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核心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越来越受关注。先秦诸子散文是我国哲理性文学作品的集大成者,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优秀文本。所以,许多教师都提倡将先秦诸子散文用到语文人文教育中去,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智慧。文章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就如何用先秦诸子散文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对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先秦诸子散文;高中语文;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2-0049-02
引 言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不是语文考试的重点,但是,先秦诸子散文含有厚重的求实精神、责任精神和仁政思想,先秦诸子散文的人文教育价值是众所周知的。将先秦诸子散文应用到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中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成熟经验。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以先秦诸子散文为例,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人文教育目标,深挖教材中的人文素材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综合性基础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人文内涵。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具有人文情怀,为把学生培养成综合型人才打好基础[1]。新课改更是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品质和审美鉴赏素养”的要求,而先秦诸子散文不仅是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还具有审美鉴赏价值。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明确人文教育目标,将人文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而在語文教学中,教材是根本,也是重要的人文教育工具。所以教师要以教材为根本,发掘教材中的先秦诸子散文这一人文素材,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怀和道德教育,彰显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例如,在《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的选读教学中,“当仁不让于师”宣扬的是“以仁为己任”努力寻求真理的人道理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提倡的是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这些文章体现了先秦思想家朴素的人道主义思想,对学生人格、道德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教师要深度挖掘他们的人文价值和精神表现,并以之为例,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让学生感受古代语文的魅力,汲取古人的智慧,促使学生对人类命运、价值和情感有所认同和理解,进而塑造学生的人格。
二、应用多种教学策略来教学,创设人文教学情境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意蕴丰富,情感饱满,但是它们距离现在年代久远,许多先秦诸子散文在语言范式、修辞手法等方面与现代白话文有着显著的差别[2]。所以学生在学习先秦诸子散文时,在理解和掌握方面都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先秦诸子散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有趣、形象可感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人文教育氛围,以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感,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和感动。例如,在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思考仁的现代价值”。为达到教学目标,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则新闻“香港社会各界强烈谴责美众议院通过涉港法案”,讲述新闻中心思想:美众议院通过涉港法案,既损害香港利益,也损害美国自身利益。香港各界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给予强烈抗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希望美国尊重中国内政,切勿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然后,教师可以结合新闻讲述“仁”在促进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方面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思考“什么是仁?如何才能达到仁?”然后,教师在课文讲解中,让学生以对话的形式进行讨论和辨析,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先贤思想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在辩论中认识先贤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让学生继承先贤的人文精神。
三、以人文精神为主题,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
高中生虽然有了一定的思辨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人文精神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加上没有人文实践经历,他们对人文精神的内涵缺少足够的认识,对先秦诸子散文的学习也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3]。语文新课改提倡“语文教学要知情意,和谐统一,要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让学生养成思考、创造和探究能力”。课堂活动是语文教学的常用手法,也是学生最喜爱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可以扫清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心理障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并促使学生在小组的带动下、集体的影响下快乐学习、高效学习。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借助课堂活动为人文教育注入生机和活力。例如,在教学《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文本字、词、句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创造性学习活动:先让学生总结文中的文言文知识,扫清文字障碍,理清行文思路,学习文章古今对比的说理方式;然后,让学生讨论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思想的内涵和现代意义,并让学生用成语、谚语、俗语总结孟子的乐民爱民思想,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等等。将人文教学与汉语语言文化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讨论,这样可以升华课堂的人文情感,丰富学生的人文思想。
四、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做人文精神的践行者
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也是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模仿的对象。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由教学的主体朝教学的组织者、执行者、合作学习者的方向转变,由知识型教师变为复合型教师。所以在高中语文人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人文教育理念,树立人文之师的形象,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做人文教育的践行者,为学生树立人文典范,争取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成为有品质、有素养的人。例如,在本职工作中,教师要担起“传道受业”的责任,广泛涉猎人文、历史、美育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专业能力,为人文素养教学打好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用爱心、耐心包容学生,循循善诱,举止优雅,在言行举止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用师德修养、人文素养影响学生,使学生在人文精神学习和前进中找到目标和寄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借鉴先秦贤人“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法,因材施教,以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恪守人格理念,提高思想认识。
结 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发掘先秦诸子散文的人文内涵,用先秦贤人的精神成果滋养学生的心灵,开启学生的智慧,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使学生成为道德自律、人文素养得体的现代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宋学婷.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18):150.
范冬梅.诸子散文教学与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
彭三红.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作者简介:汤坤州(1976.9—),男,福建云霄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51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