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课程质量评价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工程教育认证作为保障本科毕业生质量的重要环节,为我国工科类专业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指导,也是各高校加快专业建设的重要契机。其中,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了毕业生能否满足工程教育认证的毕业要求,本文以河北科技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课程质量的评价流程和课程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对推动本专业的课程质量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课程评价;持续改进
工程教育认证作为保障学生培养质量的一种通行制度,在国际工程教育界被广泛认可,在我国推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完成高校工程教育国际化和毕业生工程师资格国际化认可的重要举措[1]。工程教育认证以学生能力产出为中心,这既要求高校教师转变以老师为主体、以讲授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模式,同时更注重从教学、实践等多环节对学生进行培养,其中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载体,其评价模式也应适应工程教育的需要[2]。本文以河北科技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为例,对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课程质量评价流程及其持续改进机制进行了探索。
1 课程质量评价流程及持续改进机制
1.1 课程质量评价流程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是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毕业要求能否达到的衡量指标,也是进行毕业要求达成度分析的关键数据,这就需要通过课程质量评价得到,获得课程质量评价报告,为课程质量持续改进提供依据和方向。
1.1.1 评价对象及评价依据
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评价对象为本专业所有课程,评价内容包括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及課程的总评得分。主要评价依据为学生提交的课程考核材料,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期末试卷、实验(实习、设计)报告及调查报告等。
1.1.2 评价机构及人员
围绕课程质量评价的组织和实施,课程评价机构及评价活动见下表。每门课程成立包括任课教师的3人课程团队,指定1名课程负责人。课程团队作为课程质量评价的主体,负责课程大纲的制定及维护、评价方法制定、调查问卷编制、实施评价和评价结果分析等工作。
1.1.3 评价方法
课程质量评价分别采用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两种方法。直接评价法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规定学生需要提交的材料、出勤情况、教学活动参与度等对课程目标达成进行评价,其结果作为课程目标及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情况的主要依据;间接评价法采用问卷调查或者学生提交报告,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对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用以判别直接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了解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体验度。
(1)理论教学直接评价方法。对于期末考试、作业、课堂表现、报告等教学资料,分别按照百分制进行评分,然后根据课程大纲规定比例,计算每一个课程目标的得分值,最后对课程目标得分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课程的直接评价得分。
(2)实践教学直接评价方法。部分实践课程要求学生提交多项课程考核资料,每个课程目标都与全部或部分课程考核资料相关,可依据课程大纲中考核资料在课程目标评分中所占的权重,按照理论教学直接评价法进行评价。
另一类实践教学课程中,课程大纲规定需要对学生提交的一项或多项课程考核资料进行分项打分;课程考核目标的评分不但与各项考核资料的整体得分有关,还与某项资料的分项得分有关,评价资料一般包括出勤情况、设计资料、实习报告、答辩情况、团队合作情况等;以课程设计为例,其分项一般包括设计方案可行性、设计结果创新性、设计资料规范性等。
(3)间接评价法。间接评价法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学生自身对于课程所要求能力的具备情况,同时要求学生对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陈述。统计课程目标全部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每个分数段的人数及平均得分,平均得分在6分以上认为本课程目标达成;统计每个课程目标中选择“不太具备”和“完全不具备”学生的数量,分析课程目标达成度差的原因。
1.1.4 评价周期及结果反馈
本专业的课程评价的评价周期为1年。每学年课程结束后,课程团队应仔细分析课程的评价资料,根据每位学生的课程评价结果,撰写课程的质量评价报告。专业负责人审核课程质量评价报告,对课程目标达成度较低的课程,督促课程团队进行研讨,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改进办法,并将课程质量评价报告和评价材料存档,作为该课程持续改进的参考。
1.2 课程质量持续改进机制
课程质量持续改进机制是不断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保障,主要包括课程持续改进流程及其组织机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任课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以及相关教学材料实施课程质量评价。
(2)课程团队并对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有效性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课程改进措施。
(3)课程团队根据课程改进措施,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修订。
(4)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课程大纲的修订情况进行讨论和审核。
(5)任课教师根据修订后的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进度和考核方式等。
(6)专业负责人对课程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并根据近2次的课程质量评价报告对课程改进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7)课程团队根据课程改进措施的评估结果及课程质量评价报告,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提请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审核。
2 结语
工程教育背景下,以学生能力产出为衡量标准的教育教学模式得到迅速发展,其核心是以课程目标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本文对课程评价的流程及课程质量持续改进机制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若干课程质量评价方法,给出了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步骤,对高校各类工科专业开展课程质量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董金善,周剑锋,赵建平,等.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4(38):141-142.
[2]窦东阳,王艳飞,王启立,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过程装备控制技术课程持续改进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8,35(5):1-5+31.
作者简介:孙占朋(1989-),男,汉族,河北邢台人,博士,讲师,河北科技大学动力工程系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61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