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农村环境教育问题调查与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将把沈阳市农村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沈阳市农村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展农村环境教育的必要性,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环境保护的参与积极性,强化农村居民的环境责任、环境忧患、环境法律方面的意识,符合国家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向,对沈阳市农村地区的环境建设及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环境教育
[中图分类号]X-4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与此同时,全国很多农村地区的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等生态环境领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不仅危及到了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而且制约着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提出,党中央、国务院已把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领域,提升到国家的战略高度。而要完成这项艰巨的工程,不仅需要不断提高或筛选出适合于农村生态环境领域的污染治理技术,更要提高全国人民尤其是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广大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构建农村环境教育体系。
1 我国农村环境教育研究现状
当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仍面临着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普遍淡薄等现实问题,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违背,近年来国家的环境教育方向正逐步向农村地区倾斜。从当前的农村环境教育研究主体来看,主要集中在各级环保部门、高校科研人员与研究生。从研究的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农村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广大农民对生态环境的了解程度与重视程度、大力推广环境教育面临的困难及原因、环境教育的内容与措施等。尽管农村环境教育在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与基本理论结合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研究人员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具体问题的表象层面,缺乏与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重要学科基本理论的结合,并没有真正找到农村环境问题的本质,从而严重限制了农村环境教育的实施。
(2)研究方法单一。大多数研究人员主要采取最基础的问卷调查方法,与此同时,并没有充分利用好统计学中的重要概念与重要公式、分析方法分析和研究问题。
(3)对国外较先进的研究成果的借鉴不足。美国、日本、欧美很多国家已开展了几十年环境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与此相比,我国的农村环境教育工作及相关的研究可以说尚在起步阶段,但是国内大多研究人员并没有很好地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
2 沈阳市农村环境教育现状
据统计,沈阳市农村人口约158万人,农民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也是造成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主体。环境教育研究人员进行农村环境教育领域的探索与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环境教育在农村地区的开展与实践。对沈阳市农村地区进行环境教育的现状调查和分析,旨在了解和把握沈阳市农村环境教育的总体情况以及学校、家庭、社区等环境教育的现状,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以其对沈阳市农村地区的全民环境教育的实施提供借鉴。
2.1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通過跟踪调查了解到,目前沈阳市农村地区的广大人民并未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危害性有足够的了解,相关部门针对农村地区的环境教育专题活动更是寥寥无几,普遍存在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的现象。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淡薄导致了对生态环境的忽视,进一步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2.2 环境保护的知识严重匮乏
沈阳市农村地区的大多数居民乃至村干部对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掌握情况均较差,绝大多数人对臭氧层、白色污染、雾霾、酸雨等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均不了解,更是少有人了解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等,广大农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匮乏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
2.3 环境教育的师资及资源紧缺
开展环境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师资问题,而沈阳市农村地区在基础教育领域基本没有环境教育专职教师,而在职教师缺乏生态环境相关的知识积累以及环境教育方面的培训,造成环境教育活动无法开展或开展不力的局面。除此之外,可供环境教育的资源紧缺也是影响环境教育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关环境教育的教材、宣传资料、教学辅助用品、必要的教学设备及校外教育基地普遍紧缺,而原有的教育资源又尚未被充分挖掘和利用 。
2.4 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单一
近些年来,沈阳市生态环境管理部门与一些高等院校、环境科研院所合作在农村环境教育的实施方法和开展途径方面进行了摸索,例如在一些中小学开展了以班级为单位的生态环境知识竞赛活动;在一些村镇开展了生态环境知识答题活动;在一些村委会的布告栏里介绍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知识;制作宣传册发放给中小学和村民等,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尽管如此,仍存在着在沈阳市农村地区环境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单一等问题。
3 开展环境教育是促进沈阳市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
3.1 环境教育是应对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
要解决目前沈阳市农村的环境问题,其根本就是要解决人们的环境意识偏低的问题。提高环保意识的方法,就是要对公众进行环境教育和宣传。尤其对农村地区青少年的环境教育,由学生影响每个家庭,进而影响整个社会。
3.2 环境教育是实现地区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环境教育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历史证明,人与环境之间应该是互相尊重、相互依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危及环境及环境中的其它组成要素。任何一种物种的消亡或是生存环境的破坏都意味着生态系统组成部分的断裂,这会直接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生态灾难,最后失去的可能就是我们自己的家园,所以应加强环境素质教育,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
4 总结
目前,沈阳市农村地区环境教育的实施规模和频次都非常有限,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仍较差,公众参与到各种环境保护相关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这对于沈阳市环境管理部门和研究人员开展环境教育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与此同时,沈阳市在环境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人力投入上均有很大的不足。
生态环境既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空间,又是人类寻求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和能源的唯一来源。沈阳市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改善生态环境的最关键点在于人的因素。因此,必须从沈阳市农村环境问题的实际出发,不断加强环境教育,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靳瑞芳.农村环境伦理教育的生态文化革命[D].东北师范大学,2005.
[2] 王念哲.和谐社会视域中的农村环境道德教育[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3] 游秀萍.开展环境教育,让学生亲近自然——年级学生环境教育三部曲[J].环境教育,2018(12).
[4] 姜瑞芬.环境解说在环境教育基地中的应用研究——以包头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馆为例[J].环境与发展,2017(10).
[5] 宋洁.以环境教育为契机的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8(04).
[6] 周笑冰.环境教育的核心理念及目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72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