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经济,农业部加大了对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创新。应用现代机械技术,农村生产产业化、规范化和自动化是未来几十年农村发展的趋势。创新改善农村生产方式,针对性保护耕地资源,在发展农村生产经济的同时注重农村环境的保护。保护性耕地技术的实验推广得到了农村生产者的认可,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能够有效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农业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200115063
  收稿日期:2019-11-22
  作者简介:王俊飞(1990-),男,本科。研究方向: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品牌建设;唐伟(1977-),男,硕士。研究方向: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品牌建设;通讯作者马雪(1990-),女,硕士。研究方向: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品牌建设。
  保护性耕种技术是科研人员长期以来的研究产物,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优化了农业生产的流程,充分保护了农业耕地资源。通过近几年来国内各个试验基地对于保护性耕地技术的应用结果来看,耕作土地的质量和养分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和延续,大大延长了农村土地资源的使用寿命,同时部分作物的产量也得到了明显提升。保护性耕地技术能够有效保护环境资源,提升耕地资源利用率,减少耕地资源的开发,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保护性耕地技术的起源和发展
  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在耕种作物之前农民都会将土地进行耕翻,目的是促进作物吸收土地中的有机物,提升作物产量。不过这种耕种方式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十分严重,造成土地中的有机矿物质大部分流失,缩短了土地的使用寿命,破坏了土地的稳定状态。在黄土高原地区,因为耕种方式的落后严重破坏了土地稳定结构,提高了水土流失的风险因数,破坏了当地土地资源储备。20世纪晚期,土地资源破坏现象在北美洲地区尤为严重,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当地农民逐渐意识到保护性耕地技术的重要性。在之后的几十年的试验和摸索中,形成了如今保护性耕地技术的雏形,当地生态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创新改善农业耕种技术手段,针对性对土地资源结构进行保护。具体措施为减少破坏土地稳定结构的农业生产活动,充分利用农产品残留物,发展新能源产业,增强土地肥力。通过对耕作作物的切换,注重土地营养成分的保护,延长耕种土地资源的寿命。同时加强了土地的储水能力,减小农业生产压力,增加物种多样性。
  保护性耕种技术的关键在于针对性选择耕种作物,充分发挥土地的涵养作用以及最大程度保护耕地周围的生态环境。我国部分地区在早年时期引进了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多年的研究实验,逐渐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保护性耕种技术。
  自国家对农业部生产进行改革之后,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引进了保护性耕种技术,其中东北、华北及沿海地区都基本普及并形成了完整的生产制度和生产体系。同时,当地农业部门针对各地的气候特点和作物属性对保护性耕地技术进行创新改革,积极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充分保护耕地生态环境。另外,西北地区针对旱作农业进行创新发展,利用农业生产积极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其中,内蒙古部分县的试验基地已经通过实践探索出了草场退化的解决方案,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又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得到了当地居民的认可和关注,为各地农业生产部门做出典范。因此一定要联系实际,推动保护性耕地技术在全國范围内的推广。
  2保护性耕地的生产及其意义
  耕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但是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状况过于严重,缩减了可使用的土地面积。以黄土高原地区农业为例,由于耕种方式的错误和特殊地形,流失了大量的土地资源,造成黄河泥沙过多,水库堵塞等。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当地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不规范,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阻碍了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改变当地的耕作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缓解水土流失困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保护性耕地技术的引进和创新显的尤为重要。
  3发展保护性耕作的积极作用
  3.1保护性耕种减少风蚀,抑制沙尘暴
  引进保护性耕地技术可以缓解目前土地资源破坏的困境,减少空气污染,有益于改善当地的自然环境。通过收集国内外的耕地资料来看,保护性耕地技术能够很大程度上抑制沙尘暴,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是保证农业生产的基础。
  3.2保护性耕地改善土地结构,增强土地肥力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选择适宜的耕作农作物,减少破坏土壤营养物质和结构的生产活动,合理利用农作物的残留对土壤进行养分补充,增强土地肥力,促进农业生产活动的稳定发展。
  3.3保护性耕种技术能够减少化肥的使用
  防止土壤污染,实现秸秆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减少燃烧秸秆造成的空气污染。
  4保护性耕作适应范围和推广的相关建议
  4.1保护性耕作的适应范围
  任何耕作技术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察,不能盲目引进耕作技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据资料显示,保护性耕地技术对土地含水量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地区降水量要控制在250~800mm,平均温度要控制在7℃以上。
  4.2实施耕地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4.2.1播种质量
  在一些地形复杂的耕种区域,由于耕作地表的不完整性和落后的播种方式,有可能出现播种深度参差不齐,出苗率极低,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必须对播种方式进行改革创新,耕种之前要优化播种地表。
  4.2.2控制杂草
  保护性耕种技术的关键所在是保证土地的结构和养分,所以应尽量减少因杂草而翻动土地,破坏土地的稳定结构。结合适宜的除草剂进行预防,控制杂草的成长。
  4.2.3种子特性
  在不同的地区种植适宜的农作物,如在春天种植大豆能够有效促进土地营养成分的恢复,增强土地肥力。因此,一定要充分考虑耕种时的限制因数,如温度、湿度等。   4.3加大相关配套机械用具的开发投入,增加生产规模在目前的农业发展过程中,我国传统耕种技术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大部分农业地区对于农业生产机械用具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农具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流程要求越来越严格,紧跟国际农业发展趋势,增强自身的农业用具设备力量,结合本地耕种特点研发具有自身特色的耕种用具。同时尽可能降低农业用具成本,提升农民生活幸福感,促进保护性耕种技术的推广,提升整体农业实力。
  4.4建立技术创新体系
  我国面积广大,各地的种植方式和时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要全面考察本地农业气候特点,结合本地经济实力,引进相关的秸秆覆盖技术,促进完善当地的技术创新体系。同时加大普及技术知识力度,对农民进行定期的集体培训,安排一定的技术人员对相关农业项目进行指导。更新各种除草剂应用条件和范围,整合出最优除草方案,保护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
  5大力推广保护性耕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政府要加大保护性耕种技术的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影响力,对各地指派技术人员进行辅导,建立相应的资金项目,推动保护性耕种技术的规范化发展。
  政府要加大宣传保护性耕种力度,提高农民保护环境意识,树立科学耕种观念,培养农民使用新型技术手段。积极举办讲座,向农民普及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性,关注农民的想法和反馈,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地区科研优势,定期对农业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调动农业生产人员的积极性。
  加快耕种机械的研发,满足未来农业的生产需求。保护性耕种技术应用最广泛的有2种机械,免耕播种机和深松机。但目前的机械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深松机的播种速度过慢,对土地结构的破坏较大等。免耕播种机在播种时对于种子的播种密度掌握不准确,需要科研人员结合耕种土地质量和地形研发功能更加全面的播种机械。
  参考文献
  [1] 梁忠会.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J].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9(6):86.
  [2]刘庆岩.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 新农村, 2016(5):206.
  [3]李延軍. 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J].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3(7):10-13.
  (责任编辑周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53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