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化学的巨大贡献。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基础是实验,所以化学实验教学应贯穿初中化学教学始终,并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体系,使学生在主动体验与探究过程中培养科学素养,内化化学基础理论知识。但是针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需要予以改进。本文阐述并分析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对策,以期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所助益。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4-0079-02
  引 言
  化学实验作为一项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能够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依托化学药品与化学仪器,观察物质反应,探究反应本质,从而获得事实真相。所以,实验教学对初中化学至关重要。然而,受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因素的影响,初中实验教学有形无实,存在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教学实验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对此,需要初中化学教师优化教学方案与设计,研究改进实验教学活动。
  一、教学观念滞后,缺乏课程意识
  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缺乏课程意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为了巩固知识点、熟练技能、证明讲解正确性而做实验;学生仅需填写预先设计好的实验报告即可,缺乏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自我验证结果等学习环节,尤其缺少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评估、论证,所以尚未发挥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理论知识内化等重要功能。对此,教师要尽快树立新课程意识。新课程意识强调实验教学并非单纯地验证结论与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知、感悟知识形成的过程,实验成功与否不是教学的关注点。毕竟意识对行为有明显的驱动作用,若是教师不能从教学观念上做出改变,将难以落实课程标准,实现借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探究意识的教学目标[1]。
  以“盐化肥”一课为例。人教版教材安排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这一实验活动,若是以传统教学观念为指引,学生仅需填写实验用具、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等内容;若是以新课程意识为指引,需要凸显实验教学的实践性特点,让学生进行称量、过滤、溶解、蒸发、计算等实验操作,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认真观察溶液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规范操作意识等。因此,新时期,“照方抓药”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学生成长、发展和进步等多项需求,教师应当积极学习新知识、新理论,重新定位实验教学的地位与功能,树立新课程意识。
  二、教学氛围低沉,缺少学习兴趣
  受实验项目单一、实验过程僵化、实验环节老套等因素的影响,实验教学存在教学氛围低沉的问题,导致学生缺少学习兴趣,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实验活动上。这不仅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也难以实现实验教学的初衷。对此,教师要改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兴趣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拓展思维,积极讨论,完成“头脑风暴”,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愉悦、輕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实现理论知识的内化。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重视并解决实验教学中学生缺少兴趣的问题势在必行。
  以“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为例。首先,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主动手实验,师生处于平等地位,互相信赖、尊重,共同配合完成实验,避免呵斥、贬低等现象的出现。其次,教师采用表扬激趣法,即当某位学生率先制取氧气成功或操作步骤规范时,让全班学生给予掌声,并以“拍肩膀”“微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与创造热情,使其更加投入地完成实验活动。最后,教师不妨以自评互评的方法,调动学生的自觉意识、活跃主体意识,营造班集体内信赖、和谐、平等的自由氛围。总之,充满生机与朝气的课堂,方能焕发实验教学活力,激起学生求知欲望,这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
  三、教学方法单一,忽视科学素养
  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还存在教学方法片面、单一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展开实验教学时多采用“讲授法”,未曾有效结合“讨论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等,从而难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导致学生缺少分析、思维与设想等方面的训练,学习过程较为机械,不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此,教师要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因此,建议初中化学教师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时,要从丰富教学方法着手,改变单一的知识传授局面,增强实验课程的有效性、思维性、实践性、目的性。
  以“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为例。教师除了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外,还可融入任务驱动法,如可提出下列问题:(1)你在实验中看到了什么?(2)怎么书写该反应的表达式?(3)为什么红磷必须足量?(4)集气瓶内水位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5)剩余气体的性质是什么?(6)红磷能否用木炭代替?其中,问题(1)、问题(2)较为浅显,属于现象描述性问题,可以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回答,提升其课堂参与度;问题(3)带有逻辑推理性,可让中等生回答,增强其探究信心;对于问题(4)、问题(5)、问题(6),教师可以提供选项让学生分析。如此一来,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均能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循序渐进地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等,有助于全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四、教学评价片面,忽略全面考评
  传统实验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评价片面,仅关注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及实验操作结果,缺乏对学习过程(步骤、方案设计、实际操作等)、学习方法(资料收集、现象观察、对比分析等)、非智力因素(意志、情感等)等的评价,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参与实验过程。对此,教师要不断完善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法,以便做到全面考评。合理的教学评价具有三方面的作用,具体而言:其一,诊断作用,即借助教学评价,了解教学情况,从而判断教学水平、缺陷、质量等;其二,激励作用,有效的评价活动,对学生与教师的行为有强化和监督效果,所以经由教学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推动课堂学习进程;其三,调节作用,即在掌握“教”与“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反馈信息,调整下一步学习与教学的方向,实现学习目标。
  以“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为例。教师若采用传统评价方法,学生的学习程度可以笔试方法呈现;若是进行全面考评,既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出客观判断,又由小组成员提出不足以及改进方法,还能由学生自我分析优缺点,然后从计划制订、实验操作、现象解释、实验交流等环节做出综合和全面的评价。无疑,后者更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 语
  总之,化学实验教学既是学生形成与发展化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解决化学实验实施过程中的各项问题,以便帮助学生建立符号、微观、宏观之间的联系,培养化学思维,在更加真实、生动的环境中,感悟、体验、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实验基本技能,积累化学探究经验,树立科学化学观,培养实践能力、分析能力、提问能力、观察能力等,实现微观到宏观、抽象到形象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因此,教师应积极改进教学策略,解决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马炳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革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81-182.
  作者简介:王志尧(1975.7—),男,江苏射阳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13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