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艺术专业“产学研”教学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融合在教学中的作用已经凸显。高校培养应用性人才,应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与市场融合对接还不充分。随着高校产学研结合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合作模式的逐渐成熟,已经初步具备了校企合作的条件,具备理论与应用研究的价值。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产学研;校企合作
  1  前言
  艺术类高职院校,应该着眼于学生艺术理论能力和创造能力学习与培养,在此基础上,扩展延伸至与艺术专业的市场对接。由于先进艺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匮乏,加之学生还不具备成熟的理论分析基础与专业素养,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从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培养上多下功夫,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与实际能力。
  2  高职艺术类院校,产学研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
  2.1  针对艺术类学生的培养目标
  艺术设计院校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挖掘。其本质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运用,实现从理论到实际的有机结合。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迅速提高自身能力以及职业素养,为后续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专业性教学一体化模式
  传统意义上来讲,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一般是以老师教、学生学为基础,与校外企业结合较少。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学与用”之间的脱节。艺术设计专业,必须能够凸显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职业化特征,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能力。另一方面,艺术设计类老师,应该能够通过教学,给学生带来一种置身于职场的亲身体验,从而不断强化教学与实际的結合,促进个人有效获得专业体验,形成教学与职场工作之间有效对接与融合。
  2.3  产学研之间的融合发展
  艺术设计基于专业教学向实际应用的延伸,此模式不仅能够开展教学任务,而且从某种程度上加强了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带动产学研模式的广泛推广应用,这样能够将学校的研究理论企业与企业先进技术与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设计和应用能力,产学研模式的有机融合,充分符合行业发展的趋势。
  2.4  激发教与学的互动性
  高校的教与学,往往带有充分的针对性以及目的性,这种培养目标直接瞄准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促进职业能力的迅速转化与发展。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教学关系灵活转换,教与学之间的联系,不再拘泥于教学课堂。非常有利于学生高效获取专业技能,提前适应将来的行业状况,胜任工作岗位。
  3  高职艺术设计产学研教学模式实施路径
  3.1  搭建校企合作模式
  ?在艺术类高校教学实践中,积极推进产学研教学模式,充分有利于加快促进院校教学实训建设,彰显艺术设计类学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价值。产学研模式的核心关键点在于聚焦于促进校企全方位融合,为教学的落实,提供就业性的保障。同时高等院校可以在合作的模式基础上,进行课程教学的改革,初步设立完全学分制的弹性教学试点,或通过加强合作、外聘业内人士讲解等多种形式,向课堂教学引入职业化教育要素,打破传统的教学壁垒,形成全方位的教学面貌,从而实现理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碰撞与融合。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同样可以按照课程模块进行设定。具体根据艺术类各细分学科的特点,构建专业特色的实训室,形成具有专业模块和灵活课程设置的教学体系生态圈。在此基础上,借助于校外企业的支持,打造具有专业化特色,以理论教学为基础,通过学以致用促进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齐头并进,体现出产学研教学模式与专业化培养的独特价值。
  3.2  优化模式运作体系
  艺术类高校,尝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阻力。在克服客观多层次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必须注重多元优化与整合,积极促进所有能够发展专业学科建设特点的运作体系。例如,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工作室、培训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形式,为学生和专业人才提供教学和实践操作的平台,立足于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充分施展这些平台的使用效率,为学生提供丰富、充分的学习实践机会。同时,这些教学平台也可以利用现代VR、人工智能与互联网IT技术相结合,引进具有锻炼价值的APP软件终端和设施;引入学生技能培养的职业题库,辅助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类认证,形成实训实验室的配合,达到艺术类职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3  丰富实训室教学培养维度
  在推进艺术类高校产学研教学模式的进程中,院校要主动具有目的性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分步骤、抓重点搭建起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格局。丰富多种艺术设计类的培养模式、增加教学和学习维度:第一个维度,工作室教学模式,从授课上,让学生认知专业技术知识,以及实操基础技能;第二个维度,培养目标,从理论教学升级为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蜕变,学生的专业课程知识与岗位职业技能协同提升,以此展现出实训室教学的独特优势。第三个维度是通过培养方案的升级,以校方为主导,企业为配合,联合进行职业课程的开发与市场化推行尝试。增加艺术类学生接触实际工作岗位,进行实践的机会,形成教学与实践的有效融合对接。
  3.4  全力打造专业的教师队伍
  高校艺术专业的培养模式,最大的立足资本是形成具有专业教学能力和扎实理论基础的师资力量。目前,面临着师资力量的稳定与学术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只有切实做好教师资源的储备与提升,才能够扎实稳步推进产学研教学模式的开展。高校应主动积极的联系校外协作方,通过引进学术交流,产学研相结合等融合推进措施,来带动校内师资队伍水平的稳步提升。同时学校也应该搭建合理的激励制度,确保优秀师资队伍的稳定性。惟其如此才能彰显出教学模式的活力与实效性。
  综上所述,艺术高校产学研教学模式的总体趋势已经形成,具备了产学研协同并进协同发展的条件,同时也符合我国艺术类教育的发展趋势。无论从理论研究、实践技能、市场化对接与拓展以及就业率的提升等各方面都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广泛开展产学研教学模式,促进高校艺术类产业一体化的开展,具有现实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2] 方德英等.校企合作创新:博弃、演化与对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3] 程琳.基于企业视域的校企合作政策环境研究[J].职教论坛,2017.
  [4] 王晓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制度设计及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
  [5] 陈罗辉.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艺术教育.2017.06
  [6] 魏旭.关于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思考—以无锡太湖学院为例[J].艺术科技,2017.
  项目基金:
  2019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研究项目《“产教融合型”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实训室建设研究》(课题编号:JRSHZ-2019-020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64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