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超星学习通混合式教学的心肺复苏说课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超星学习通是一个兼具课程资源建设、师生教学互动、教学过程评价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并备受师生青睐的移动学习平台。心肺复苏作为《急救护理学》危重患者抢救技术中的重要技能之一,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医院急救能力的标志。以教学实践为例,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五大方面进行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心肺复苏说课设计,便于同行交流探讨。
  [关    键   词]  超星学习通;混合式教学;心肺复苏;说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120-0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提出,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1]。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相融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主流,因其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学习的时空限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反馈,提高了学习效果等[2]。超星学习通是一款由国内公司研发,集课程资源建设与管理、师生互动、教学过程评价、一键签到、电子资源下载、移动学习服务等众多功能于一身,面向电脑、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专业平台[3]。
   说课是指教师在认真研究教材、充分备课基础之上,面向同行、专家口头系统表述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并通过同行评议、互相探讨,达到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學研究和教研活动[4]。我校近几年通过大规模的推进信息化教学,灵活利用多样化数字化资源(中国大学MOOC、微课、精品在线课程、云课堂等),教学模式改革效果显著。笔者结合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践和自身经验,选取“心肺复苏”教学内容,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课程设计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介
   《急救护理学》是三年制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常见急、危、重症的识别、观察和救护能力,使学生掌握院内、外常见急诊的救护知识、救护技能,体验急诊救护工作中的良好工作态度。所用教材是由郭茂华、王辉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三五规划教材,及由临床专家和我校专任教师联合主编并荣获省级教研成果三等奖的护理实训教材。所选教材遵循“精理论强技能,精基础强临床”的指导思想,围绕护理岗位需求和全国护士职业资格考试要求,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用性,满足数字化教育改革需求,适应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大趋势。
   (二)授课内容
   心肺复苏是本教材第五章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第二节内容,授课4学时。心肺复苏术作为在校护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核心急救技术,是提高心搏骤停患者生存率的关键[5]。高质量心肺复苏及持续心脏按压的重要性在《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得以强调[6]。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心脏骤停的相关知识(心脏骤停原因、类型、临床表现等)及心肺脑复苏的理论内容,这为本次实验课心肺复苏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同时也为下一节课心肺复苏高仿真模拟实训教学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熟悉心肺复苏术原理、常用物品及仪器设备;掌握心肺复苏术的目的、适应症、操作程序、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
   能在模拟人身上正确实施心肺复苏术,并能口述复苏有效的指征。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争分夺秒的现场急救意识和沉着冷静、忙而不乱的工作作风。
   (四)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将准确实施心肺复苏术作为本节课重点;将心脏按压的部位、方法、深度、频率和打开气道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高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年龄在20岁左右。此阶段学生普遍渴求知识,追求新奇;已完成相关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热衷于现代化设备的应用;思维活跃、善于表达、乐于动手。但同时也有少许不足:自主学习能力和医学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不善于深入探究,过度关注手机游戏、微博、影视剧等;社会阅历、情感积累较少,人文关怀意识不足。
   三、教法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本次授课内容,充分利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超星学习通平台、微课、动画、视频等),灵活采取任务驱动、案例导入、情景教学、理实一体、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践行“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中将知识进一步巩固和内化,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始终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大环节:课前线上自主学习、课中合作深度学习、课后拓展强化学习。
   (一)课前线上自主学习
   首先,教师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创建急救护理学课程并邀请学生加入。提前准备各种学习资源,如,制作“心肺复苏”的课件、教案,录制微课视频(见上表),搜集2019年国家护理技能大赛心肺复苏操作考核标准、《2018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相关前瞻性文献、护考真题及新闻报道等,并通过电脑端将上述学习资源上传至超星学习通平台。其次,教师通过平台下发预习任务通知。学生通过学习通手机APP了解授课内容,完成预习任务。还可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开放实训室自主练习,同时训练室内大屏幕滚动播放微课小视频,通过视听、触觉多方位冲击达到快速学习迁移的效果。预习过程中在平台讨论答疑讨论专区或班级微信群可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在线互动。与此同时,教师通过后台结合在线测试结果可实时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    (二)课中合作深度学习(90min)
   1.导入新课(3min)
   首先,播放动画版心肺复苏情景:李某,男,19岁,溺水20min后被路人救上岸,呼吸心跳骤停,无意识。提出问题:如果你刚好路过,在救护车未到情况下,你该怎么做?以此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其探知欲,活跃课堂气氛。
   2.合作完成课堂任务(75min)
   结合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和情景导入,引出課堂任务一:陈述心肺复苏的主要步骤。课堂任务二:陈述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操作要点。课堂任务三:为其实施单人徒手成人心肺复苏术。为实现教学目标,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展示、教师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首先,学生分组讨论下发的课堂任务,并根据所示情景在模型人身上进行模拟操作。其次,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陈述各小组的讨论结果,并在模型人身上实施心肺复苏操作流程。然后,依次进行组内、组间的互相点评。最后,教师结合各组代表的课堂任务完成情况和组间点评情况,进行教师点评并作补充完善。
   心肺复苏的流程,以简化流程图的形式作以归纳总结。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总结口诀为“清口捏鼻手抬颌,深吸缓吹口对紧;张口困难改吹鼻,五秒一次坚持吹”。胸外按压总结口诀为“掌根下压不冲击,突然放松手不离;手腕略弯压一寸,一秒一次较适宜”,有助于重、难点的各个击破。
   (三)课后拓展强化学习(12min)
   课后,学生继续登录学习通手机App完成在线作业、护考真题,进行师生在线讨论。教师督促、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情境并录制心肺复苏操作视频,并发至班级微信群,利于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内化。
   五、教学反思
   根据授课内容、学情分析,本次课基于超星学习通、微课等众多信息化学习平台或资源,灵活使用任务驱动、案例导入、理实一体、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秉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促进了生生、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营造出团队协作、共同进步的学术氛围,实现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会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精益求精,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纲,王珠珠.发挥信息技术支撑引领作用服务教育现代化发展大局:学习领会《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J].中国电化教育,2017(2):140-144.
   [2]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13-24.
   [3]邱慧丽,卢彪,高铭悦.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9(4):96-97,103.
   [4]康明慧.“互联网+”背景下“域出版”战略探讨:以“超星学习通”为例[J].传媒,2017(5):55-57.
   [5]陈永强.《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2):256.
   [6]曹钰,李东泽.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解读: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J].华西医学,2017,32(11):1696-1698.
  ◎编辑 冯永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35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