。2)气象部门要尽快完善灾后技术性对策。一旦有农业气象灾害发生,需要立即启动灾后技术性对策,将灾害带来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例如灾后确保救济金及时到位,动员群众有序开展生产自救,对受灾人员进行妥善安置,使灾情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控制。
  3 结语
  人类虽然没有能力控制和阻止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但可以在灾害发生前提前防范,发生时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救援,发生后及时进行总结与反思。在这个过程当中,气象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认真做好气象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确保不良天气信息及时、准确发布,以便于有相关部门做好联动工作的整体部署,从而使灾害损失得到全面控制。
  参考文献:
  [1] 晏君,王万超.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特点及预防措施[J].河南农业,2017(5):56.
  [2] 郑云汉,刘洋.试析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生的影响[J].农家参谋,2019(5):88.
  [3] 丛迎新,任中怡.建平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危害及防御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19(1):29-30.
  (责任编辑:赵中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62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