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产学研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探索校企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必要性,然后论述了高职院校校企产学研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加强顶层设计,服务区域发展;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提高服务意识,突出企业与院校的“双主体”地位:重视平台建设,以项目促合作,改善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条件:加强内涵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学研协同育人;双主体
[作者简介]邓怀勇(1979- ),男,重庆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马琴(1979- ),女,重庆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学院,教授,研究生学历。(重庆 40216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8年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产学研协同创新利益分配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KJQN201803807)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24-0038-03
当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在推进产业结构转化升级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广开教学思路,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研协同育人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形式之一,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在产学研协同育人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实际情况,借鉴相关经验,有条不紊地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高职院校探索校企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1.校企产学研协同育人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产学研协同育人以应用型人才为重点培养目标,强调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共同参与,融合教育、生产与科研等多方力量,统筹各方资源进行人才培养。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当前高职院校更强调理论教学,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而忽视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需与企业进行合作,通过产学研协同育人,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提升实践教学比例,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
2.校企产学研协同育人有助于拓宽师资引入渠道,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离不开专业的师资队伍,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强大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此外,兼职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学研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学校需从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引进师资,扩大兼职教师在师资队伍中所占的比例。例如,高职院校邀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实践教师,讲授实践性课程,指导学生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高职院校校企产学研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探索
1.加强顶层设计,服务区域发展。在产学研協同育人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需坚持生本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一是加强顶层设计,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建立“亲产业”育人体系。二是培养“双师型”教师,促进专业教师成长。高职院校可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教师攻坚克难,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从而提高教师队伍质量。三是加强特色专业建设,以适应产业发展新趋势。高职院校建立专门机构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确立优势专业和合作单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的调整和优化,以特色专业与优势学科为依托培养应用型人才。
2.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提高服务意识,突出企业与院校的“双主体”地位。第一,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在产学研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必须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通力合作。现代学徒制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之一。校企双方共同组建校企合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校企合作的具体内容,初步形成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高职院校需合理选择合作企业,并明确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定位和作用。具体来说,首先,高职院校对地方企业进行调查,根据企业的合作意愿、发展规模与管理模式等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在初步选择合作企业之后,高职院校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洽谈工作,校企双方对人才培养、教学模式、项目合作等方面进行详细约定,最后签署合作协议。现代学徒制能够帮助企业解决人力资源短缺问题,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从而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同时,高职院校可通过现代学徒制降低人才培养成本,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第二,提高服务意识,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在产学研协同育人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与企业必须认识到合作的意义,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高职院校要提高服务意识:一是对毕业生就业情况、国家政策导向与区域经济发展等进行调查,根据研究结果进行专业布局,完善办学体制机制,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二是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合作企业需求制订教学计划、建设师资队伍、建立实践教学体系,从而为合作企业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三是积极为合作企业员工培训、科技研发及企业文化建设等提供服务。
第三,建立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一是地方政府在产学研协同育人的过程中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为校企合作提供政策与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地方政府应尽快完善校企合作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校企双方权利、义务,促进校企“双主体”育人工作的开展;给予校企合作必要的财政方面的支持,以解决校企合作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高职院校加强宣传工作,使企业对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有一定的认知,重视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制定管理机制,明确企业导师的管理工作,引导企业深入校企合作。三是合作企业对行业特点与企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建言献策,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3.重视平台建设,以项目促合作,改善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条件。第一,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发挥学校教育优势和企业资源优势。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为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全方位支持。例如,高职院校利用移动终端建立云服务平台,从而为校企对接项目提供便利。 第二,构建实践教学平台,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场所。在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方面,企业需提供资金、设备与软件等支持,弥补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具体来说,一是高职院校邀请合作企业负责人、技术人员来校进行讲座,使学生对产品生产流程、展示营销与知识产权等有一定的了解;高职院校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建立多个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合作企业定期到高职院校开展人才招聘活动,从学校内部选拔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第三,建设科技园与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积极兴办大学科技园,把高等学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既是党中央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提高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快建设大学科技园,推动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高职院校还应与合作企业共同建立就业创业基地,由学校为企业输送高质量人才。同时,合作企业选择优秀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为高职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指导。
4.加强内涵建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内涵建设,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第一,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建立工学结合运行机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健康人格。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要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适应学生就业的需要,应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选修课程、拓展课程等。第二,加强专业群建设,如建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通信技术专业群等。第三,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学科竞赛,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第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缔造和谐校园,为产学研协同育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产学研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思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能够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产学研协同育人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对市场需求、合作企业岗位需求及学校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合理制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与教育管理机制等。同时,高职院校领导必须树立大格局意识,放眼全国乃至全球,寻求更多合作渠道,利用整合的多方资源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吟龙,廖发良.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5(9):44-47.
[2]孔德忠,陈志祥.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7(3):43.
[3]王军,赵有生,吕一枚,等.高等职业院校开放式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2):67.
[4]钱乃余,王鑫,张德生,等.项目导向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56-57.
[5]侯晓霞.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索——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J].教育評论,2017(1):70-72.
[6]朱惠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8):12-15.
[7]王香兰,晋颖,付正,等.地方高校校企“协同育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7(9):34-36.
[8]沈绮云,肖平.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职业导向改革——基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理论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4(26):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73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