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中地方政府作用优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战略指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当前的农业产业势必需要通过转型升级来实现产业兴旺,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本文以龙岩市Y区为例,对Y区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制约作用的因素展开分析,最后对如何优化Y区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作用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政府作用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1 Y區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近年来,全区推进三次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其规模,GDP总量从2012年的158.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42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21.3%、34.8%、98.4%。国民经济中的三次产业所占的比例由2012年的14.9:53.8:31.3调整为11.8:47.6:40.6,在这一过程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3.1%,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了6.2%,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9.3%。第二产业占比最大,第一产业占比相对稳定,符合永定区打造工业强区、农业稳区的战略。
1.1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差
Y区土地资源少,缺乏特色,不成规模,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人均耕地少,农业基础条件差,山坡地多、面积小、地块分散,耕作成本较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农田水利方面。通过走访得知,Y区H村有1900多亩耕地,但是由于水利和地理位置问题,抛荒近2/3。H村多为梯田,山坡地居多,坡度大,土地贫瘠,耕种难度大,机械化程度低。虽然水库水之源丰富,但水渠常年失修,无法供应耕种灌溉。
1.2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养殖产业需要升级转行
在Y区养殖产业方面,养猪也是产业链最成熟的产业,从养殖到销售,都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支撑。
但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兴起,农村环境污染成了大问题,乱排污导致河流水域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2016年第四季度Y区全面开展生猪养殖污染处理工作,对禁养区的全部猪圈以及限养区不符合环保规定的猪圈采取强制拆除,并推行河长制,专门治理河流水域污染问题。此举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有实质性的成效,但有相当部分的养猪从业人员面临着转产转岗问题,如何推进全区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急需政府给予政策引导。
1.3 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
笔者实地走访了Y区的X村和S村,过半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在农业劳动力中,小学以下学历占43.5%,初中学历占44.2%,高中以上学历占10.8%。在传统的耕作和经营方式下,农业经济效益低下,增收缓慢,农村年轻劳动力大部分选择外出务工,懂知识、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稀缺,尽管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难以改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劳动力外流的局面。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不利于现代特色农业的推广和发展。
1.4 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不完整,缺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Y区的特色农产品主要有烤烟、菜干、红柿、万应茶、巴戟天、“六月红”早熟芋、芙蓉李等。其中Y菜干是“闽西八大干”之一,Y巴戟天和万应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但只有烤烟和万应茶有完整产业链,拥有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他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大都不完整,缺乏优质龙头企业,大多是农户进行初加工后,由收购商前往收购,收购价格不定,农户收益不稳定。
2 制约Y区政府在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因素分析
2.1 政府管理不足,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
一是政府引导监管不到位。生猪养殖在带给农户增收的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政府没有及时引导,缺乏监管,直至问题比较严重了才设定限养区和禁养区,这一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养殖户收益,导致相当部分的养猪从业人员面临着转产转岗问题,从而使养殖户对政府行为怨声载道。二是政策宣传不到。例如土地流转方面,从入户走访情况看,流转过程中书面合同签订率低,土地流转多为口头协议,在诚信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双方利益无法受到保护,为以后的纠纷埋下了隐患。群众对土地流转政策不了解,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连片种植农户的意愿。三是政策落实不到位。例如种粮补贴政策。Y县种粮补贴没有遵循“谁种补谁”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粮农生产积极性。
2.2 政府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扶持不够
Y区虽有设有多个工业园区,但没有农产品加工专业园区,从事农产品加工企业较为分散,产业聚集效应不明显,政府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扶持力度不够,更多地倾向于发展工业,走工业强区战略,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偏弱,龙头企业较少,缺乏引进深加工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资金,使一些特色农产品无法延长产业链,产品附加值无法得到提升。
2.3 政府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偏少
政府在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方面投入偏少,笔者在实地调研过程中,不少农户反映农业耕种方面政府没有专业人才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一些农业技术人员缺乏实践经验,对农业耕种中遇到的问题一知半解,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不够重视,没有及时培育农业技术人才。
2.4 政府对品牌缺乏有效管理
Y区有不少特色农业,但政府对农业品牌缺乏有效管理,一些农户和加工企业为得到更高的经济效益,违规使用农兽药和食品添加剂,对品牌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政府对品牌没有进行有效维护,对农户的行为没有监管到位,是政府职能缺失的表现。
3 优化地方政府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作用的对策建议
3.1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环境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将资金用到实处,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加强道路、水利设施建设,积极新建、整治堰塘和渠道,增强防洪抗旱防灾减灾能力,积极实施土地整改,加快农业综合开发用地治理,提高耕地质量,实现农业增产。 3.2 加快农产品加工专业园区建设,推动龙头企业产业链发展
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专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让龙头企业起带头作用,鼓励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完善产业链,引進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先进技术和相关设备,开发特色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大力开发旅游休闲食品、方便即食食品、冷藏保鲜食品等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3.3 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农民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从农村人才看,留守农村的劳动力大多文化素质较低,大部分年轻劳动力缺乏农业耕作技术,更倾向于外出打工,劳动力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农村人气是关键,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乡村难以达到振兴。政府应该发挥引导作用,引进先进技术,出台优惠政策,保障扶持资金,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授人以渔,用现代的耕作技术和扶持资金吸引外出打工劳动力回乡创业,鼓励返乡创业农民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3.4 培育区域农业品牌,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
农业部在《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中指出“抓产业必须抓质量,抓质量必须树品牌,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提高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农业部还将2018年确定为“农业质量年”,将大力实施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在树立农村产业特色品牌方面政府应该对品牌加强监管,做好维护,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特别是对农兽药和饲料添加剂要严格规范使用,并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培育区域农业品牌,出台相关政策以维护、宣传品牌,扎实推行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战略,促进农村产业成功转型升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方面表明了“三农”问题在党中央工作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政府必然要对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过政府引导,以市场为导向,完善产业链,培养一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来实现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农业部.农业部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N].农民日报,2018.
[2] 李炳坤.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J].农业经济问题,2000(03).
[3] 章文光,李金东.政府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范围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7(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72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