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疗设备维护管理中的风险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医院中有着数量极为广泛的各种医疗设备,而医疗设备与人们的生命健康具有着直接的关联,医疗设备的使用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将会对医院的医疗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从客观的角度而言,医疗设备的管理主要包括采购管理、使用管理以及保障管理。然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医院的管理者一直都存在着一种错误的倾向,主要表现在只重视采购医疗设备,却不重视维护和管理设备,这导致医疗设备常常处于带病工作的状态中,质量的安全问题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本文主要对于医院中的众多医疗设备在维护管理过程中存在或是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几项解决措施,以期医疗设备可以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医院 医疗设备 维护管理 风险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10(c)-0148-02
医院中的医疗设备属于特殊产品,并且与患者的生命健康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医疗设备的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会对医疗服务质量带来直接影响。长期以来,许多医院中重视医疗设备的采购,但是却忽视了维护和管理医疗设备工作,这一后果将会致使在使用设备的过程中,常常出现误诊的情况,或者是出现设备相关的医疗事故,因此,对于治疗的效率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并且还影响了医院的综合效益。管理医疗设备的内容,主要是使用管理、采购管理等。而在对于醫疗设备进行管理的期间,首先需要重视的就是医疗设备的安全以及质量问题,其次需要重视其成本与效益。而风险管理则主要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以及风险分析这三方面,其中,开展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进行风险控制,从而使其能够在资源投入上与风险建立平衡关系。
1 医疗设备存在的风险
1.1 设计生产方面的缺陷
在对于医疗器械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因为众多因素的限制,例如,认知水平、技术条件以及工艺水平等,这些因素导致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设计目的单纯、考虑单一、设计与临床实际不匹配、模糊应用定位等,这些问题将直接导致医疗设备出现设计方面的缺陷,并且解决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部分的医疗设备材料都是来源于工业,所以需要面临生物的相容性、放射性、微生物污染以及化学物质残留等众多的问题,并且医疗设备无论是在临床的实际应用中,还是在选择材料方面,在技术与使用环境上的跨度都非常的大。所以,从工程的角度来说,好的材料与设计并不意味着适合应用在临床。在医疗设备的生产过程中,其原材料在筛选上,需要与工艺、生产设备或装配过程的质量控制与设计要求处于一致[1]。
1.2 医疗设备出现性能退化、故障或损坏
医疗设备在投入临床使用之后,并不意味着此医疗设备就不需要进行管理了,后续还需要对其不断投入各种资源,例如,对设备需要定时的进行维修和保养,以此来保障医疗设备的质量以及运行条件。所以,如果对于设备的后续保障工作不够到位,将会导致设备出现损坏或者是物理性能退化的情况。据调查研究显示,如果将性能退化的治疗型设备应用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将会对病人产生严重的影响,例如,如果高频电刀的实际输出功率偏低,那么将会发生延长手术时间,切割效果变差,甚至还会导致患者出现烧伤等不良后果;而对诊断设备来说,设备在存在问题的时候,如果继续应用的话,会增加患者的重复检查次数,加重患者负担,甚至会出现误诊。
1.3 缺乏对关键设备的正确维护
由于医院具有非常多的医疗设备,而这些设备的原理以及维护保养等也都各不相同。而业务科室通常只是会熟练地使用,并不能够按照正确的要求来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另外,人们常常会将维护和修理的概念所混淆,所以,设备维护往在很多的时候都是一个盲点。大多数医院都普遍存在着不够重视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的问题[2]。
1.4 缺乏处理关键设备异常报警
医院中的大多数医疗设备都已经成为了全电脑操作。虽然医院的操作人员在常规安装使用中已经可以熟悉的操作。但是,一旦出现变化或操作出现异常报警,工作人员将会束手无策,所以有时候一些很小的技术问题,医院也需要与生产厂家联系,这将会对于工作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
2 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策略
2.1 制定风险管理方案
医院需要制定一份详细完善的且具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计划,并让相关工作人员对于实际可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对于医院全部的医疗设备进行充分详细的盘点;并根据相关设备的管理工作来实施管理规划;针对性研究每一个种类的设备风险因素,并对医疗设备的类别进行详细的划分[3]。
风险类别的控制可以划分为临床、物理及技术风险设备三种类型。物理风险设备需要每周对其开展检测维护,并且需要科室和部门对物理风险设备定期上交一份检测报告;而临床风险设备则需对操作人员的实践水平定期进行考核,并且需要将设备的操作流程标注出来;对于技术风险类型的设备则需要定期的检测,防止潜在故障,或者是及时发现出现的故障,使设备可以在稳定的状态下开展运行。医院可以聘请专业人员每间隔两个月来对设备的整体风险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详细充分的应急策略,是设备能够尽量的规避风险。
将所有的医疗设备实施分类管理的方式,基于定期评估、分类、控制的前提下,对于所有的管理设备进行分类。同时以风险管理方案为指导,通过对设备采取分类维护管理的方式来约束管理者的行为。另外,对于医疗设备的管理计划需要及时进行更新,并及时修改维护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4]。 2.2 维护管理策略
首先对于当前所需要且最为有用的设备情况进行分析,开展这一策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设备可以在安全、有效的环境下运行,以此来制定一套医疗设备的管理维护体系。而医疗设备的管理维护措施方案实施的前提条件就是如何开展有目的及针对性的工作,归入设备维护管理计划中,特别是预防性维护及安全性能检测,例如,血气分析仪这一设备并不是高风险设备,但是血气分析仪虽然不会与患者进行直接的接触,但是其检验结果却对于患者下一阶段的护理措施及临床治疗具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血气分析仪可以实现及时诊断及监测稳定运行,所以,血气分析仪设备的安全非常重要,将其纳入到维护管理方案内非常有必要。另外,安全性能检测主要是用来对于设备的潜在故障或隐性故障进行检测,以便能够及时对设备出现过度使用或性能退化的情况进行评估,从而避免出现风险[5]。
因此,对于医疗设备开展合理且科学化的预防性维护管理措施,可以使得医疗设备的故障发生率得到极大程度的降低,从而提升其安全性及稳定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并且,随着当前医疗设备类型的不断增多,医疗设备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因此,医院在对于众多的医疗设备进行安全管理、质量及使用寿命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如果不根据规定对于医疗设备进行维护管理,将有极大的可能造成安全隐患[6]。
2.3 对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
医院的设备种类非常多,并且大多数原理以及结构都是不同的,而血液中心的一些大型设备,例如,检验科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大容量离心机转速、酶免分析系统、全自动样本处理系统以及酶标仪等,可以选择委托生产厂家的专业工程师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校准;对于一些常规计量的设备则需要根据计量仪器的要求,由计量部門进行强制性的周期鉴定,例如,血压计、采血秤等;而属于非强检的加压强对于实验而言,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则需要根据强检仪器来对此进行检定;另外,负责设备的相关人员可以多与厂方进行联系沟通,了解设备的特点、维修、保养等技术,并通过采用仪器检测、标准品测试等方法,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如果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以得到保证,那么血液的安全也可以最大程度上得到保证。
3 结语
综上所述,医疗设备的风险管理维护对于医院的平稳运行、就诊效率、服务质量甚至患者的安全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医院需要及时建立有效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制度,并且可以从规划、管理维护执行等内容入手,对于医院医疗设备的风险管理方案进行优化与完善,以此来不断的提高医疗质量,从而使医院可以长久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恒,许锋.基于应用风险分析的医院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策略探讨[A].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534-537.
[2] 徐恒,许锋.基于风险分析的医院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策略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10):108-110.
[3] 申喜叶,张瑶婵,潘斌.血站设备使用和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6,8(2):150-151.
[4] 华莹.基于风险分析的医院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策略研究 [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15):137-138.
[5] 李庆凤,张会颖.标准化血站设备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4):171-173.
[6] 刘元明,刘欢.基于风险分析的医疗设备管理与风险控制[J].医疗卫生装备,2015,36(5):140-1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42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