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DNA检测技术突破 助抗战英烈家属寻找遗骸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抗日战争中牺牲70多年后,“士兵D02324”终于找回了他的名字,还有他的家人。
  上海复旦大学的一项DNA检测技术取得突破,让抗战英烈邹开胜的身份得以确认。
  对于邹开胜的外孙女张继红来说,这一突破终于了结了她和家人一段艰苦的寻找经历。她的母亲几乎花了大半生的时间来寻找她从未谋面的父亲。
  张继红说:“我们几乎尝试了所有的方法,但都没有成功。直到2019年4月,我们得知这些遗骸有可能被埋在山西。”
  这家人立即前往山西平遥的一个村庄。那里有一座坟墓,里面埋葬着许多无名战士的尸骨。他们和研究团队提取了部分遗骸并带回上海进行DNA检测。
  经过一个月染色体分析,研究人员确认了这具遗骸属于张继红的外祖父。他是平遥遭遇战中牺牲的原八路军总部某团政委邹开胜。
  “我们听到结果后特别、特别地激动。”张继红说,她73岁的母亲在得知结果时不停地落泪。
  DNA检测是目前鉴定遗骸的唯一可行方法。然而,DNA检测需要从遗骸中获取足量且质量过关的DNA数据。由于时间久远,战争年代的烈士遗骸几乎都在野外暴露超过70年,DNA受到嚴重污染。在遗骸的发掘过程中,样本极有可能被采样人员的触摸、唾液,以及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还有兵器等金属腐蚀,这给DNA数据提取和比对带来了难度。
  传统的DNA检测技术很难从这种陈旧遗骸中获得有用的数据,且极有可能造成样本的过度损耗而又一无所获。但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的更有效的鉴定方法。
  从2015年到2018年,他们通过中国政府和民间公益组织,从中、缅七个战场上收集到了572名阵亡士兵的遗骸。
  团队中的文少卿研究员表示,土壤和遗骸几乎融为一体。土壤微生物已成为遗骸的主要成分,遗传物质严重降解,导致DNA片段长度非常短。“他们的DNA片段长度只有常人的0.01%,甚至更短。”他说。
  片段越短,可识别的DNA特征就越少。
  研究人员使用一种改良的方法从骨骼和牙齿中提取DNA,并进行了额外的提纯以避免污染。
  此外,他们更新了测序技术,用更短、更精确的DNA扩增子体系,即经过人工扩增的方法可以一次性检测更多的基因。
  文少卿说,这种方法改良得益于此前科学家对东亚人群基因的大量研究。他和其他研究人员开发了专门针对东亚人群高灵敏度、高准确率的DNA检测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所需求的DNA量较少,同时能够分层次地解决多个问题,包括检测母系遗传谱系、父系遗传谱系,检测细分的东亚人群类型(例如可区分中日韩人群),以及复杂亲缘关系。
  这项研究于近期已发表在国际期刊《人类遗传学杂志》上。
  近年来,中国政府和民间组织在搜寻、收殓和识别烈士遗骸方面付出巨大努力。其中,阵亡士兵的身份鉴定是重中之重。文少卿和他的团队目前已确认了331名在二战期间牺牲的中国士兵的身份。他们将数据汇总并建立了一个国家级DNA数据库,用来帮助更多的中国家庭寻找失踪亲属。
  研究人员仍在改进测序技术,并呼吁更多的人提供DNA数据。
  文少卿说:“DNA数据库就是照亮烈士们回家的灯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26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