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有所追求 才不负家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人类有所追求,历史因之进步。
  所谓鸿鹄之志,即志向远大的比喻,正因为有了远大的理想,有了与历史发展方向相一致的追求,人类才有了翱翔宇宙的双翅,有了建设高楼大厦的基础,有了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一个时代标志的亮点。
  2020年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上,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等五个奖项。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钢结构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周绪红带领团队的研究项目“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理论、技术与工程应用”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这是周绪红院士和团队的光荣,也是中国建筑行业的骄傲。
  追求梦想  “登高”科研
  1977年,周绪红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在这里,周绪红度过了自己的本硕博生涯。
  上世纪9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摩天大楼已拔地而起,而我国百米以上的高层建筑却少见。周绪红望着国外那些高层建筑,有了“登高”的梦想。
  高层建筑涉及土木工程学科的结构体系和技术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工程界有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师倡导采用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来建造高层建筑,因为混凝土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而钢材成本太高。不过,周绪红在研究中很快发现,当时的研究领域在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方面的结构体系、理论分析方法、施工技术等方面均没有充足的理论依据和标准,于是,他第一个牵头申报了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研究课题。
  周绪红带领团队,持续二十多年对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結构进行研究,研发了新型交错桁架-框架体系等4种新型高层混合结构体系,能够运用于不同高度的高层建筑;创建了高层混合结构分析理论,形成了高层混合结构的设计技术;开发了高效装配化施工技术,引领了我国高层混合结构建造技术的发展。其成果运用于深圳平安中心、大连中石油大厦、重庆中科大厦等300余项工程中。
  脚踏实地    承担责任
  人必有所责任,生活才有所附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我希望自己做的事情能够上不负国家,下不负百姓。”周绪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匮乏,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高层建筑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周绪红和他的团队在研发项目中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结构体系难以满足超高层复杂建筑的需求,必须创新结构体系;其次是关键基础理论研究滞后,会导致高效分析方法与设计理论缺失,必须创新结构理论;最后是绿色建造技术落后,施工效率低,对环境影响大,必须创新建造技术。他和团队同志针对这三大挑战,分解出若干关键技术问题和难点。针对结构体系、新型构件、节点和连接,制定了结构体系研发、结构性能研究、分析方法和理论研究、设计技术研究、建造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先后提出了四种新型结构体系,形成了系统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解决方案。
  对此次研究的艰辛和苦战,周绪红只是将其视为一次比较曲折的经历。
  周绪红和他的团队用实践说明,从现实起步,往高处攀登,踩准与历史发展相一致的脚步,便会从艰难曲折中升华自己,担当社会责任的栋梁,书写时代的风采。
  居高声远    成果丰硕
  周绪红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结构工程师学会会士,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莱斯大学、密歇根大学、耶鲁大学短期培训,并先后任我国长安大学校长、兰州大学校长、重庆大学校长。现任重庆大学钢结构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他还受邀担任了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杂志特邀编委、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科技委国际合作学部主任、住建部建筑结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6年他获评英国皇家结构工程师学会Fellow和英国皇家特许结构工程师。
  周绪红长期从事结构工程学科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等方向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在钢结构、组合结构及新型结构体系的理论研究、工程应用与产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了创新成果。采用半能量法求解薄板及板组的屈曲与屈曲后承载力问题,提出了考虑板组效应影响的卷边板件有效宽度设计方法,完善了冷弯型钢构件、板件、墙体与楼盖的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研发了横孔连锁空心砌块墙体与新型叠合楼板,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研发了在钢管约束型钢混凝土结构,提出了钢管约束混凝土柱的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主编或参编国家与行业标准8本;主编国家和省级工法12本;出版专著2部、教材9部,发表论文350余篇。
  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周绪红不断追求,于2013年获组合结构杰出贡献奖、2014年获中国钢结构三十年领军人物称号等。除此之外,周绪红还有很多国内外社会任职: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名誉教授(2013年12月9日授予),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能源与土木建筑水利学部委员等。
  专注于打开钢结构和混凝土组合结构的“魔盒”,周绪红和千千万万奋斗在钢结构建筑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一道,不断向装配式建筑领域的钢结构技术巅峰发起新的攀登行动,为我国高层、超高层建筑建设中的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前辈与后生之间建立链接,填补“中国建造”技术成果新的空白。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671-3362(2020)02-0036-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81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