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学校的课程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共享时代的到来,日新月异的技术将对未来课堂带来哪些实质性改变?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出来,逐渐进入教学领域,使课堂教学方式丰富多样,实现课程教学中的在线授课、作业管理、考试管理、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等环节,使课程教学向“互联网+教育”模式转变。课堂变了,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才能形成更有创造力的社会。
[关 键 词] “互联网+”教育;中职学校;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3-0054-02
“互联网+教育”本质上是在尊重教育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宽传统教学思维,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成果,促进教学评价合理化、科学化。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重塑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传播途径三者的关系,建立新型的教育环境,全面改变了教与学的关系及方式。
互联網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手段,改变了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提升学生接受教育的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教学管理和评价更加高效,使教与学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室和上课时间,可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使用智能设备进行学习,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满足学生的个性化与差异化学习。
国内外的一些网络课程平台已经做得成熟了,而职业院校在线课程正在逐步建立并日趋完善,如何将优质的在线课程通过共享机制和方法引入课堂教学中,使更多的学生受益已经成为职业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院校师生需求分析
(一)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需求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的教学工作从知识的传播转变为组织学生学习、交流、探讨,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利用媒体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洞察到前沿科技,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开发和共享优质课程资源,组织好课堂教学工作,创建好教学资源库。
(二)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
职业院校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具备不断学习新技术、探索新知识的创新能力,尤其在近几年项目化学习、问题化学习方式及现代学徒制式的工学结合方式更加注重学生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的技能培养,虽然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下,人才培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由于各个院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学资源等不同,使很多学生渴望学到新知识、新技能的需求得不到有效解决,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的课程教学资源传播平台不断涌现,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丰富,培养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习惯将是一种趋势,如何有效地将课本知识、网络课程资源综合利用,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二、课程资源库建设
(一)根据教育部《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确定平台教学
资源
2018年,教育部在《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修订稿)》中把教学资源分为八大类:媒体素材、题库、试卷素材、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由此可见,教学资源库是拥有丰富的教学素材,也是一项开放的、动态的、可扩充更新的课程教学支持系统,其丰富多元的教学素材以多种媒体形式呈现在互联网上,便于使用者查询、下载及应用。其建设工作任务艰巨,需要社会、院校、教师共同努力完成,进一步依托“云、网、端”,优化“学、教、研”,打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教学环境,促进学校教育更智能、更智慧、更方便。
(二)“规范、简单、易用”是搭建学校资源库的原则
需要组建两支队伍:一支课程建设教学团队,一支网络平台搭建团队。(1)课程建设教学团队成员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要有教学技术手段新颖的年轻教师,根据目标,分解任务,提出符合本课程教学目标的方案,收集、整理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软件,互联网提供的巨大的课程资源等,打造出一个课程超市,甚至是汇聚优质课程资源的“淘宝”平台,这就意味着学生接触到的不单是一所学校的优质资源,更是来自全球的优质资源。(2)网络平台搭建团队由学校信息中心和专业机构组成,利用现有的校园网络和互联网技术,考虑系统的人性化、实用化、智能化、易管理维护等因素,基于HTML5技术实现界面的互动式设计,平台主架构包括三大层次:(1)顶端层,主要包括硬件资源,相关信息资源管理指数据管理、计算管理、负载管理、认证管理、基础软件管理等;(2)教学资源库层,主要是课程资源指课程资源(视频、文档等)、用户资源(学生信息、老师信息、管理员等)、网络社区管理(BBS、在线交流等)、考试管理;(3)客户端层,主要实现对教学资源库的访问,包括浏览器端、移动终端设备等轻客户端。
三、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方法
(一)校际合作共建共享课程教学资源
我校由10所中职院校组成,部分专业雷同,各院校都在加强专业课程改革,开设名师工作室,建设精品课程。通过建设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在线课程平台,充分利用各校优势资源,按照统一的课程资源标准,整体规划教学内容,使学院的所有师生都可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与学,实现课程资源共享。 (二)利用“兰州智慧教育·名师在线”平台,共享兰州市课程教学资源
目前的“兰州智慧教育·名师在线”平台受到中学生的热捧,它集中名师资源,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这个平台可以增加职业学校教学资源,集中全市优秀的职业教育者,打造各专业的精品课程。
(三)利用互联网已有的课程教学资源
职业学校的课程以实用性课程居多,而这类课程在各大学习平台上都有,通过专业教师的甄选,按照课程的大纲要求、学生的接受能力,把最适合的课程推荐给学生。同时,学生也可根据个人兴趣寻找更多的课程资源深度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成为心智自由的终身学习者
课堂教学要从以往的注重“教师如何教”转向引导“学生如何学”,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主动、不断探索、自我更新、学以致用和优化知识的良好习惯。一堂课对有些孩子来说是一种煎熬,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遇到问题无法得到帮助,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困学、厌学,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可随时提出问题,老师和同学都可以答疑解惑。
(一)充分利用传统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的优势,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传统课堂和在线学习共同点是传播知识,只是方式不同。传统课程主要是重复教材中的内容,是独白的课堂,对整齐划一的纪律要求較高,是所有学生在同样内容上的熟练度竞争,与自我发展无关的事情,学习内容单一,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失去了学习动力和创造性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平台课程资源丰富,但面对海量信息,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进行检索,学生缺乏有效监督和自我约束能力,可能导致学习不系统、学习效果差,只有将传统课堂和在线学习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发挥各自优势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制定专门的学习方案,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找到最佳的课程材料、学习方式,并安排好学习内容和进度,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真正落实“互联网+教育”的主体性教育思想。
(二)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目标
学校教学部门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准确把握学生的现有基础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目标
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下文简称《职教20条》),从顶层设计了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学校要紧紧围绕《职教20条》,从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出发,让学生的知识面更广、更宽,丰富了学生的选择权,驱使学生尽早开始思考“我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我未来可能向什么领域发展”等更长远的职业生涯问题,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协同合作能力、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
2.课堂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倡导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及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运用等方面的要求,组织本专业优秀教师,整合现有的课程资源,深入分析、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分配好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时间比例,落实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制定好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教育成才目标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也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时代课题,学校必须肩负起这个重担,从课程内容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师资团队组建乃至互联技术运用上多途径推进改革,既重视学生学习技能的训练,也要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了解学生的学习差异性、个性发展需要,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培养探究式学习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结语
“互联网+教育”不变的是教育理念,改变的仅仅是学习方式,但方式改变使职业教育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变,也促使职业教育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如教育资源从封闭到开放、教育机构从单一到多元、学习从被动到主动、教学模式从灌输到互动等,面对这一系列的变化,职业教育从业者要始终坚持教育的核心理念“教书育人”,把互联网视为提升和变革教育教学的技术手段,从网络布局、硬件搭建到软件支持与数据分析,让整个校园成为一个包罗学生学习空间、方式、成长的立体化架构,通过“平等、开放、自由、高品质”的课堂学习,使学生能呈现出一种新的状态:“能自我接纳,懂得尊重他人;有思想,但从不囿于自己的思想;愿意与人交流、合作,同时具备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张忠华,周萍.“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育变革[J].教育学术月刊,2015(2).
[2]陈一明.“互联网+”时代课程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3):228-229.
[3]方静.常州高职园区校际合作共建共享课程教学资源库的路径分析[J].职教通讯,2018(10).
编辑 赵瑞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77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