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河南省太康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调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通过对太康县域内古树名木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太康县域内现存散生古树138株和古树群15处101株,共计239株,隶属于14科、21属、27种,皆为古树无名木。其中一级古树1 株,二级古树18株,三级古树220株。太康县域内古树名木资源遗存,以柿为最多,有60株,其次为侧柏33株,枣28株,桑20株。太康县古树名木资源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县域北部或东部区域的杨庙、张集等乡镇,县域西部各乡镇保存较少。
  关键词 古树名木;古树群;资源调查;太康县
  中图分类号 S78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02-0133-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02.03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Investigation on the Status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Resource in Taikang County, Henan Province
  WANG Bing-jie, CAO Xian-jin, XU Bing-qiang et al
  (Forestry Bureau of Taikang County, Henan Province, Taikang, Henan 4614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 Taikang Coun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138 scattered ancient trees and 101 ancient trees in 15 ancient trees groups in Taikang County, which belonged to 27 species, 21 genera and 14 families, all of which were ancient trees. There were 1 first-grade ancient tree, 18 second-grade ancient trees and 220 third-grade ancient trees. Persimmon was the largest source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 Taikang County, with 60 plants, followed by 33 Platycladus orientalis, 28 jujube and 20 mulberry. The distribution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 Taikang County wa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towns such as Yangmiao and Zhangji in the north or east of the county.
  Key words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Ancient trees group;Resources survey;Taikang County
  太康县古称阳夏,地处中原、黄淮流域,距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优越的地理位置,适宜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森林资源,留下了众多的古树名木资源。古树名木是具有生命活力的珍贵文物,是地域文化活动的历史见证,也是大自然和前人留给人们的珍贵财富[1]。为加强对古树名木资源的管理,保护国家重要生物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查清太康县域内古树名木资源的分布状况、生长情况,结合河南省种质资源普查,太康县林业局于2017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为期120 d的普查,通过逐乡逐村深入走访群众与实地勘查,拟查清县域内古树名木资源分类与分布状况。
  1 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太康县域内现存的古树名木与古樹群。古树是指树龄为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在历史上或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中外历史名人、领导人物所植或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特定纪念意义的树木。古树群是指3株(含3株)以上成片生长的古树[2]。
  1.2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是古树名木的种类、数量、树龄等主要测树因子,地理位置、立地因素、权属、保护管理单位及管理现状及建议,GPS定位及全景特征照片。
  1.3 调查方法
  依照《河南省种质资源普查实施方案》《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进行调查。以乡镇为单位,逐村走访,对于发现的古树名木资源,逐株对调查因子进行实地调查测量。树龄按照目测、走访群众、相关传说故事、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结合树种生长特性进行综合确定[3]。
  2 结果与分析
  2.1 古树名木树种资源状况
  由表1可知,太康县域内现存散生古树138株和古树群15处101株,共239株,隶属于14科、21属、27种,皆为古树。太康县域内古树名木资源遗存以落叶性的乔木、小乔木为主,24种204株,藤本1种2株,常绿针叶树种2种33株,无常绿阔叶树种。树种以柿保存量最多,有60株,其中散生19株,古树群41株;侧柏33株,其中散生8株,古树群25株;枣28株,其中散生18株,古树群10株;桑20株,其中散生14株,古树群6株。皂荚散生14株,槐散生17株。古树资源的遗存特点与太康豫东地区农耕文化历史积淀息息相关,柿、枣、桑、槐都是起源于我国的优秀乡土树种,太康地处豫东平原,农耕文化发达,劳动人民自古就有在村边院旁栽果植桑的传统,为古树名木资源的遗存创造了条件。   2.2 古树名木等级及树种分布情况
  依据《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行业标准,按树龄综合鉴定结果确定古树等级,树龄达500年以上的树木定为一级古树,树龄达300~499年的树木定为二级,树龄达100~299年的树木定为三级[4]。由表1可知,太康县古树名木资源等级及树种分布特点:①一、二级古树数量少,三级古树数量多。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有1株,为皂荚;树龄为300~499年的二级古树有6种18株,分别为皂荚、槐、柘树、侧柏、柿、枳;树龄为100~299年的三级古树有26种220株,占总数的92.1%。②常绿树种少,落叶树种多。常绿树种占比13.8%,落叶树种占比86.2%。③外来树种少,乡土树种多。
  2.3 古树名木乡域分布情况
  由表2可知,全县239株古树分布于20个乡镇,从太康地域来看,古树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东南部的张集、城郊及北部的杨庙、龙曲等乡镇。全县分布最多的是张集镇,有7种32株,其次是杨庙乡,有10种25株。县域西部的独塘、常营、老冢分布较少。独塘乡、城关镇仅各有1种1株。板桥、逊母口、芝麻洼3个乡镇没有古树分布,这种地域分布特征的形成与县域历史及经济发展特点密切相关,县西各乡镇解放前是有名的黄泛区,很多古树毁于花园口扒开的黄河水,20世纪80年代村镇宅基地统一规划造成人为毁坏,使县西古树资源丧失殆尽。
  就古树的具体生长位置而言,散生古树特别是柿、枣果树类大部分生长在房前屋后、村边路旁,古树群大多生长在村头地边、坟地。
  3 讨论
  每一株古树都饱经风雨沧桑,浸润着浓郁的乡情乡音,或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传说。拯救濒危古树、复壮树势,使古树得以健康生长,古树文化得以传承,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5]。通过这次古树名木普查,保护好古树名木资源,任重道远,需要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3.1 群众保护意识亟待加强
  走访中,发现大部分群众不了解古树文化,认识不到古树的价值,古树保护意识不强,人为破坏时有发生。在普查时发现一株150年杜梨,因树主建房需要刚刚被伐掉,令人惋惜。加大古树名木的宣传保护力度,增强群众自发保护意识,仅仅依靠林业系统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保护古树的意义,形成人人爱古树、处处护名木的社会氛围[6-7]。
  3.2 古树生存环境亟待改善
  古树资源大多生长在村头地边、坟旁的空闲地。近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意识的增强,速生杨的栽植面积不断扩大,高大挺拔的速生杨不断蚕食古树名
  木的生存空间,古树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全县239株古树,105株生长旺盛,121株生长一般,10株生长较差,3株濒
  临死亡。引起古树长势变差的原因,除古树生长自然衰弱、人为破坏、雷击、火灾等因素,恶劣的周边环境也是主要因素[8]。特别是古柿、古枣、古槐、古杜梨等四周因栽植速生杨,其生存光照环境恶化,树势渐微,亟需改善光照条件。一株近400年的古柿,树冠面积繁盛时曾近400 m2,因四周遍植速生杨,不见光照,主枝枯死、濒临死亡,亟待抢救。
  3.3 古树管护、补偿机制亟待理顺
  太康县古树资源权属绝大部分是个人,个别是单位。要对古树资源进行抢救、复壮,就需要立地保护、定期养护,光照环境差的就需要打开光路,更新移植四周的速生杨,让出古树的生存空间。有些古树如皂荚、银杏市场经济价值很高,如何使古树留得住、保护好,对群众进行生态补偿也是需要面对及研究的现实问题。
  要对古树进行保护和长期生长动态监测,就需要建立一支古树名木保护队伍,落实一树一策的管护机制,这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作为支撑。缺少必要的工作经费保障会使古树名木的各项保护与管理措施流于形式,必须落实古树名木的专项保护经费,才能真正地把古树名木资源保护下来,传承下去[9-10]。
  参考文献
  [1] 何小弟,孫如竹,李晓储,等.扬州市城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评价[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3,24(4):82-85.
  [2] 施海,彭华,郑波,等.古树名木评价标准:DB11/T 478—2007[S].北京: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07.
  [3] 谭运德,申洁梅,高福玲.河南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手册[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7.
  [4] 方炎明,刘合胜,潘兵,等.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LY/T 2738—201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5] 王秋华,戴晓君,詹彩有,等.龙游县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及评价[J].现代农业科技,2011(15):230-232.
  [6] 陈小平,王志牧,曹基武,等.怀化市鹤城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J].湖南林业科技,2015,42(2):65-71.
  [7] 徐斌.合肥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初报[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101-6102.
  [8] 郭光智,冯宝春,张英,等.潍坊市古树名木保护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07(1):99-100.
  [9] 李强,刘思婷.哈尔滨市古树名木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144-12145,12157.
  [10] 陈桂伍.浅谈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J].湖南林业科技,2004,31(2):35-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20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