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说话”能力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和课标要求出发,着重阐述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小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提升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指出培养、提升小学生说话能力的主要途径。通过教材内容设置各种说话情境,消除学生害怕说话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内在的说话欲望,培养他们说话的勇气。同时,将课堂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说话技巧;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50-0050-02
  引 言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往往会有一些学生不愿开口说话,即使说,也是结结巴巴、词不达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广播、录音等多媒体设施的普遍使用,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日益加强和深入,人的语言沟通能力、交际协调功能力显得日益重要。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仅仅重视“读书、写字”能力的培养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不仅是时代发展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更是新时代对国民素质的要求。就当前的课程改革来说,要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说话”能力,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课程标准要求,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行之有效的训练,才能事半功倍[1]。
  一、创设课堂情境,着重培养学生敢于说话的勇气
  在小学起始阶段,大部分学生的发言还是比较积极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段的提高,有的学生反而害怕发言了,尤其在大庭广众之下更是羞于开口。久而久之,即使需要自己发言,他们不是借故推辞,就是三缄其口。这种现象并非个别,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镇学校,都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小学阶段必须扫除在班上怕发言、走出去怕说话的“扭捏”心态。口才好的人往往是从敢说话、敢表达开始的,一般情况下,怕说话的学生不外乎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缺少自信,怕说不好被人笑话,所以干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二是缺少锻炼,不习惯当众展示自己。尤其是传统课堂上,大多数时间是教师讲学生听,渐渐地,一些有表达想法的学生也就麻木地接受了这样的教学模式,不愿意当众开口表现自我了。三是语文课堂气氛不活跃,主动积极发言的学生少,形不成争先恐后的发言局面。针对这种情况,为解决学生在课堂中缺少“说话”的机会,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设置各种说话情境,消除学生害怕说话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语言优势,肯定学生已有的语言基础,激发学生内在的说话欲望,培养他们说话的勇气。即使三言两语也要给予充分肯定、鼓励,让学生的交流互动变成主要的发言形式,真正实现“要我说”为“我要说”的目标。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从怕说话逐渐发展到想说话、敢说话甚至出口成章,从而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语言交流的基础。
  二、课堂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人的说话能力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口头表达技巧的应用;二是语言组织的准确、连贯、得体。关于语言组织,一般教师在处理教材的听读写教学时都会有比较系统的训练。对于小学生而言,说话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其口头表达技巧的提高。这无论是对高年级学生还是低年级学生,都显得极为重要。实际教学中,由于小学生模仿能力比较强,语文教师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在说话教学过程中重视诸如语音、语调、语气、节奏等知识的言传身教。只有这样,说话教学才会富有成效,小学生的说话能力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
  1.立足课堂实践,提升学生的说话能力
  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途径虽然较多,但对小学生来说,教师立足课堂,创设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情境,对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十分重要。例如,课堂教学中,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听讲、答问、讨论、朗读、复述、口述、主持等有关“说”的训练,或利用课外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契机开展以“说”为主题的训练等,这是提高小学生听说素质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在开展“说话”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校、学生、社区语言环境等实际情况灵活交替进行。如开展课前3分钟演讲,每节课安排一个学生,一天就可以训练五六个学生。演讲内容既可以是教材上的,也可以是学生自由选择的,只要不超过3分钟即可。对于自选演讲材料的学生,第一次演讲时可以照着材料念,几次以后就要求脱离文稿演讲,哪怕演讲不通顺,甚至只演讲了一分钟就停下来,这都不要紧。演讲完毕后,教师再针对学生的演讲情况做简短评析,首先要肯定学生的演讲,然后指出不足。久而久之,学生从只能讲几句话到脱稿演讲完毕,其演讲能力、演讲技巧就会大有提高。对于利用教材内容进行演讲的学生,开始时哪怕只能把简短的教材内容背下来,也是说的进步。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从复述课文开始,直到看图说话、口头作文、想象叙述、辩论会、表演小品、表演课本剧等,反复训练并提高。
  2.开发课外资源,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素质
  众所周知,任何技能的提高都需要大量训练,任何经验的积累都需要经历痛并快乐的过程。小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是一样,需要在教师、家长的指导或者引导下经常训练,并且受到社会实践的检验。在小学阶段,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是班主任,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职务、学科优势,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课外说话实践活动,如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广场演讲会、讨论会、辩论会,举办小小广播站、小小法庭审判会、跳蚤市场、小记者采访、校际联欢等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既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表达技巧,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素质,又检测了学生课堂上养成的说话能力和教师关于听说的教学效果,实在是一举两得、师生共赢的有效教学方式。
  3.提升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有关语言交际功能资料表明,在人们的日常言语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可见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口语交流量远远超过文字交流量。新课程标准也对不同学段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出明确的规定。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明确提出学生“口语交际”的要求,无论是在教材的选修本还是必修本中,都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是自信负责地表达,文明得体地交流,善于倾听,敏捷应对;二是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表达简洁明了,力求流畅、生动,体现口语的特点;三是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借助语调、语气、表情的手势,提高口语表达效果;四是在讨论中能尊重、理解他人,有自己的主见,并能条理清楚地加以陈述;五是具有一定的演讲和辩论能力,力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有风度、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可见,把“听说”作为教学重点之一的小学阶段,不仅要为达成基础教育最高阶段的语言目标做好有力的铺垫,更要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进行更高阶段的语言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 语
  总之,语言是人们用以表达情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他们将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与人更好地交流铺好“说话”之路。
  [參考文献]
  龙绚丽,许峰.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语文建设,2014(36):19-20.
  作者简介:柯小峰(1969.8—),男,现任广西北海市合浦县闸口镇群珠小学校长,一级教师,2016年北海市德育先进工作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83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