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芒果主要病害防治技术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芒果是著名的热带水果,经济价值较高,但其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发生炭疽病、白粉病等病害,严重影响其经济效益。基于此,分析芒果炭疽病、白粉病的发病特点和发病原因,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4方面总结了相关的病害防治技术,以期能够有效防治芒果病害。
  关键词 芒果;炭疽病;白粉病;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7.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9.004
  芒果为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是世界第二大热带水果。芒果病害是限制芒果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严重影响芒果产量、品质等。我国芒果产业相对落后,商品果產量和品质较低,因此,研究芒果病害防治技术对促进我国优质芒果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芒果炭疽病
  1.1 发病特点
  炭疽病是由胶孢炭疽菌侵染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芒果叶片、嫩梢、花和果实,造成生长期叶斑、梢枯、落叶、落花和落果,严重时会造成绝产[1]。病菌以菌丝体在带病枝梢、僵果及枯枝上越冬,来年病菌形成的分生孢子随风、雨、昆虫和农事操作等传播到新梢、花穗或果实上。该菌具有潜伏侵染特性,芒果幼果期染病后,有时病菌以侵染丝在果皮中滞育,不发病,待果实成熟或储运期间才陆续表现症状,严重影响了果实的经济品质和食用价值[2]。
  1.2 发病原因
  芒果炭疽病的发生、流行与外界气候条件、树势、田间管理、品种抗病性以及果园的通风透光情况等有密切关系。芒果炭疽病的流行强度与外界温度、湿度、降雨呈正相关,高温高湿和连续降雨都能使病害迅速发生蔓延[3]。李发祥[4]在不同果园采摘果实,黄熟后观察对比发现,规模连片果园发病率比庭院零星果园高23.63%,阴坡果园发病率比阳坡果园高18.31%,内膛果发病率比外围果高35.72%,说明光照不足、通风透光条件差的芒果园易感炭疽病。芒果物候期与炭疽病发生也有明显关系,在抽芽、开叶、开花初期、幼果和果实成熟时期容易感病,老叶一般不易感病[5]。雷新涛等[6]对芒果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发现,大部分芒果品种为感病品种,其中爱文杧、乳杧等为高感品种;紫花杧、金煌、实选-4、为高抗品种;台农一号、粤西一号、台牙、贵妃、桂香、凯特等为中抗品种。
  2 芒果白粉病
  2.1 发病特点
  芒果白粉病由白粉菌侵染导致,主要为害花序、幼果、嫩叶、嫩梢等,在温度和湿度适宜情况下,白粉菌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凭借风力、气流和昆虫等传播。每年白粉病引起的芒果损失占芒果总产量的5%~20%,病害流行的年份有时可能全部失收[7]。白粉病潜伏期短且扩展迅速,感病2~3 d后,就可见感染部位有分散白粉状小斑点出现,逐渐联合成块,形成白色绒粉状病斑,严重时整个植株都出现白色粉状物。
  2.2 发病原因
  气候条件、物候期、品种、病原基数、果园通风状况等都是影响白粉病发生的因素。不同芒果品种对白粉病的感病性存在一定差异,印度2号、象牙芒最易感病,吕宋芒、秋芒次之[8]。李继勇等[9]根据田间观察发现,芒果开花后,不同花期的花穗感病程度不同,盛花期和末花期花穗感病最重,初花期花穗感病较轻。一般情况下,随着树龄增加,白粉病病原基数也逐年增加,树龄越大,受害越重。
  3 芒果主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3.1 农业防治
  1)芒果不同品种间感病性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建园时应该因地制宜选择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同时做好排灌设施,避免果园积水。2)及时清除病枝、病叶及感染的花序,并集中烧毁。3)树冠过大或过密时,适当修剪,保证果园通风透光,同时降低果园温度和湿度。
  4)修剪掉的树枝、枯枝及枯萎花序要及时带离果园。5)注意整个果园生态结构,选择套种绿肥,不仅可以保持生物多样化、减少地表水分散失,还可以提高芒果品质,减少无机肥的使用。黄锦福等[10]研究飞机草、绿豆、牧草3种绿肥对芒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发现,3种绿肥压青都能提高芒果单果重和单株产量。
  3.2 物理防治
  在第二次生理落果后,及时套袋护果,防止病害侵染果实,套袋时注意袋口折叠要利于导流,捆扎要严密,避免雨水进入袋内。及时锯除枯死的大枝条,并用波尔多浆涂封锯口,避免病害传播。使用诱虫灯诱杀夜间活动的害虫,避免害虫为害。
  3.3 化学防治
  3.3.1 芒果炭疽病防治
  在感病时喷施多菌灵+甘草酸,对芒果叶面炭疽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采收前15天喷施0.1%甲基托布津,采后进行热水处理对芒果果实炭疽病的防治效果较好[11-12]。Patil等[13]采用广谱性杀菌剂23%嘧菌酯悬浮剂对Alphonso芒果栽培品种进行实验发现,嘧菌酯显著抑制了芒果开花时炭疽病和白粉病的发展。高青等[14]研究发现800 mg·L-1多效唑能明显抑制炭疽病斑的扩展,减轻炭疽病症状。
  3.3.2 芒果白粉病防治
  芒果白粉病化学防治主要采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药剂,一般于盛花期结束与着果期交替期间喷药1~2次,幼果期喷药2~3次[15]。
  3.4 生物防治
  芒果病害防治通常使用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农药;农用链霉素、水合霉素、春雷霉素、乙蒜素等生物源农药;壳聚糖、BTH(苯并噻二唑类化合物)和水杨酸等诱抗剂。微生物农药要避免和杀菌剂同时或前后间隔数天使用,而抗生素类药剂则要尽量和化学杀菌剂混配使用或轮换使用,同一种抗生素在同一生产季节最多使用不超过3次,以免诱发抗药性。大蒜甲醇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抑制率达84.62%[16]。Mattiuz等[17]在对蜂胶对芒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和芒果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蜂胶1.5%和壳聚糖2.0%可有效防治芒果炭疽病菌。   4 结语
  目前,我国部分芒果主产区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依赖和大量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和无机肥料,不但增加了防治成本,也导致果园生态、土壤结构受到严重破坏,果实品质降低。因此,在防治芒果病害时,应当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措施综合防治,有效防治芒果病害。
  参考文献:
  [1] 李晓娜,曾小红,谢龙莲,等.世界芒果炭疽病防治技术研究概况[J].热带农业科学,2017,37(11):69-75.
  [2] 王万东,刘光华,尼章光,等.芒果炭疽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J].广东农业科学,2008(6):67-69.
  [3] 肖倩莼,余卓桐,陈永强.芒果炭疽病流行过程、流行成因分析及施药指标预报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1999(3):25-30.
  [4] 李发祥.景东县芒果炭疽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J].中国植保导刊,2005,25(6):27-28.
  [5] 蒲金基,王向社,梁活华,等.芒果叶片生化特性与炭疽病发生的关系[J].果树学报,2004,21(5):434-437.
  [6] 雷新涛,赵艳龙,姚全胜,等.杧果抗炭疽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分析[J].果树学报,2006(6):838-842.
  [7] 杨永生.芒果白粉病的系统防治[J].广西农业科学,2000(4):187-190.
  [8] 林居庆.芒果病虫发生概况及其防治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1996(2):41-42.
  [9] 李继勇,谢艺贤,刘秀娟.芒果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初报[J].热带作物研究,1987(1):53-55.
  [10] 黄锦福,吉家乐,黄忠兴,等.绿豆、飞机草、牧草压青对芒果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1,
  38(7):88-89.
  [11] Kumar, Ashish.Management of anthracnose disease of Mango by pre and post harvest treatments[J]. Annals of Plant Protection Sciences (India),2014,22(2):390-394.
  [12] Chand G, Srivastava JN, Kumar S, et al.Efficacy of different fungicide against anthracnose of mango (Mangifera indica L.) in Eastern Biha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3,9(1):204-206.
  [13] Patil P, Dalvi MB, Salvi BR.Bio-efficacy and phyto-toxicity of Azoxystrobin 23% SC against Oidium mangiferae and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de on controlling powdery mildew and anthracnose of mango[J]. Environment & Ecology,2016,34(1):22-26.
  [14] 高青.多效唑对芒果炭疽病诱抗作用及调控芒果相关抗病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D].海口:海南大学,2014.
  [15] 周又生,沈发荣,赵焕萍.芒果白粉病(Oidium mangiferae Berthet)发生流行规律及其综合防治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2):157-160.
  [16] Aswini D, Prabakar K, Rajendran L, et al.Efficacy of new EC formulation derived from garlic creeper (Adenocalymma alliaceum Miers.) against anthracnose and stem end rot diseases of mango[J].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Biotechnology,2010,26(6):1107-1116.
  [17] Mattiuz BH, Ducamp-Collin MN, Mattiuz CFM,et al.
  Effect of propolis on postharvest control of anthracnose and quality parameters of‘Kent’mango[J]. Scientia Horticulturae,2015(184):160-168.
  (責任编辑:刘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71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