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文化元素导入雅思小作文教学及延展文化实践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当代国际交流日趋深入的背景下,很多高职院校开设特色项目给学生进行雅思培训,助力他们出国留学深造。以雅思小作文教学为例,在中国学者提出的产出导向法理论指导下,探讨如何在教学及课后延展性文化实践活动中注入中国文化元素,从而在提升学生雅思写作能力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母语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华文化魅力,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
  [关    键   词]  雅思小作文;产出导向法;中国文化元素;文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006-02
   一、背景
   随着国际交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设《雅思英语》课程,助力学生出国留学。雅思考试其实是口语、听力、阅读和写作四个单项在不同时间段进行的考试,每个单项的总分都是9分,雅思考试的最终分数是由四个单项的分数平均而成,所以雅思考试最终分数的满分也是9分。有出国留学意向的高职学生参加的雅思考试通常是学术类的,学术类雅思写作考试的任务是让考生在60分钟内完成两篇作文。作文一的题目会给出一些视觉性的信息,如一个或多个互相关联的图表、图解或表格,考生需对这些信息或数据进行描述。题目也可以是一个机械图、装置图或流程图,考生需对其运作方法进行解释。文章字数不能少于150字,建议20分钟内完成。作文二的题目中会给出一道看法、问题或议题,考生需就此进行论述、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证明一个看法或者评价、反驳一个论点或观点。文章字数不能少于250字,建议40分钟内完成。作文一被称为小作文,作文二被称为大作文。虽然写作考试题目由专人出题,但在平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导入中国文化元素,不仅作为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日常练习,更是一种让学生在日后跨境交流中传播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
   二、雅思小作文教学
   雅思小作文是雅思英语课程的一部分,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解图表信息、能够选择其中重要和相关的数据信息并可以把这些信息转换成篇章段落并进行清晰描述的能力。在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元素,将有助于实现课程的素质目标,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学会中国文化的双语表达,在跨文化交流中深化外国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雅思小作文的课程教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单元:饼状图、柱状图、表格、曲线图、地图和流程图等。课程教学以中国学者提出并不断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出导向法”为理论指导而开展。在“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等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性学习”和“以评促学”等教学假设的支撑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围绕“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流程实施教学活动。雅思小作文,不管是何种图形,其作文架构有一种普遍的模式,即開头段、主体段和结尾段。开头段基本是对考题的复述或转述,结尾段是总结概括,重心是主体段对数据的描述分析。
   以饼状图写作单元为例,在产出导向法的驱动流程中,教师呈现交际场景,提供两张饼状图(中国大陆居民1979年和2019年饮食结构百分比图),明确教学目标即产出任务是请学生描述两图显示出的饮食结构的差异。这样的输出驱动,使学生跃跃欲试,用已具备的英语知识尝试写作。产出任务看似简单,只要描写各种食物在总量中所占的百分比,但是实际尝试以后,学生发现文章句式雷同,有的句子不讲语法,而是食物品种和百分比的堆砌,有的作文时态有混淆,有的作文无法体现出两张饼状图之间的练习,缺乏衔接和过渡。这些不足引发学生产生学习饥饿感,为输入促成提供了基础。在产出导向法的促成流程中,教师向学生提供选择性学习材料,分解产出任务,引领学生在逐步完成一个个子任务后,再次完成最终产出任务。教师提供1979年和2019年中国某城市交通工具所占比例的两张饼状图,带领学生读图,首先观察总共有几个饼图,是动态还是静态以及每个饼图之间的联系;其次研究饼图被分为几块区域,各个区域代表什么;最后要比较单个饼图各个区域之间的差异以及饼图间相同区域的变化情况。接着教师出示范文,指导学生边读范文边圈注动词时态,并关注范文中词汇和句式的选择,接着教师布置若干子任务,如时态练习、表示“比例”“占据”“变化趋势”的词汇练习、句子主语同义替换和句子衔接练习。这些子任务的完成将大大有利于最终产出任务的完善。在产出导向法的评价流程中,学生提交最终产出任务后,教师引领学生一起学习雅思作文评分规则的四个方面:任务完成情况、连贯与衔接、词汇丰富程度、语法多样性及准确性。教师示范评价一篇作文,师生共同评价剩余作文。
   雅思小作文的其他单元,均可以按照上述产出导向法的流程开展教学。教师在各个单元中呈现的交际场景,按照单元不同主题,分别是不同的图表。在这些图表中均可以导入中国文化元素,如在柱状图写作单元中,教师可以选择2015年至2018年国产动画影片中国观众满意度调查三大指数(观赏性、思想性、传播度)柱状图为教学素材;在表格写作单元中,选取2008年至2018年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作为表格写作素材;在曲线图写作单元中,选用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演进的曲线图为教学素材;在地图写作单元中,挑选中国某一皇家园林或私家园林的布局图作为写作素材;在流程图写作单元中,选取中国某个菜品的制作流程作为教学素材。这些视觉图表型信息不仅给学生习作提供了资料,更能让学生从直观的图表信息中看到中国社会多方面的发展。中国文化元素导入雅思小作文教学,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改善中国学生跨文化交际中“母语文化失语”的现象,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他们的民族文化意识。    三、文化实践活动
   课程教学以外的文化实践活动,如果合理设计安排,有助于巩固和强化雅思小作文的课程教学效果,更有助于讲好中国的故事、发扬和传播中国文化。当学生有能力把反映中国社会文化的多种图表型信息以作文形式清晰描绘出来以后,那么在英语角社团、留学生交流、志愿者项目、校园民族文化周等文化实践活动中,他们可以结合PPT,以讲演的形式向在校大学生、来华留学生甚至是社会人士口头介绍这些图表所反映的中国故事以及中国文化。同样是语言的输出,口语输出和写作输出互相促进,在讲演的准备和表演整个过程中,雅思小作文课程中规定的产出任务,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后的文化实践活动其实是雅思小作文课堂教学的延伸。當讲演者描述完图表表面信息以后,很有可能会进一步思考,同时也很有可能面临听众这样的提问,即这些表面的数据信息能够反映出怎样的本质性问题或情况。学生自发钻研或者由教师引领一起研究,找原因、找论据、推理论证、得出结论这一系列过程,一方面有助于雅思大作文,即学术性论述文的写作思路和写作句型的培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社会文化,从而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
   以我校留学生交流活动为例,来华留学生想了解一下苏州园林,学校英语角社团学生参与交流,准备以苏州拙政园的布局地图为例,结合PPT做讲演介绍苏州园林。学生在学校研讨室集合,中方学生同时也是学习雅思英语的学生打开PPT,PPT图片上显示的苏州拙政园布局对比,左边是拙政园在古代文献记载中的布局,右边是现在拙政园景区的地图。学生用英语向来访留学生介绍拙政园前后布局的变化,讲稿是按照雅思小作文地图题的写作要求完成的,开头段是概述介绍,主体段一介绍以前的拙政园,主体段二介绍现在的拙政园,结尾段概括前后变化的主要特征并总结。文稿中用了合适的方位词、表示行动方向性的词组,采用了合适的时态和空间顺序,也注意了主动和被动相互结合进行描述,一些中国私家园林建筑风格的词汇,如假山、水池、月门、亭台楼阁等也运用贴切。精彩的讲演获得热烈的掌声,吸引了留学生极大的兴趣,之后的问答交流环节更是热闹非凡。在看到PPT后续拙政园若干建筑详图后,中国学生又向来华留学生解释了某些园林元素的文化意义和建筑美学,比如园林建筑以大片白粉墙为基调,黑灰色的小青瓦屋顶和栗色木结构装修,给人淡雅幽静的感觉。又如园林建筑注重与环境相协调,常用岁寒三友松、竹、梅和琴、棋、书、画等作为装饰花纹,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研讨室活动结束后,英语角社团主要负责人择日和来华留学生一起实地参观了拙政园。这次实践交流是中方学生写作雅思地图题的练习,也是中方学生了解并深度挖掘母语文化的探究活动,更是中方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让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成功案例。
   四、结语
   中国文化元素作为雅思小作文教学的产出任务或选择性学习材料的组成部分,不仅能为学生习作提供话题材料、参考资料等,更能直观显示中国社会文化面貌,让学生在完成产出写作任务时深化对母语文化的了解。产出的写作任务作为课后延展性文化实践活动的准备材料如汇报发言讲稿、交流讨论稿等,不仅有助于学生通过口头产出任务进一步巩固写作,更有助于在实践中深入挖掘并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故事。当学生通过雅思考试等途径出国留学或者从事跨境交流时,他们将践行文化自信,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刘艳娜.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导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探讨[J].校园英语,2016(22):26.
   [2]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5(4):547-558.
   [3]文秋芳.“产出导向法”的中国特色[J].现代汉语(双月刊),2017(3):348-358.
   [4]侯艳宾,李艳玲,刘冀.填补高校英语专业文化教育空白[J].大众文艺,2011(11):250-251.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41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