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阐述了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结合当下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介绍了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中的实施方式,从外源污染控制、内源污染控制、人工净化机制、水体自净强化、投放复合微生物菌剂等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通过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治理河道水环境,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河道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技术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23-0083-02 中國图书分类号:X171.4;X52 文献标志码:A
城乡河道是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价值。现在城镇化建设及工业生产中,存在大量污染,对河道水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目前,我国河道水环境治理方式一般是物理修复,如通过机械除藻、调水稀释等不同方式改善河道底泥环境及水文条件。但我国河道污染种类相对较多,污染现象比较复杂,单纯的物理修复形式无法保证治理效果,所以建议采用先进的、多方位生态修复方式,此方式对于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 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
多方位生态修复是一种先进的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当前针对河道水环境的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就是以综合“治疗”的形式进行管理,以统筹管理为基础,配合外源截留、内源控制及人工净化等方式达到修复的目的。外源截留是构建完整的雨污分流系统,通过系统完成水体生态治理工作[1]。内源控制主要是借助生物酶、河道清淤完成污染控制工作。人工净化是采用超微净化水处理技术对水体进行合理净化。自净化则是借助水生动、植物实现对水体的修复,提升水体的自我净化功能。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可以有效清理河道中的污染,确保水体的质量,提升水体透明度,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2]。
2 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的实施方式
2.1 外源污染控制
单纯控制点源污染无法改善整个河道的水环境,所以需要从多角度进行控制,进而做好修复处理工作[3]。雨水原位自动化设备具备很多优势,工程化雨水处理技术能够满足实际需求,采用超低压膜过滤技术做好处理工作,紧凑独立的系统依据程序完成工作任务。雨水原位自动化处理工作结束后,能够为人们提供真实有效的过滤面积,在截污的同时还可以确保整个设备的过水能力。整个处理污水系统作为基本,减少积累截留污染物作为主要内容。在人工维护时期,一定要做好河道末端处理工作,过滤污染物,做好水体清洁工作。对于未排入雨水管网的雨水,可以借助驳岸滞留系统,利用自然河岸的渗透性优势,可以减少水体污染量。在实际工作中,水体清洁十分必要,原本的驳岸技术注重水系防洪及水运等基本工作,通过种植植被稳定水土,涵养水源,提升水岸自然景观的观赏性。在河道周围修建生物走廊和栖息地,注重强化水域的自净能力。在城乡河道生态驳岸种植符合生物共生生态系统的植物,严格控制污染,提升整个河道的生态恢复能力。
2.2 内源污染控制
底泥是通过外源污染形式进入河道中,并长时间沉淀积累形成的,影响河流的水质。在外源控制的基础上,河道底泥中会积累更多氮磷和重金属,导致整个水体出现二次污染现象。多方位水体生态修复技术融合机械清淤和生物酶修复融合技术,也就是使用物理和生物方式进行处理,对于水体恢复效果更好,但是整体经济成本比较高。选择适合的修复类型,可以有效提升水体活力,还可以增强微生物对底泥的降解能力[4]。
2.3 人工净化机制
外界污染物进入到水体河道之中,使河道水环境系统处于不稳定及不平衡的状态,需要采用合理化对策进行处理,确保河道水环境系统的完整性和合理性。人工净化处理和微净化水处理工艺都属于大面积气体和液体界面技术,可以采用超高压气水混合形式,使水体内部出现大量微米气泡,此种形式可以起到非常显著的氧化效果[5]。
2.4 水体自净强化
生态系统对于整个河道水体具有非常明显的强化价值,河道补水环境期间需要掌握流程的基础需求,做好自我净化处理工作,水生植物群落系统在水体中是比较特殊的,河道管理期间需要做好景观效果分析工作,通过水生植物群落维护水体水质。注重构建水生植物和动物形成自然生态链,对水中污染可以起到很好的降解以及转移作用,可以有效吸收水体中的物质,从而使得整个水体起到自我净化效果。
在河岸边降低其浅水区域布置各种植物和水下草皮,在中间水深区域布置水下植物,形成四季常绿的水体森林。水生植物群主一般以鱼类浮游动物群为主,底栖动物可以使用大量有机物质和腐烂水生动物残体,比如青虾和河蚌等,而浮游动物则可以使用蓝藻等,从而提升水体透明度。浮游动物可以将水体中的蓝绿藻以及有机物转化为动物蛋白,最终被鱼类食用,形成完整的生态链。沉水植物群落可以维护河道水体生态,是水体生态和修复工作的基础,要充分掌握生态系统物质能量转换,做好群落构建工作,才能够起到更好的水体修复效果。
2.5 投放复合微生物菌剂
为确保河道正常曝气,实现对水体污染环境的治理,将其中的有机物进行自动分解,减少河道中的污染物,在城区河道治理时可以使用复合微生物菌剂。此种微生物菌剂是结合实际情况生产的工业制剂,由不同微生物组合而成,如光合细菌、放线菌等,在水中可以迅速形成优势菌群,并且繁衍速度非常快,可以降解和吸收水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尤其可以降低水中的COD、BOD5等。从性价比来看,此种复合微生物成本比较低,而且能够起到河道实体净化效果。
3 结束语
河道水环境的治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结合河道水环境治理的实际需求,在前期工作中做好修复技术,对污染水体进行修复。在掌握河道修复基础上,依据河道水质特征,制定规范化的修复对策。修复方案一定要严格依据河道生态基本功能和特征进行调整,在水环境治理期间有效落实各种修复方式,进行针对性治理,从而不断提升水体环境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学军.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的应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8(6):49-52.
[2]周旭.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J].吉林农业,2019(13):64.
[3]李丽.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在黑臭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市政工程,2017(3):40-42.
[4]周顶顶.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冶金丛刊,2017(4):224.
[5]赵雪松,金杉姗.齐齐哈尔市东部雨水排干河道治理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探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8):118-120.
(编辑:季 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93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