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融入音乐教学资源 让初中历史教学更精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多种文化类型和社会价值观的正确判断,进而达到丰富自身情感的目的。音乐是表达人类思想意志的载体,可帮助人们获得情感体验。在初中历史学科中融入音乐教学资源,符合素质教育提出的培养学生世界意识、爱国主义情感和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对此,文章从音乐资源融入教学、创设音乐教学情境以及巧用音乐形象记忆等方面,分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音乐教学资源策略,以期为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音乐资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5-0085-02
  引 言
  相关研究指出,音乐在人类发展历程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它有利于塑造人格、陶冶情操和完善自我,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初中历史教学在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倾向于关注学生的学习,导致教师向学生灌输大量教材知识,逐渐降低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将音乐教学资源融入历史教学中,能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拓宽学生视野,促使学生从辩证角度分析历史问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提高人文素养和综合水平。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音乐教学资源的作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音乐教学资源,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学生的情绪和状态。相关研究指出,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而是急于传授知识,那么只会让学生对教学活动产生冷漠的态度,甚至会因这种不费脑力的活动感到疲惫;如果在历史教学中营造课堂相应的情感氛围,诱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那么学生自然就能轻松地接受历史教师讲授的基本概念、重难点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促使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地与教师展开互动,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对即将所学的知识产生期待。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兴趣时,那么就会执着地追求知识。教师应该借助音乐教学资源,给予学生多层情感经验,提高学生的學习效率。此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音乐教学资源,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因为音乐在相应的氛围中能刺激听众的大脑产生积极效应,同时也可培养人的感知力、情感体验力、审美能力和想象力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音乐教学资源,可以达到调节学生情绪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相关调查研究指出,学生在有背景音乐的情况下能大幅度提升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如果学生长期处于单调的环境中,会影响其学习能力。音乐最显著的功能之一,是激发人大脑的神经通路并使神经元处于唤醒状态,因而,借助音乐教学资源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音乐教学资源的策略
  1.音乐资源融入教学,生动再现历史
  历史学科有着显著的久远性和不可再现性,完全不同于现实社会。如果教师单纯地借助语言讲解历史,则无法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且会陷入费时费力但无法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的情况。对此,教师可尝试在教学中融入音乐资源化解重难点知识,活跃学生思维,最重要的是为学生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历史不同于语文教材收录的文学作品,更无法运用艺术的、夸张的表现手法,需要教师从真实客观的角度阐述历史。融入音乐教学资源能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化和具体化,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1]。
  例如,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借助现代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首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松花江上》,沉痛悲愤的歌声唤醒学生身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和想象力。学生在欣赏歌曲时会产生很多疑问:“人们在富饶的东北大地生活得幸福又平静,那东北人民和东北军为何流亡?” “歌词中写道的‘九·一八’又是怎么回事?”“日军为何要入侵东北三省?”等。此时,教师在音乐播放完毕后按照历史教材为学生讲授知识,即“日本关东军在1931年9月18日炸毁南满铁路并嫁祸给中国军队,蓄谋已久的日军以此为借口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启漫长的抗日战争”。上述教学案例,充分利用音乐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梳理历史时间点,通过音乐表述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化和形象化,进而深入认识和理解九·一八事变的历史意义。
  2.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2]。初中历史教材的每一课的内容都围绕一个重点,具有较强的专题性。教师想要教好历史课,就需要找准每一节课的切入点和主题,由此才能高效地为学生传授知识。课前导入播放音乐,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以“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一课为例。该章节的内容主基调为“统一”,情感总基调为“悲愤—自豪”,因此,历史教师可以充分考虑以悲愤、自豪和统一为主题的音乐教学资源。例如,歌曲《七子之歌》是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先生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作品,以拟人化的手法倾诉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悲哀之情,使民众从漠然中警醒并奋发振兴中华。学生听到这首歌后,较易被其中的爱国情绪所感染,并发自内心地产生一种悲愤和自豪感。这种切入点,将历史教学内容和音乐教学资源相结合,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巧用音乐形象记忆,实现知识迁移
  通常记忆分为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两种形式。相关研究指出,音乐家的记忆能力较强,能记住很多声部。学生在回忆过去时,大脑中就会浮现形化记忆。学生在记忆知识时会通过自身理解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语句后,再现课文内容。对于历史学科而言,记忆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学习历史应先从感知到积累再到理解,借助音乐教学资源,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强化学生的记忆。迁移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更是深化和提高知识不可缺少的条件。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不同学习对象之间有着相似和相同的因素,正是这些因素涵盖了较多的共同性,较易产生迁移。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人物、时间、背景、影响等,都无法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更不可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音乐教学资源能揭示历史之间的联系和相似性,并使学生借助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等方式分析历史事件,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通过形象记忆实现对历史知识的迁移,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结 语
  总之,音乐是一种审美性艺术,能够体现人类文明的精髓。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融入音乐教学资源,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帮助教师把控课堂教学。音乐在某种程度上还能看作教学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全面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使命感、责任心和认同感,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能够在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高志慧.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有效应用情境教学法[J].中学教学参考,2019(10):54-55.
  刘洪国.谈给历史教学插上音乐的翅膀[J].中国校外教育,2019(15):39-40.
  作者简介:吴兰花(1981.8—),女,安徽淮北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目前主要从事初中历史教学与研究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22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