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戏曲进校园文化入人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化县实验小学以“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文化经典”为主题,开展“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以学校艺术教育活动为载体,以音乐课学唱中华经典戏曲片段,举办戏曲文化艺术节,排演大型戏曲舞蹈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小学生受到传统经典戏曲文化熏陶,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从而实现中华传统戏曲文化的全面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传承经典 共享文化 戏曲进校园 阳光教育为了落实国家教育部发布的“传承经典,共享文化”文件精神,通化县实验小学以此为指导思想,以“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文化经典”为主题,大力开展“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学生受到传统经典戏曲文化熏陶,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让传统文化走入人心,从而实现中华传统戏曲文化的全面推广和普及。
  一、戏曲进校园,突出学校办学特色
  让戏曲文化融入校园,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迫切需要,也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青少年艺术修养的有效载体,是探索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
  通化县实验小学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造实小办学特色的宗旨,在全县率先把中华戏曲文化的教育传承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成立了“戏曲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大队辅导员任副组长,音乐组长和各学科组长任组员,形成科学、系统的学校戏曲文化课程体系,层层落实,有效管理,保证活动的推进。学校建立激励评价标准,领导带头检查活动效果,并亲自参与教师构建和开发“戏曲进校园”校本课程。几年来坚持常抓不懈,使中华戏曲文化成为通化县实验小学的办学特色。
  二、戏曲进校园,创新校本课程特色
  将“戏曲文化”引进校园,让师生学习并传承中华戏曲文化,我们遵循“三个原则”,即学习与欣赏相结合的原则、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原则。创新开发校本课程《中国戏曲经典》,以丰富的方课程特色。鼓励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开发音乐校本课程《学唱戏曲经典》,以经典唱段和曲目,适合小学生口口相传,并易于学唱的内容,形成具有文字和音视频结合的电子教案。在每周1节音乐课,由音乐教师教给全体学生,学习《中国戏曲经典》中的相关戏曲文化基本知识,了解我国戏曲种类,学唱中华经典戏曲片段,感受经典戏曲魅力,争取师生每人都能传唱1~3首经典戏曲。
  为了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和教学水平,学校聘请县剧团戏曲教师,对音乐教师进行戏曲知识和传唱培训,再由音乐教师对各班主任及各科任老师进行相关培训,学习戏曲基本知识,学唱中华经典戏曲,有效地保证活动的全面推广。特别是在培训过程中,涌现了很多教师戏曲迷,他們原本对中华戏曲就非常喜爱,这次活动更让这些戏曲迷有了发挥特长的机会,同时也成了“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推动者。学校组织他们积极参加戏剧曲艺知识培训班,提高音乐教师和指导教师的戏剧艺术素养,掌握戏剧艺术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方法,奠定师资基础。
  对于小学生的传承教育,我们结合小学生好模仿、乐于表现的特点,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美轮美奂的戏曲环境的渲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通过生动、活泼、切实有效的方法,使他们在学习中华戏曲文化的知识的同时,感受中华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戏曲文化的兴趣。
  在戏曲教学中,教师们发现戏曲唱腔的丰富婉转和绵长拖腔是学习的最大难题。如果一味强求学会,学生们感觉难度大,还会觉得枯燥。在设计课程教学中,我们把重点放在表演上,学生可以看着视频边唱边表演,在模仿中渐渐理解学习唱腔,进一步感受学习戏曲的乐趣。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体验其中的乐趣,同时也在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呈现出非常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参与,是对孩子们五感的激发,是对孩子们的情感培养,是让孩子们认识自己的一种方式,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打开自己心灵的眼睛和想象的翅膀,去感受爱,感受美,感受艺术和自由。现在,全校三到六年级学生每人都学会《唱脸谱》《女驸马》《打猪草》等经典唱段1~3段。
  三、戏曲进校园,彰显校园文化特色
  为将“戏曲文化”充实小校园文化内容,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制定了“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四化”目标,即戏曲文化课程化,戏曲文化普及化,戏曲文化常态化,戏曲文化特色化,制定了“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布置具体工作。
  一是在校园环境上下气力,力求以环境影响人,以环境召唤人。我们鼓励美术教师带领学生在各个楼层的走廊墙面,绘制京剧生旦净末丑脸谱,佐以简单文字说明。在多功能活动室张挂戏曲名角的照片,如享誉中外的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和现代戏曲艺术家的照片,让学生通过欣赏中外闻名的京剧脸谱,认识戏曲名家。同时还在文化展板开设了戏曲知识栏目,介绍中国各地戏曲名称,特点和名家介绍。让师生从视觉上感受我们中华戏曲文化的独特的形象美。二是通过课前歌和放学曲,播放戏曲名段。如《将身来到大街前》《迎来春色满人间》《甘洒热血写春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和现在的流行戏曲歌曲《唱脸谱》等,让师生通过听觉感受中华戏曲的独特的唱腔美。三是布置课外作业,积极引导学生收看中央综艺和戏剧频道节目,从中了解戏曲文化知识。
  每天师生们走进校园,看的是戏曲文化,听的是戏曲唱段,了解戏曲、喜欢戏曲,提高了师生们的艺术审美素养、增进了文学修养,进而也更有兴趣,有信心学习好戏曲,传承好戏曲。
  四、戏曲进校园,展现师生别样风采
  为了培养师生在戏曲方面的特长,展现师生的别样风采,我们组织全校大型艺术节戏曲文化演出,参与校外文化普及活动,开辟师生个性化表现的舞台,将戏曲与教学深度融合,让师生亲身感受中华戏曲之美,乐于创造中华戏曲之美,使“戏曲进校园”的成果得以展示、推广和普及。
  2017年5月参加通化市母亲节系列活动,我校戏曲表演队表演了京剧片段《俏花旦》;荣获一等奖的光荣称号。2018年9月,集安市教育系统领导参观学习我校600人学生表演的京剧《说唱脸谱》;获得一致好评。2018年教师节,我校参加了通化县教育系统第六节艺术节展演活动,受到观看表演的县委县领导、全县中小学的师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县电视台进行了全程直播。学校也获得了国家省市各项荣誉:2016年,学校被评为吉林省艺术教育示范校,2017年学校被评为全国特色学校。
  作为一所实验小学,我们以“戏曲进校园”为载体,将经典戏曲文化的传承教育作为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怀,树立民族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同时坚持文化立校,提升了学校治理品位,引领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秧秧.浅谈小学戏曲进校园的途径与方法.北方音乐,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95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