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学理念新变化:课间操走向多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跳街舞或民族舞、校长领操、用网络热曲当背景乐……时下,各地中小学不断涌现的多样化课间操,令不少人发出“毕业太早”的感慨。对此,有教育管理部门发声:花样百出的课间操是不是新教育的应有之举?
  学生不再“应付了事”
  甘肃天水市罗玉中学,上午9时50分,上完第二节课的小学生从教学楼里鱼贯而出,在操场上排好队列。随着动感的音乐响起,近千名穿着蓝校服的学生突然“起范儿”,有板有眼地跳起了街舞课间操。这段视频最近在网上广为流传,许多看到的人不禁感叹,“真是毕业太早了”。
  教孩子们跳课间操的是罗玉中学小学部音乐教师刘佳,这位爱穿宽松运动服、戴黑色鸭舌帽的老师跳街舞已经有10多年了。2018年开始,她通过第二课堂、兴趣社团和音乐课将简单的街舞动作教给学生。
  刘佳坦言,自己小时候对广播体操并无兴趣,意识不到课间操是鍛炼身体的,做操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此次创编中,刘佳特意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将街舞元素融入,“这并不是一套专门的舞蹈,课间操大部分动作没有改变,比如整理运动、跳跃运动、头部运动、腰部运动、肩膀运动等都保留了,只是增加了街舞动作,并将背景音乐换成了动感的街舞音乐”。
  以“扩胸运动”为例,刘佳介绍,以往的动作是曲肘、伸展,再加上类似射箭的拉伸动作,这次改编她加入街舞律动up-down,学生通过膝盖弯曲,身体上下浮动做律动,更有节奏感。“以前做体操学生不用劲儿,动作不到位达不到锻炼目的,另外有些同学不好意思按照标准动作大幅度做操,怕同学笑话。但是我教街舞的时候会告诉大家,这些动作越夸张、幅度越大,越好看。同学看老师示范,确实是这样,就都开始模仿了。”
  一套5分钟的街舞课间操认真做下来,学生们会微微出汗,甚至有点喘。“这达到了锻炼的目的,孩子跳了一年后,体力也比以前要好。”刘佳说,学校计划在下午开设半小时大课间,在跳绳、足球等运动中也融入音乐,让大家在身体和精神上都得到享受。
  罗玉中学六年级学生李嘉庆和张钰学习街舞已经一年了,在视频中,领舞的他们被网友喊话“C位出道”。两位孩子说,他们喜欢跳街舞广播操,理由很简单,就是觉得街舞有激情和活力。
  全国各地,有大量中小学在大课间播放动感活泼的音乐,安排学生练习流行的舞蹈动作,代替传统的课间操。校方认为,这些新课间操能激发同学的锻炼热情,尤其是那些做惯了传统广播体操的高年级学生,新鲜感让学生不再“应付了事”。
  北京:韵律操融入新知识
  在北京,一些学校通过自编操提升学生兴趣,武术、跳绳等动作和流行音乐也融入课间操中。学生家长对此表示:孩子说,自编操让学生全身投入,是一种创新。与此同时,也有人质疑,这些多样化课间操是否编排科学,能否有锻炼效果?对此,首都体育学院体操教研室教师李萌认为,传统广播体操和学校自编操没有好坏之分,最主要是让学生喜欢,促使他们动起来,课间操的目的是让学生锻炼身体,而不是展示其整齐划一。他同时提醒,自编操要注意学生生理特点。
  北京市芳草地国际学校日坛校区,在半小时的课间操时间里,除了常规的小学生广播体操,还有队形变换操、手指健脑操、跳绳模拟操、裁判手语操、武术操等自编操。这些新体操除了具有锻炼效果,还给学生提供了手语信息、武术知识、电脑键盘操作训练等新信息,拓展了课间操的意义。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操场上的老师也跟着“动起来”。手指健脑操包括弹手指、模仿雄鹰展翅、拜师学艺等动作,其中枪打鸟动作中,双手不断变换打枪和数字动作,一些大人都反应不过来,但是孩子们却兴致勃勃、反应机敏。“平时写作业、练字多了,手指会酸胀,这套操让我们的手指更加舒展、灵活。”一位五年级的同学说。
  从事体育教学29年的市级骨干教师关伟说,她创编这几套操的初衷是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导他们从被动做操到主动锻炼。日坛校区国际部学生,课间操背景乐选择了《中国功夫》、印度流行歌曲等,融入了国际文化。“现在网上流行一种韩国气筒操,我正选取并改编适合孩子的动作,逐步教给他们。孩子们特别喜欢。有时候他们想到了好动作,也会和我交流。”关伟说,这些自编操运动量适中,既能达到锻炼目的又不会让孩子太累,可以保证他们有精力继续认真听课。
  广播体操创编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从热身,到轻度运动,从局部到全身,人体负荷逐步提高,最后进行整理运动,平缓心率。从中小学运动生理学上看,每次广播体操锻炼接近5分钟,运动时最高心率每分钟120至140次,学生认真做会微微出汗。但如果要进一步提升体能,5分钟的锻炼时间显然有些短了。
  关伟说:传统的课间操动作简单,变化不多,久做生厌。各校通过自编操补充教学,是有益的尝试。只要学生喜欢,他们愿意动起来,就是好的。学校的目的是通过课间操让学生锻炼身体,而不是为了展示整齐划一。现在体育美育越来越科学和人性化,广播操能让孩子从繁重的学业中放松一下是很好的。
  近年来,北京清华附中上地学校的学生课间操被定位为“中学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训练分为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室内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解决了雾霾、风雨时学生的体育锻炼,矫正学生不良的身体姿态,满足心肺功能的训练要求;室外身体运动功能训练,通过对学生身体动作模式的训练,全面强化神经肌肉的支配能力,提高学生跑、跳、投等运动技能。这种训练,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无论天气恶劣与否,都能落实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为收到运动效果,课间操使用了与动作相应的配套体育器材,既增加了动作的难度,也提升了学生的兴趣,使得锻炼效果大幅提升,课间操锻炼向专业训练靠拢。学生在活动身体的同时,提升体能,训练技巧,提升了体育竞技性。
  北京清华附中上地学校校长王殿军表示:课间操要因地制宜尽量达成锻炼目的。学校一直重视体育锻炼,坚持引进体育教学人才,重视培养有体育天赋的学生,对全体学生的体育水平都有要求。这就是该校课间操被定义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原因。   四川九寨:民族特色课间操
  2019年6月,由四川省妇女儿童基金会、九寨沟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九寨沟县教育局、九寨沟县妇联承办的“九寨沟县青少年体育增能展演暨‘运动舞蹈’大课间评比活动”在九寨沟第四小学举行。
  来自全县的各比赛方队有序出场,他们跳出激情,放飞梦想,比出风采,超越自我。经过老师指导,全体同学在操场上展现出的不仅是一场激动人心的比赛,也是一场精彩的舞蹈表演。
  参赛选手热情似火的舞步,展现青春的激情,每個参赛队各展风采,动与静,力与美,融在每个孩子的举手投足间,缤纷闪亮,光彩夺目。曲线的柔和,直线的延伸,或交叉,或重叠,万变都在瞬息之间,也在方寸之内。优美的舞姿,彰显青春的活力,动感的步伐,鼓舞拼搏的士气,朝气蓬勃是他们的本色,自强不息是他们的追求。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异彩纷呈的表演后面凝聚老师和孩子们骄阳下的挥汗如雨,还有他们的团队信念和坚守。“每当音乐响起,我们都会被啦啦操所吸引,通过啦啦操锻炼,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丰富的运动形式,也享受到运动带给我们的快乐,同学们在锻炼过程中找到了自信心,增强了体质。”来自九寨沟县中学的陶玉娇同学说。
  在展演活动现场,来自九寨沟县7所中小学的孩子们伴随着欢快音乐,展示了民族风啦啦操特色套路。学生们通过变换队形、改编动作,让啦啦操更加具有校园的特色和标识。啦啦操以花球为道具,将啦啦操的基本手位与藏羌族特有的脚下律动相结合,舞蹈动作中融入了颤、开、顺、左、绕五大藏舞元素,地域文化特色突出,展现出中小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2019年5月,成都体育学院艺术学院、四川省运动舞蹈协会派出40名教师志愿者团队到九寨沟开展公益推广培训。在为期半个月的公益推广培训期间,志愿者分别到7所中小学,向4000余名学生推广啦啦操特色套路,同时他们还培养了一支教师示范队伍和两支学生代表队伍。为弘扬民族文化,志愿者团队还结合当地文化,创编了一套具有藏羌特色的运动舞蹈,向师生们传播九寨沟特色民俗文化。
  活动现场,来自全县20所中小学校的38名艺体老师获得由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颁发的啦啦操国家级教练员等级证书,这标志着九寨沟县成立了第一支啦啦操专业教师队伍。这些老师将成为种子,为运动舞蹈在九寨沟县的持续发展和在全县各中小学校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教学理念新变化
  首都体育学院体操教研室李萌表示,中小学校做课间操,是由于校园人多空间小,学习日程又紧张,体育锻炼既受到场地限制,也受到时间限制,所以要在短时间内,小场地中,尽可能让众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随着近年来新型学校的场地条件得到改善,教学理念发生变化,阳光一小时得到普及,课间操正在演变成为更丰富的锻炼形式。
  长期以来,以广播体操为主的课间操的锻炼效果达不到预期。传统的学生课间操基本上都是以广播体操为主,虽然广播体操是为了人民群众强身健体而推行的一种徒手操,但其体操动作生硬、死板、娱乐性质不强等特点,越来越难以引起学生群体的兴趣,甚至不少学生对其表现出抵触情绪。课间操不规范、不认真,甚至做操时嬉戏打闹成了常见现象,最终使得课间操的效果大打折扣。
  一些学校敢于大胆创新,引入街舞、民族舞,更有校长为了鼓励学生,亲自上阵教学,在短时间内会引起学生兴奋,提升锻炼效果。但随着时间推移,新鲜感也会淡化。所以如果要持续保持锻炼效果,课间操也要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引导学生,使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有效果的锻炼就是好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21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