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探究性学习的小学数学“三角形面积”的教学设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教师应当反思传统讲练式教学的弊端,积极尝试探究式学习方式。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验证假设、总结规律等过程,不仅学到了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以小学数学三角形面积的教学设计为例,分析其现状,为探究性教学设计提供了思路,最后通过教学设计的实施与反思,使理论在实践中得以验证。
【关键词】小学数学三角形面积探究性学习教学设计一、小学数学“三角形面积”的教学设计的现状分析
1.教学目标设计不全面。部分教师在设计“三角形面积”的教学目标时,只注重知识技能的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忽略了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2.教学过程的设计缺乏探究性。三角形面積的教学采用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合作中提出假设,并验证假设,最后总结规律。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不能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无法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探究性学习没有发挥其实质作用。
3.探究情境设计枯燥。创设生动而有趣的教学情境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经常是借助教师的讲解来解决问题,学生的参与度低,无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基于探究性学习的小学数学“三角形面积”的教学设计策略
1.教学目标设计。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发现并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锻炼推理能力,进行理性思考。“三角形面积”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利用其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领悟转化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2.教学内容设计。首先要分析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其次要合理组织教学材料,突破难点。这需要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地交流与思考,可以有效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以及设计数据表格。
3.教学过程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首先要情境引入,感受情境中的数学联系;之后做出初步推测,鼓励学生提出猜想;然后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验证是否正确;最后对整个学习过程做出反思,并总结其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
4.教学评价设计。在新知学习前,要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以判断学生的学习基础、准备状态和影响其认知的因素。在新知学习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以确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基于探究性学习的小学数学“三角形面积”的教学设计的反思
1.合理组织素材,培养探究能力。教师应为学生的探索性学习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素材,在备课时要积极挖掘含有数学思想方法的、能承载数学意识的、有探究意图的教学素材,要把课本中静态的知识转化为自主观察、亲身实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反复验证、得出规律的动态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点,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形成。所以,基于探究性学习的小学数学三角形面积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把重心放在培养小学生探究能力和探究方法上。
2.激发学习主动性,合理引导学生。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在学生的求知心理和教材之间创造合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实验、操作和思考,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三角形面积的教学重难点不在于对公式的死记硬背,而在于对其的推导过程。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协作式、自主式的探究活动凸显了其重要地位,达到了很好的教学目的。
3.合理设计探究活动,对学生交流反思的过程进行调控。探究性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基础技能和知识,还帮助学生发展探究能力。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采用探究式教学,所以教师要根据所教知识的特点合理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另外,在探究性学习中进行交流和反思是很有必要的。在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中经常会出现跑题、同学之间合作关系不和谐、部分学生被动参与等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这些问题出现时做出正确的调控和引导,且给予适当的设疑、解惑、提点、提示。
四、结语
基于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等。但也并非适用于所有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所教内容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发展水平合理选择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蒋晓忠.一问定乾坤——用“大问题”引领《三角形的面积》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3,(26).
[2]何宝群,陈文胜.小学数学探究学习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99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