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羔羊大肠杆菌病也叫做羔羊白痢,是由于感染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而发生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通常是小于7日龄的羔羊易发,尤其是2~4日龄更加严重。该病潜伏期短时只有几小时,长时达到1~2天,主要有两种类型,即败血型和肠炎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会导致大批量羔羊发生死亡,是当前对羔羊危害较大的一种主要疾病,每年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养羊业的经济效益。现概述羔羊大肠杆菌的防控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羔羊;大肠杆菌病;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药物治疗;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 S858.2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20)02-0097-02
1 发病机理
羔羊由于吮吸污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母羊乳头或者接触污染病菌的垫草等,就会感染病菌,其会进入胃中,加之羔羊可分泌较少的胃酸,病菌容易侵入肠道。当机体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抵抗力降低以及肠道功能减弱时,肠内的病菌就会大量繁殖,分泌不耐热和耐热两种不同肠毒素。不耐热肠毒素会导致肠黏膜绒毛的柱状上皮变成立方状上皮,且微绒毛完全消失,此时肠内容物的渗透压会明显升高,肠腔内积聚大量的液体,造成肠腔明显扩张,加速肠蠕动,从而发生腹泻。机体由于腹泻会流失大量的水分以及钠离子、钾离子、碳酸氢根等,出现严重脱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以及酸中毒,最后由于毒血症造成死亡,这是肠型大肠杆菌病的发病机理。如果病菌钻过肠壁侵入血液循环,就会引起败血型大肠杆菌病。
2 临床症状
2.1 败血型
急性患病羔羊往往来不及治疗,主要特征是突然出现发病,角弓反张,共济失调,四肢僵硬,经过几分钟或者几小时就发生死亡。
2.2 肠型
部分病程持续时间稍长的患病羔羊,主要表现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者完全废绝,体型消瘦,减少运动,经常卧地,且往往发生明显的腹泻,并伴有腹痛,机体虚弱,无法站立,肛门周围粘附大量粪便,呈现较为明显的脱水。
3 剖检变化
3.1 败血型
急性败血型患病羔羊,死亡后没有发生肉眼可见的明显病理变化。
3.2 肠型
病羊主要是肠道发生病变,常见小肠急性黏膜炎,浆膜出现水肿、充血,有时发生出血,肠管内含有大量颜色不同(如黄色、灰黄色、白色、灰白色等)的糊样或者水样内容物,其中混杂气泡、血丝以及凝乳块等。肝脏稍微肿胀,质地变脆,包膜下存在小点出血。
4 实验室诊断
4.1 细菌形态观察
无菌条件下,取死亡患病羔羊的淋巴结、肝脏、心包液等进行涂片,经过革兰氏染色后进行镜检,对细菌形态进行观察,可见红色的革兰氏阴性菌,菌体呈短杆状,两端钝圆,单个散在。
4.2 细菌的分离培养
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羔羊的淋巴结、肝脏、脾脏、肾脏以及十二指肠黏膜作为病料,分别在鲜血琼脂平板培养上接种,置于37℃条件下进行12 h的需氧培养和48 h的厌氧培养,可见培养系上都会生长中等大小的圆形灰白色菌落,边缘整齐,表面湿润、光滑,隆起,但没有溶血现象。挑取单个菌落在麦康凯平板上接种进行纯培养,经过24 h观察,可见平板上生长出粉红色菌落,呈中等大小。挑取典型菌落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菌体单个散在或者成对排列。
4.3 生化反应试验
将以上分离纯化得到的细菌分别在葡萄糖、乳糖、蔗糖、麦芽糖等糖发酵管中接种,放入37℃恒温箱内培养,可见产气产酸。然后取分离纯化后待检的细菌在三糖铁培养基斜面上接种,并接种至培养基底层,培养一段时间后可见斜面和底部都变成黄色,能够产气产酸,但不会生成硫化氢。另外,甲基红(M.R)试验、接触酶试验、靛基质试验都呈阳性,V-P试验呈阴性,尿素分解试验表明其不会使尿素分解。
5 防控措施
5.1 疫情處理
5.1.1 发病羊群
对于出现发病的全部羔羊都进行隔离治疗,对于病死羔羊必须采取无害化处理。另外,发病羔羊污染的羊舍、器具等要进行多次严格消毒,以控制疫情。
5.1.2 未发病羊群
对于没有出现发病的羊群以及饲养环境也要进行全面消毒,每天2次,注意轮流使用不同消毒药物。另外,给羊群紧急免疫接种羊大肠杆菌灭活疫苗。此外,饲料中可加入适量的益生菌制剂,逐步增强肠道功能,提高机体抗病力。
5.2 药物治疗
5.2.1 抗菌消炎
红皮灵(土霉素注射液),患病羔羊按体重肌肉注射0.15~0.2 mL/kg,每天1次,连续使用2~3天;牛羊精典(乳酸环丙沙星),患病羔羊按体重肌肉注射0.1~0.15 mL/kg,每天1次,连续使用2~3天;牛羊快康(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患病羔羊按体重肌肉注射0.1 mL/kg,每天1~2次,连续使用2~3天;复合型毒痢杀星(乙酰甲喹注射液),患病羔羊按体重肌肉注射0.05~0.1 mL/kg,每天1次,连续使用2~3天。上述药物任选其一使用即可。
5.2.2 对症治疗
新生羔羊可配合灌服0.2~0.3 g胃蛋白酶,发生轻度脱水时可灌服适量的米汤、豆浆、羊乳、脱脂乳等;对大于2周龄的羔羊,可在饮水加入6%~8%的黄芪多糖混饮。如果心脏衰弱,可皮下注射0.5~1 mL 25%安钠咖;如果严重脱水,可静脉注射20~100 mL 5%的葡萄糖氯化钠溶液,如果表现出兴奋症状,可使用0.1~0.2 g水合氯醛,与适量水充分混合后灌服。
5.3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妊娠母羊的饲养管理,确保饲料营养全面均衡,尤其是注意供给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以促使新生羔羊健壮,具有较强的抗病力。母羊产前、产后1周要根据膘情适量减少饲喂精料饲,增加青饲料和麸皮的喂量。
新生羔羊注意保暖,要求产房温度开始时维持在30~35℃,同时地面放置干净的柔软垫草,经过1周温度可逐渐降低至18~25℃,有利于羔羊的生长和成活。
羔羊出生后要及时吮吸足够的初乳,最迟不可超过1 h,每天吮乳4~6次,每次控制在15 min左右。
清洗母羊乳房,并使用0.5%新洁尔灭或者0.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21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