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地区林下种植艾草可行性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解决森林群落结构退化问题,立足于豫南地区立地条件、土地及森林资源状况、交通运输等条件,结合艾草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适应性,综合分析认为,在豫南地区林下发展艾草产业,在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上是可行的。本文为解决当前的森林退化及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豫南地区;林下种植;艾草;可行性
一、豫南地區概况
1.立地条件
地形地貌上,本地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西部和南部是由桐柏山、大别山构成的豫南山地,多为千米上下的中低山,也是江淮两流域的分水岭。中部是丘陵岗地,海拔 50~100米,岗谷相间。北部是平原和洼地,主要分布在淮河两岸。
气候上,该区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温暖湿润,年均日照1900~2100 小时;年均温 15.1~15.3 ℃;年均降雨量 900~1400 毫米,呈现四季分明,景色纷呈的过渡性气候特色。
该区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以淮河水系为主。其河流众多,淮河南侧支流密集,河短流急,水量丰富,主要有史河、灌河等;北侧支流湾多水浅,流速缓慢。源于大别山主脊南侧的十几支源头细流属长江流域,河道陡浅。本区域河流水面面积共计3.7万公顷,约占总面积2 %。
2.交通运输条件
豫南地区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地处大别山北麓,淮河上游,南与湖北接壤,东与安徽为邻,介于豫鄂皖三省的结合部,是江淮、江汉和郑汴洛经济中心区交叉辐射的焦点。区内京广、京九、宁西铁路和 106、107、312 等国道及京珠高速公路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区位优越。
3.森林及林下资源状况
本区林业用地面积67万多公顷,其中有林地约 53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加上温暖湿润的气候等条件,使得豫南的森林资源更加丰富,森林覆盖率32 %,高于全省7.47个百分点。
豫南地区林下土壤以黄棕壤及棕壤为主,该类土壤以小孔隙为主,容重偏大,呈酸性,通气透水性差,氧气含量少,易板结,难耕作,但保水情好,养分含量多,保肥性好,潜在养分多;植被组成以栎属树种,兼有常绿阔叶树种(如女贞、香樟、桂花等)和针叶树种(如马尾松),及竹类、油桐和茶叶等。同时,由于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温暖湿润,该区林下立地状况表现出优劣分化的特点。初期造林精细、群落结构完善的乔木林地,林下植被较厚,土壤肥沃,通气良好,郁闭度大多在0.8以上;而粗放林分,或疏林地,郁闭度不足0.2,土壤板结严重,呈现沙化退化趋势,占总林地面积的20%,总面积在20万公顷以上,需通过有效后期抚育管理,或发展林下经济作物,通过人为活动熟化土壤,改善土壤质地及综合立地状况。
二、艾草特性
1.生物学特性
艾草为多年生草本,菊科蒿属(Artemisia) 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具浓烈香味;主根粗长可达1.5厘米,侧根多,常有横卧地下根状茎;茎单生或少数,高80-250厘米,有明显纵棱,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草质,并有少数3-5厘米分枝,茎枝均被灰色蛛丝状柔毛。
2.利用价值
艾草自古就是养生佳品,富含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药食兼用。经过加工后的艾草可做茶饮料、装饰填料,还可做艾条、艾绒、艾灸、灸器、精油等产品,用途极广。
医疗上,利用艾草抗菌及抗病毒特性,常作平喘镇痛祛痰、止血抗凝血、镇静抗过敏、护肝利胆之用。
3.立地条件要求
艾草对光照要求不严,耐寒耐旱耐瘠薄,也耐荒草,除极干旱与高寒地区外均易繁衍生长。林下、田边、地头、荒地广泛分布,以海拔2500米以下、向阳排水、土层深厚、通透性好、有机质丰富的土壤生长较好。
三、林下种植艾草的必要性
1.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豫南地区林业是重要产业,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但近年有20%以上林分,特别是退耕还林林木达到成熟后,森林结构简单化,土壤贫瘠退化,生产潜力降低,生态效益下降。鉴于豫南地区经济条件落后,进行林下中耕施肥等抚育可靠性低。而发动群众进行林下种植艾草,同时对低质低效林进行了多层次改造,森林群落结构得到优化,改善了森林环境与土壤质地,提高了土壤肥力,也开发了森林持续发展潜力。
2.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生态增效与经济增收的需要
通过发展艾草产业,将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纳入规模化经营体系,摒弃单一的林木生产的路子,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生产出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提高森林资源的产业附加值,实现林业生产的多元化,提质增效增收。
3.培育新型特色龙头企业的需要
现代林业企业,已不能单纯依靠林木发展。结合当地种植艾草等中药材的传统优势,发展林下艾草产业,建设大型种植加工基地,盘活当地特色资源,走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和市场化的路子,企业才能进一步发展壮大。
四、林下种植艾草的可行性
1.生态适应性
豫南地区西部及南部千米左右的中低山,坡度一般在35度以上,但山体风化强烈,有相当厚的残积物堆积物,土壤肥沃;中部数十米的丘陵岗地,及北部的平原与滩地,地表洪积冲积物深厚肥沃,地势开阔平坦,地下水资源丰富,质地优良。
其次,豫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适中,气候温和,光热充足,雨量充沛,非常适合艾草生长发育。
至于当前成熟林分的郁闭度多在0.8以下,半荫弱光,土质板结,对于耐寒耐旱耐瘠对光照要求不严的艾草,将林地经人工整理后,非常适合其生长。
2.生产技术条件
豫南地区广大林农有悠久的药材种植经验。特别是艾草种植,当地有丰富的技术基础及群众基础。羚锐制药、仲景药业、同源制药、天康制药及和力达药业等实力雄厚,年均艾草需求量数十万吨以上,且连年增长。加上林下种植艾草具有投入灵活(可大可小)、见效快(当年见效益)、投入产出比高、群众积极性高,总体生产技术条件成熟优越。 3.环境影响
在艾草栽培、生产、贮藏、加工过程中,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杂草、树枝、畜禽类生产废料,达到变废为宝。另外,无论是制成品还是下脚料,均是不含化学品的天然材料,对环境无不良影响。
4.市场前景
当前,国内外对艾草产品需求量极大,除当地紧俏外,国际上日本、韩国及国内江苏、安徽等省的艾草产品供不应求。虽然豫南当地生产的艾草质量好、单产高,种植农户众多,附近药厂等加工企业多,但当地及周边产品需求量极大,原材料及加工缺口仍然很大。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艾草等天然养生保健制品的需求进一步扩大,艾草市场前景广阔。
5.政策条件
林下种植艾草符合国家,及省市多年来对林下经济的扶持政策,符合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林业要求,符合林业供给侧改革要求,符合搞好产业布局规划、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的要求,对促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有重要意义。
五、综合评价与结论
1.综合评价
(1)经济效益。接近3年豫南当地平均产值及每年2茬计算,初产未加工艾草2500元/亩;加工后10000~15000元/亩。艾草加工前后销售利润分别为1500元/亩、7500~12500元/亩。未加工艾草各项成本一般在1000元/亩,加工成本一般在2500~5000元/亩,利润率分别为125%、300-600%,每亩农户纯收入可达1000元以上,收入翻番。
豫南當地可供种植艾草的林地,共有150万亩以上,以初产品销售收入计算,年产值约37.5亿元,经加工后年产值150-225亿元。按最新农林税率3~10%计算,加工前后税金分别为7.5~22.5亿元。
(2)生态效益。据测算,豫南地区生长发育良好的艾草,每亩每茬产生氧气的价值为5万元,吸收有害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12万元,涵养水源价值7.5万元,保持水土价值2万元,综合价值每亩每年50万元以上,效益巨大。
种植艾草,一方面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良林分环境;同时又减轻了农药化肥造成的环境污染及三废污染,平衡了土壤养分;另外艾草种植在林下,不占耕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在增加群众额外收入同时,做到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生态效益显著。
(3)社会效益。艾草生产标准化、集约化、规范化,极大地便利当地及邻近县区周边零散艾草种植户的销售运输和加工,打通了产供销渠道,连点成片,规模经营,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带动当地达到集体脱贫致富目标,示范带动效应显著。
2.结论
豫南地区发展林下艾草产业在政策上有国家的产业政策进行扶持,气候、水文、土壤适宜,地理位置便捷,劳动力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具备,条件得天独厚,市场前景广阔。
通过发展林下艾草产业,可使退化的森林群落结构得到优化,群众收入翻番,药材品质也得到提升,艾草品牌效应不断扩大。
综合分析,豫南地区发展林下艾草产业,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是必要的、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周波,张可银等,信阳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与开发,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第14卷第4期,2001年10月.
[2] 杨学峰,信阳生态与豫南的旅游资源,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1卷第3期,2008年6月.
[3] 彭银中等,信阳地区生态林的健康发展与对策,山西林业科技第39卷第2期,2010年6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73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