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渗透着语文。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教材文本中的生活气息愈来愈浓。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文字,学习写作,更重要的是密切联系生活,在文本学习中感受生活的乐趣,在生活实践中感知语文学习的文字运用。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告诉我们,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语文学习必须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适应生活、享受生活和创造生活的能力,就必须将其放在“生活”的大背景下进行。只有将生活中的活生生的生活实践联系到语文学习中,学生才能有所感触,才能理解文本,才能准确表达自己心中所想所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
  语文教学生活化既是一种教学原则,又是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地开展生活化教学,要使得学生能够将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能够通过现实生活掌握语文知识,并且利用语文知识更好地指导生活实践。
  所谓“教学生活化”,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呢?
  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语文教学如果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会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自然常态。
  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導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查一查,访一访,感受生活
  2.玩一玩,唱一唱,体验生活
  3. 演一演,再现、融入生活
  二、生活中孕育语文教学
  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所以,达到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我们语文课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1.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
  组织学生课堂活动,让学习活动“回归生活。”使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高度统一。比如教学《祖父的园子》时,先让学生畅谈与家人一起劳作、儿时在田间地头玩耍嬉闹的快乐,再让学生阅读文本,找出文中的欢乐,孩子们能够准确找到相关内容。在播放《童年》这首歌中让孩子们再次复述园子里的快乐,最后分组交流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和课题的含义,学生讨论激烈,学习效果很好。在这一单元的作文教学中,也是先打开孩子们的记忆闸门,畅谈童年趣事,孩子们争先恐后述说自己的童年快乐和尴尬趣事,这样的作文走进了孩子心中,孩子们有话可说,所以内容精彩。再如教学《落花生》一课时,先布置学生星期天去调查询问父母,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并实地观察花生的外形、颜色,并把观察结果形成书面材料。在上课的时候,特地拿了花生,让学生争相交流花生的特点和作用。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引导他们自读课文,由于有了实际生活的体验,学生们很快地理解了课文,抓住了课文的中心,还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设想,不仅增加了知识,更在无形中提升了学习的能力,让课堂演绎成平等、开放、不断产生创新火花的回归生活的过程。
  2.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另外,关注信息搜集,引导学生有计划地听、看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传播的信息,从而开阔视野、锻炼思维、陶冶情操,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
  3、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
  《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
  另外,只要能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如到村里去出黑板报、帮商家设计广告词等都是一些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
  关注社会生活,引导学生观察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虫鱼鸟兽等自然现象,带领他们实地参观先烈纪念馆、欣赏田园风光,了解家乡风土人情、村镇变迁等社会状况,从而加深对书本中已有知识的认知,获得书本里没有的东西,建构起良好的语文背景。指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写出发自内心的文字,做成内容丰富的手抄报。
  总之,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 “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我们需要在自己的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中,真正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生活化。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在感知生活、体验生活、探究的生活的基础上,真切理解语文和生活之间的内在关联;教师才能真正地实现寓语文教育于生活之中,在生活中提升语文教育的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34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