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城郊初中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个案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    键   词]  城郊初中;音乐教育;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226-03
   高中新课标的颁布对初中音乐课程的冲击不言而喻,初中音乐课标自2011年实施以来,落实情况究竟如何,本人借学校安排到北京市顺义区第十三中学(以下简称“顺义十三中”)进行为期两周的见习机会,就音乐教育现状进行了调研。
   一、顺义十三中学校概况
   (一)学校总体概况
   顺义十三中位于北京市东北方向,隶属顺义区,距市区30千米。根据百度百科中得到的顺义教育事业方面的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末,顺义区共有普通中学33个。顺义十三中是其中一所普通农村寄宿制学校,学校共有36个教学班,168名教职工。该校重视德育、美育、教育,教学设施较为先进和齐全,不仅配有3D视听图书馆、书法教室,还有滑雪(北京市第一所特色校)、桥牌、沙画、足球(全国特色校)、烘焙、冰球等特色校本课程。值得一提的是,除给学生开设课外选修课程,还为老师开设了插花、酿葡萄酒、烘焙、书法、才艺展示等提高综合素养的选修课程。
   (二)音乐教育概况
   1.师资
   学校共有3名音乐教师,分别负责三个年级的音乐课教学,年龄结构合理,有刚入职不到一年的新教师,有教龄十几年的经验型教师,还有20年以上教龄的老教师。新教师为首都师范大学钢琴专业毕业的研究生,两位经验丰富的教师都是本科学历。
   2.音乐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在隔周的周三下午三四节课开展,音乐类相关校本课程有合唱、葫芦丝、吉他、舞蹈。合唱课由两名音乐教师授课,葫芦丝和舞蹈都是外请教师授课,并且派一名本校音乐教师作为助教随堂教学。吉他课由擅长弹吉他的数学教师进行授课,尽管数学教师在教授过程中缺乏专业性的术语,对乐理知识也了解不够,但教学方法灵活,也深得学生喜爱。
   3.音乐活动
   学校每年定期举办艺术节,开展主题为“我参与、我锻炼、我成长”的学生才艺展示活动,为给学生提供展示平台,促进才艺学习,营造良好艺术氛围。
   4.教材
   顺义地区统一使用人民音乐出版社的音乐教材(五线谱版),要求教师用五线谱教学,学生能够识别五线谱,并且能用首调唱名法来学唱歌曲、标唱字母谱,还要结合柯尔文手势学习音高,掌握音准。
   5.教学设施
   学校共有大小两个音乐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钢琴,可以播放课件和音频、视频,大音乐教室还有一些基础的小乐器,如手鼓等。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说明
   为了解顺义十三中的音乐教育现状,我们以问卷调查为主,结合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混合研究方法,宏观了解该校的音乐教育情况,并通过实地访谈、课堂观察、实物研究帮助该校搭脉问诊,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实地访谈
   我访谈了该校教龄最长的音乐教师,了解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些基本情况,并与其就农村学校音乐教育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师资水平的提高方面给予一些建议。同时访谈了2018年刚入职的新教师,共同探讨新教师成长的一些问题。
   2.课堂观察
   在听课过程中,我主要观察了学生上音乐课的表现,是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从而判断音乐课的课堂效果和上课情况。
   3.实物研究
   音乐课上,老师会要求学生用首调在五线谱上标出字母谱,了解学生对首调唱名法、字母谱的掌握程度。教师会为每节课制作PPT,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看出PPT的设计和制作的优劣对音乐课的影响,也可以看出音乐老师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情况。
   4.问卷调查
   为全面了解该校音乐教育现状,筆者设计了三份相关问卷,分别是“各科教师对音乐学科的看法”问卷,“音乐教育现状”问卷(分教师卷、学生卷)。
   (二)研究对象
   1.调查学生
   因笔者跟随指导教师在初一年级见习,故选择了初一年级作为本次问卷的发放对象。初一年级共有9个班、300人。
   2.调查教师
   该校的音乐教师以及其余学科的教师共19人。
   三、问卷结果分析
   (一)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学生问卷)
   初一年级共有约300人,笔者共计发放300份问卷,回收问卷194份,问卷回收率约为64.7%,其中有16份无效问卷,因此有178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1.8%。
   1.学生对音乐课程的情感态度
   在“请问你是否喜欢上音乐课”这一问题中,共有118名学生选择了“喜欢”这一选项,占66.3%;55名学生选择了“一般”,占30.9%;仅有5名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占3.8%。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上音乐课,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在该校几乎较少出现。
   在“学生上音乐课的动机”问题上,有103人选择“缓解课业、升学压力”,有90人选择“兴趣爱好”,有27人选择“音乐学校课程设置”不得不去。总体看来,该校初一年级学生对音乐课的情感态度总体是积极的。
   2.学生对音乐教师及教学活动的评价    为了解学生对音乐课程的评价,问卷中设置了“请问你认为老师在音乐教学中有什么问题”这一开放性的多选题。有31名学生认为上课进度过快;58名学生认为课堂氛围沉闷无趣;55名学生认为教学方法单一;10名学生认为教师备课不充分较随意;还有40人认为教师上课没有什么问题,占22.5%。每个学生的成长需求不同、喜好不同,评价标准也不一样,这道题旨在发现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帮助教师予以改进。由上可见,教学的趣味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需要不断探索改进。
   在“学生讨厌的老师类型”调查中发现:学生最讨厌一本正经太严肃的老师,其次讨厌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老师,还有总吹牛但是实际专业水平或教学水平不高的老师。这给了笔者启示:初中生已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评判标准,只有公平公正,合理转换课堂内外角色,与学生亦师亦友,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喜爱。
   关于学生喜爱的音乐课堂模式,有62人喜欢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授课方式,另外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更喜欢翻转课堂,想要自主探究学习。笔者认为可以将两者相结合,从而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3.学生对音乐教材的评价
   学生使用的音乐教材是循环使用的,因此他们只在上课时才有机会翻阅,结合他们所学内容,笔者针对教材中的选编曲目和单元编排上征求了他们的看法:有97人对选编曲目感到满意,占总人数的54.1%;67人认为曲目太老,颇具年代感,22人认为教材选编曲目不好听。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选择曲目上,我们既要吸取老歌精华,也要老歌新唱顺应时代发展。在单元编排上,有36.3%的人较满意,有108名学生认为流行曲目偏少,有的甚至在“其他”选项中再三强调,多加入流行音乐。音乐课上缺少流行音乐成了大多数学生一致的意见,流行歌曲中的情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是提高学生兴趣和上课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学生对教材的建议可以作为学校编制音乐校本课程教材的参考。
   4.学生对学校音乐选修课程的了解及参与度
   据了解,顺义十三中的音乐选修课程有合唱、舞蹈、葫芦丝、吉他,学校每年开展艺术节活动。经统计,问卷中,有28.4%的学生经常参加学校的音乐课程及活动,43%的学生偶尔参加,而27.9%的学生从不参加。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从不参加或者只偶尔参加学校音乐课程、活动的原因,统计发现参加不积极的学生分为两类,一类对音乐课程及活动不感兴趣,有58人,第二类较少参加学校音乐活动的同学的原因多样化,有26名学生表示“学业紧张,没有时间、精力参与音乐课外活动”,有56名学生“感兴趣但不敢参与”“怕选不上”而选择不参与活动。
   5.学生建议
   在学生给音乐课程活动开展提出的建议中,提到频次较多的有:设施方面增加乐器种类,扩大音乐教室规模;音乐课程活动方面,希望学校多开展音乐相关活动比赛,多开设音乐选修课程,开设器乐课程,增加流行音乐的比例。
   (二)音乐教育现状调查(教师问卷)
   该校共有三名音乐教师,一名新教师,两名老教师。音乐老师与美术老师在同一个办公室,老师们相处融洽,会结合各自学科相互听课、相互评课。
   1.教师专业素养
   三位老师一致认为声乐、即兴伴奏、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是音乐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选项时,一名教师认为舞蹈也是必备的专业能力,另一名教师更是将选项中的能力全部勾选,包括声乐、即兴伴奏、舞蹈、绘画、现代教育技术、其他乐器等。音乐是综合性很强的科目,课标中“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2.教师职后专业发展
   通过问卷,教师们认为专业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即采取师徒制。其次为参加进修和教研活动以及观看学习优质课视频。顺义区每周二在青少年宫开展音乐教研活动,各个学校的音乐教师汇聚一堂,在教研员的带领下观摩教学,每周还有面向新教师的培训,教师认为参加校外短期培训也是较有效的专业发展路径,可以开阔视野,了解其他学校的音乐课程活动开展情况,交流学情和教学经验,从而得到启发。从问卷中得出,教师们都很乐意积极参与教师培训,并希望在音乐专业知识技能方面有更多的培训指导。
   3.教师教学情况
   在该校学生音乐基础的评定上,三位老师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有認为基础一般的,有认为水平参差不齐的,也有认为整体偏弱的。由于不同年级学生情况的差异性以及每个教师以往所接触过的学生水平不同、判断标准不同,再加上每位教师对“一般”“较弱”的界定有所区别,因此评价会存在一些差异。在见习期间,见习教师的同一节《命运交响曲》欣赏课在这个班上不完,在另一个班就能全部上完还有剩余时间,学生的配合度参与度也存在较大差距。
   另外,三位音乐教师都没有担任班主任的经历,也没有想担任班主任的热情和想法。
   在音乐课开课方面,每班每周只有一次音乐课,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不能满足他们对音乐课的需求。
   三位音乐教师对于音乐课的预设目标有所区别,一致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选择的其他目标有“一学期能唱会、欣赏几首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这与义务教育课标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相一致,也紧紧贴近了培养音乐核心素养的理念。教师对于音乐课教学的方向目标定位是比较准确的。
   4.职业认同
   三位音乐教师对于自己音乐教师的身份都有较大的职业认同感,感到自豪,并且认为音乐教师这一职业基本可以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当问到“如果有各方面待遇和教师差不多的其他工作岗位且能胜任”时,只有新教师选择仍在教师岗位,而另外两位老教师选择“看情况考虑”,笔者分析这和老教师坚守教师岗位几十年出现的职业倦怠相关,而新教师则踌躇满志,有着较大的热情。    5.教师建议
   教师与学生的建议有些部分不谋而合,如多开展音乐相关活动,给予学生更多的展示平台。望学校对音乐教育有更高的重视。同时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提出希望增加音乐教师的数量,并且扩招音乐学科新教师,教师年轻化有助于学校开展更加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各科教师应认识到音乐学科对其他科目的促进作用,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融合。
   (三)各学科教师对音乐学科的看法
   笔者随机走访了几个办公室,共发放了20份问卷,回收了16份有效问卷。尽管人数较少,但覆盖了地理、历史、生物、数学、心理、英语、语文、政治8个科目的教师。
   1.音乐学科的地位及重要性
   问卷显示,有12名教师(占75%)认为音乐学科作为美育的重要课程和其他科目内容一样十分重要,各学科教学对美育教育理念的一致性对音乐教育的开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音乐学科对各学科教学起到的作用
   在16名教师中,有7名教师认为音乐课对于学生学习他们所教授的课程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8名教师认为没什么影响。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了“关注学科综合”,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一种智能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与其他几种智能息息相关,相互作用影响。众多理工科科学家们,如爱因斯坦、奥本海默、达尔文、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钱学森、苏步青等都热爱、甚至精通艺术,这样的例子也足以说明音乐智能对数理逻辑起着促进作用。
   3.各科教师对音乐课程目标及教学模式的看法
   各科教师认为音乐课对学生培养最大的三个目标有:提高音乐修养,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其次是缓解课业升学压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品格。
   在音乐课程教學内容上,有11名教师认为音乐课主要是教会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发现美,4名教师认为主要是为了教会学生唱会或者欣赏一首歌曲。音乐课的美育功能一定程度上得到各学科老师的认同。
   4.各科教师对音乐教师的认识
   音乐教师由于不需要批改作业,没有升学考试压力,上课唱歌、弹琴、放音乐而常常成为其他各科教师们羡慕的对象。问卷中,有11人(占68%)认为音乐教师的工作要轻松些。然而,顺义十三中的音乐教师除了要负责整个年级的音乐课程教学,还要负责合唱队排练、艺术节策划排练等学校大型活动的组织筹备工作,工作量并不少。
   5.各科教师占用音乐课情况
   问卷显示,有37%左右的教师占用过音乐课,尽管占用课时为1~2节音乐课,但仍显示出学校及各科教师对不影响升学率课程的不重视。
   (四)实物分析及课堂观察
   1.实物分析
   从学生标出的字母谱的情况来看,在教师明确主音的情况下,学生能够识别出五线谱的音高,并且转写成字母谱,只是在回答问题时不能很好地唱出音高,对音高和音准缺乏练习和认识。
   2.课堂观察
   笔者旁听了两位音乐教师在不同班级的音乐课,不同的班级班风和纪律有着较大的差别,但有一个规律:往往坐在中间和前面的学生听讲认真,配合教师唱、听,参与度较高;坐在后面和两边角落的同学会经常交头接耳。音乐教室学生往往不按照班级座位坐,且没有书桌,彼此之间距离较近,课堂纪律会相对较差——这也是教师不去音乐教室上课的原因之一。
   四、建议与展望
   (一)学校加强音乐教育的重视度
   从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学校虽已较重视音乐教育,也在教学设施上有较大的投入,但与核心素养的要求相比,师资力量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二)增加音乐地方校本课程
   尽管该校开设了葫芦丝、舞蹈、合唱、书法等校本课程,但仍有发展空间。顺义当地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曾庄大鼓、去碑营风秧歌、后王各庄吵子等,可以引进课堂,请当地的民间艺人进入学校传授,既可传承当地的文化,又能做到“一校一品一特色”。
   (三)促进师生交流沟通
   通过这次问卷,笔者感受到教师与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开展有那么多的建议和声音,需要教师和学生加强沟通,增进了解,促进教改。
   (四)营造良好学风
   在与该校学生的交流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存在懒散情况,学校可以在系列德育、美育活动中植入更多寓教于乐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形成“好学、乐学”的学风。
   参考文献:
   孙雪梅.最有力量的教育定是最真实的教育:北京市顺义区第十三中学办学纪实[J].教育家,2017(23):50-51.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33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