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构建高职教育人才质量保障体系对于高职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字首先阐述了高职人才质量保障以及协同创新的內涵,然后探讨了加强质量保障的人才观目标设计,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课程体系,完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组织体系,优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实践体系等构建策略。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高职;协同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的制度化水平与日提高,课程体系持续更新,管理化标准不断提升,但是起步晚、发展快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面临很多深层次问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求标准还存在较大差距。高职院校应做好组织、管理、制度和运行之间的协同创新发展,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组织的先进性、决策的科学性、以及执行的有效性,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技能型人才自我提升的内在需求。
  一、高职人才质量保障的内涵
  高职人才质量保障的内涵可以概括为“高职教育目标、内容、管理和服务所具有的功效性、人文性和协同性要素在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满足学生未来发展要求的程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关键要素包括办学思想、指导理念、办学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激励机制、实训设备保障、评价评估机制、校园文化建设等。高职教育人才质量保障体系通过有效控制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各个因素及各个环节,对质量保障体系构成的要素进行协调、调适,使得各个要素及环节在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内的实施和谐畅通,才能促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转型和与时俱进。
  二、协同创新的内涵
  本理论家伊丹广之(Hiroyuki Itami)认为协同是一种发挥资源最大效能的方法;[1]德国的赫尔曼·哈肯(Hermann Haken)认为协同在本质上就是打破资源之间的壁垒和边界,通过对各种资源最大化的开发、利用和增值,使它们为共同的目标而进行协调的运作,最终达成一致的目标;[2]创新从哲学上说是创造性实践行为[3],意指突破传统,推动变革。
  高职院校不断地变革创新自身的教育系统,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实际。高职院校还需要强大的教育协同创新力,从内部打破组织僵化,发挥各组成单位的协同优势,通过不断协同变革、创新自身的教育系统从而提升内部效率和服务质量;高职院校应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以及院校间的深度合作,建立合作、协同和互动机制,共享优质资源,实现人才培养、科技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同步发展。
  三、建立健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框架
  (一)引领未来,加强质量保障的人才观目标设计
  多年来,整个社会的人才观都是“重学历、轻技能”,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另一方面是高技能人才紧缺,“用工荒、一技难求”。高职院校创新型技能人才与传统型技能人才的区别在于从一线技能操作者变成技能创新者,在生产实践中变被动为主动,创新型技能人才不仅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还有不断学习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要始终把坚持把“工匠精神”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环节,培养岗位职责、社会责任意识;发展信息素养、资源统筹、任务执行、创新创业能力;形成劳动至上、尊重技能校园良好风尚。
  没有优质的高职教育,就不可能有一流的技术工人;缺少技艺精湛的技工,就不可能有过硬的产品质量。高职院校应以企业对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层次基本要求为依据,推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标准化,例如人才培养资源指标、人才培养过程性指标以及人才培养结果性指标等;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测量评价标准需要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关键指标与一般指标相结合,高职院校进一步挖掘质量数据、拓宽信息采集渠道,改进评价分析的方法以及透明度,注重反馈激励机制,实现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标准。
  (二)注重效率,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立,包括课程质量策划、确立课程管理制度、完善教育教学资源、开展课程质量控制评价、并进行持续改进的动态等环节。高职院校应深入调研当前经济发展状况,探析社会产业结构的升级变化,制定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专业课程体系;实践证明,髙职教育也可以采用校企联动的建立核心课程的方式,这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
  高职人才培养重在的课堂教育,不能再像过去的照本宣章或生搬硬套,在教学过程中要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深入探索能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运用参与式、探究式、讨论式、小组合作式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职课堂的理论知识学习应与项目任务相结合,课程理论应结合选择典型案例进行介绍和讲解,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课程项目应给出具体的解决问题情境,设计严谨,大型的项目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完成的过程中可以查阅资料、提出问题、教师启发并给予指导,最后进行项目评价总结,课程项目设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严格规范,完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组织体系
  高职人才质量保障体系本身是一种多维度、多元化、多层次、多流程、多主体的管理与教学活动,主要聚焦于人才质量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从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就业管理、师资队伍管理到后勤保障等方面严格规范并不断调整优化制度机制,制定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征的质量评价标准。
  高职院校应使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相关信息在不同教学环节、不同主体的教学活动及各级各类教学实施与管理部门之间实现高速而有效的处理与传递,为各级教育者协同教学活动及时提供信息及结果反馈,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有效地组织、保障、监督、调控,高职大学生可以同时具备管理者、被管理者、监督者三重身份,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发展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四)全程评价,优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实践体系
  高职教育教学结果质量评价是高职院校提升教学及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包括专业培养目标预期实现程度评价、课程质量评价、教师发展质量评价以及学生发展质量评价,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结果质量评价应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程评价。
  制度完备、组织严密、运行有序、监控到位的实践保障体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必要途径,高职院校注重人才职业素质核心能力的培养,要以技能活动为手段,挖掘其职业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积淀其创新意识。高职院校实训和实习应让学生亲身实践动手,技能实践形式丰富,引入课堂实验、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项目、模拟教学、导向学习等;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要充分调动、发挥“校企合作”作用,让学生们到企业真实工作岗位上实习实训。实践教学也需要量化的评价方式,高职实践课程可以项目活动为基础,对于学生的优秀创意项目,通过教师的指导完善,可以推荐参加技能竞赛,或者孵化成创业项目。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不仅指明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而且为高职院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高职院校应以协同创新为导向,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路径,提升其教育贡献力、竞争力、组织管理创新力、国际国内影响力,进一步加快高职教育由规模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
  参考文献:
  [1][英]安德鲁·坎贝尔,等编著.任通海,等译.战略协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6.
  [2]周晓辉.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中协同体协同机制研究[J].高教探索,2013.5.
  [3]洪贞银.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与评价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9.2.
  课题:本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03095)
  作者简介:刘晓辉(1973),女,河北石家庄人,教授,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36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