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城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时空变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隨着新型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为促使城镇化发展方向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本文对新疆2008—2017年15个地级市的城镇化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进行研究。首先,基于熵权法构建城镇化与旅游产业指标体系,并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建立耦合协调度分级标准,根据计算结果对城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①新疆地区耦合协调度大多数介于0.2~0.4之间,只有乌鲁木齐达到初级耦合匹配等级;②新疆地区耦合协调度均有提高,但值低下,主要由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滞后于城镇化发展水平;③从空间而言,新疆地区城镇化与旅游产业呈现出较低与较高耦合度分布的格局,其两者耦合协调度长期呈现两极“圈层”结构。
  关键词:城镇化;旅游业;时空变化;新疆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9)12-1-8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9.12.001
  2018年是“美丽中国—全域旅游年”,是旅游产业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转型的重要一年。近年来,旅游产业从对经济单一影响逐步向城镇化水平、社会文化、环境等多元化转变。旅游产业与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的融合发展对其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显着的影响。2018年全国国内游客数为50亿,国内旅游收入为15亿元,与2017年相比分别增长13%、16%;2018年城镇化率为59.58%,比去年同期增长1.06%,若将75%作为发达国家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标准,则全国城镇化发展水平与之相差15.42%。新疆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地位,与多国接壤,并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历史悠久的文化、多元化的民族风情等,让新疆成为旅游资源的密集区。2019年新疆提出“全域旅游无淡季”的目标,把新疆打造成旅游产业强区。由于城镇化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区域或者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旅游产业则是一个区域或者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如何让二者更好地整合与优化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
  城市属于一种空间现象,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构成的复杂系统中形成[1-2]。从国外现有的研究来看,对于城市的空间研究多集中于城市的扩展模式与模型[3-4],国内对于城市的空间研究还是多集中于城市形态演变类型、特征、影响原因等[5-7]。《国家新型城镇规划2014—2020》中明确指出,旅游产业是城镇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同时城镇化的发展对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土地等提供可靠保障[8]。目前,旅游产业已带来产业与消费聚集的效果,带动其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与改善居住水平,为城镇化建设提供重要动力[9],旅游产业以城镇化为载体,城镇化是旅游产业的重要依托[10]。根据现有文献可知,国内学者党捷等[11]、许映雪等[12]、韩文艳等[13]、昌晶亮等[14]对城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进行耦合分析研究;周强[15]、窦银娣等[16]对城镇化与旅游产业进行空间分析。整体而言,对城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的时空变化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据此,本文总结前人经验,运用物理耦合概念、熵权法结合耦合协调模型对新疆15个地级市时空变化进行分析,为新疆地区城镇化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1 新疆概况、评价指标的选取与研究方法
  1.1 新疆概况
  旅游资源、设施与服务是旅游业发展的三大要素,而旅游资源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新疆拥有十分丰厚的自然资源,在68种资源类型中,新疆拥有资源占据82.3%,位居全国的首位,拥有高品质的自然资源,同时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多元化的民族风情和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资源,具有发展旅游产业的良好基础,为此新疆应努力把旅游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发展引擎,成为推动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所构建的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模型与时空相关分析对于新疆的旅游与城镇化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助于新疆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有效地带动城镇建设。
  1.2 评价指标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根据指标选取的三个原则并参考已有参考文献[17],建立新疆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评价体系。在旅游产业水平上构建旅游收入、旅游产业需求、旅游产业供给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在城镇化水平上构建城市人口发展、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社会发展4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表1)本文主要数据来源为2008—2017年《新疆统计年鉴》与各地级市统计公报。
  1.3 模型构建
  1.3.1 数据处理。由于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存在指标单位、量纲与数量差异,这些差异造成计算结果产生不一致,因此使用极差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公式如下:
  [Yij=Xij-MinXijMaxXij-MinXij]                              (1)
  式中:Xij表示第j项指标在第i年的原始数据,Yij表示第j项指标在第i年进行标准化处理的数值,Max(Xij)与Min(Xij)表示j项在研究时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1.3.2 权重的计算。由于权重可以得知不同因素对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不同因素对产业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因此本文采用熵权法计算不同因素的权重。计算公式如下:
  [pij=yij'i=1nyij']                                                   (2)   [ei=-ki=1npijInpij]                                         (3)
  [wi=1-eim-i=1mei]                                               (4)
  [Um=x=1nWm×Ym]                                     (5)
  式中:Pij为某一年的贡献度;ei为指标熵值;Wi为指标权重;Um为某一产业发展水平,权重值越高证明该产业发展水平越高。
  1.3.3 耦合协调度。借鉴物理学的耦合概念,建立新疆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模型。耦合协调度主要是指两产业或者多个产业要素相互影响的程度,主要反映产业互动中耦合协调度的大小。
  [G=U1×U2U1+U2×U1+U2]                            (6)
  [T=?U1+βU2]                                                (7)
  [DU1,U2=G×T]                                       (8)
  式中:G指的是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度,U1与U2分别表示旅游产业与城镇化的发展水平评价指数。G=0时,旅游产业与城镇化的序参数处于无关联状态,当G=1时,表明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发展水平处于耦合状态并且结构发展良好;G值虽然可以反映旅游产业与城镇化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但不能反映两者协调发展程度的高低。据此,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该模型可以反映两者耦合程度高低;T表示两者综合评价指数,D表示两者耦合协调度,其中β与α都为待定系数,由于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具有同等性,且α=β=0.5。根据相关研究[18],对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做出以下划分,见表2。
  2 结果与分析
  2.1 城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时序特征
  2.1.1 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时序特征。首先,根据熵权法计算影响新疆15个地级市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各个指标权重,然后计算出15个地级市城镇化发展水平(U1)。由图1可知,2008—2017年乌鲁木齐城镇化发展水平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因为乌鲁木齐是新疆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其次是克拉玛依,除了在2009年稍微下降外,均保持稳定上升趋势,克拉玛依是一座典型的“石油城市”,是中国石油产业的“圣地”,因此在石油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城镇化的建设;塔城地区在2008—2014年一直保持稳定上升的趋势,2014年后开始下降;其他地级市城镇化发展水平也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2.1.2 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时序特征。根据图2可知,2008-2017年新疆15个地级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U2)总体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乌鲁木齐在2009年与2014年急速下降,其余年份保持上涨趋势;伊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稍次于乌鲁木齐,但在2013到2016年期间,旅游产业发展水平高于乌鲁木齐,特别在2015年高于乌鲁木齐12.4%,伊犁位于新疆西北部,处在“西进”战略核心地带,是新疆大建设、大开放与大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和功能疏解区,伊犁被誉为“塞外江南”,有着独特的风景与资源;总体排在第三位的是阿勒泰地区,除了在2009年与2014年少许下降外其余年份保持上升趋势;吐鲁番在2008年到2010年上升,2010年后逐渐下降,处于“N”型走势,与之相同的还有喀什地区,在2008—2011年上升到一个值后开始下降。
  2.1.3 城镇化与旅游产业D的时序特征。图3主要展示2008—2017年新疆15個地级市的城镇化与旅游产业D。总体处于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乌鲁木齐处于波动上升,除在2009年与2014年有少许下降外,其余年份保持稳定增长;伊犁则处于直线上升的趋势,这与近年来伊犁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息息相关;其他地级市D值处于0.15~0.35之间。具体来说,只有乌鲁木齐在2016—2017年达到初级耦合匹配;伊犁则在2014—2017年处于濒临耦合匹配;吐鲁番、昌吉、巴州与阿勒泰在2017年时处于轻度耦合失调;截至2017年,除和田外,其余地级市都处于中度耦合失调。2017年与2008年相比增速从大到小依次为伊犁、乌鲁木齐、阿勒泰、博州、石河子、吐鲁番、喀什、巴州、塔城、克州、克拉玛依、阿克苏、哈密、和田。可以看出,北疆的发展不论从值还是增速来看,都是大于南疆地区。   2.2 城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空间特征
  新疆15个地级市城镇化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本文利用ESDA分析法对城镇化与旅游产业的耦合程度进行分析。ESDA称为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主要是研究区域内指标的关联性。常用Moran指数检验,Moran分为全局检验和局部检验。Moran I全局检验的取值范围是[-1,1],I值是正数代表正相关,I值是负数代表负相关,当I值为0时则代表不相关;局部Moran I检验的优点在于掩盖了全局检验过于广泛的缺点,能够具体反映局部区域的空间集聚度。因此,本文将城镇化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作为Moran的观测指标,进行全局自相关检验。
  2.2.1 全局Moran I检验。图4对2008—2017年新疆15个地级市城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协调度做全局Moran检验。从图中可知,新疆15个地级市城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呈正相关,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但集聚程度呈波动式发展。
  2.2.2 D空间效应分析。根据图5可知,新疆2008—2017年14个地州市、州城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在同一年份中大部分空间差异性较小,在不同年份中空间差异性较大,大部分地级市都处于不断提高的态势。(因数据缺失石河子地区除外)。其中,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及其周边区域城镇化与旅游产业以中度耦合失调居多,而极度耦合失调的地级市则分布在外围区域,据此呈现出由首府向外逐步递减的两级“圈层”结构。2008年处于极度耦合失调的地区有5个,而2017年处于极度耦合失调的地区仅只有1个,除和田地区以外,其他地级市在2008—2017年期间城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均有提高。和田地区位于新疆的最南端,处于亚欧大陆的腹地,是新疆最干旱区域,经济发展缓慢。
  3 结论与讨论
  ①整个新疆地区城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始終处于0.2~0.4之间,除乌鲁木齐与和田地区外,始终处于耦合失调状态;分地区而言,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的首府城市,城镇化发展水平高于其他地区,但是旅游资源较少,旅游资源分布于周边地级市,所以城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低;和田地区处于新疆最南端,是亚欧大陆的腹地,四面高山环绕,湿润的海洋湿气难以到达,造成和田地区大面积干旱,经济生产力低下。因此,促进城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由低向高转变,是新疆地区促进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政府须制定因地制宜的政策,给不同区域的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发展指明方向。其中,要以缩小地区差距作为重点,依托各自发展优势,促进城镇化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
  ②整个新疆地区城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低下,旅游产业均滞后于城镇化发展。对此,可以建立旅游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在城镇化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把旅游产业的推动作用放在重要位置。新疆是一个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丰富的地区,在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利用各自的资源将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融合在一起,两者相互促进。
  ③从空间来看,新疆地区城镇化与旅游产业呈现出较低与较高耦合度分布的格局。其中,两者耦合协调度长期呈现两极“圈层”结构,两者耦合协调度多数城市都稳步上升。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发展圈向周边区域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城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因此,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乌鲁木齐的中心辐射作用,进一步促进周边区域城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凯文·林奇.城市形态[M].林庆怡,陈朝晖,邓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 徐福英,马波.城市旅游在中国:研究回顾与发展展望[J].旅游科学,2012(4):52-64.
  [3] Wilson H E,Hurd J D,Civco D L,et al. Development of a geospatial model to quantify,describe and map urban growth[J].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2003(3):275 - 285
  [4] Camagi R,Gibelli M C,Rigamonti P. Urban mobility and urban form:Th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costs of different patterns of urban expansion[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2(2):199 - 216.
  [5] 王慧芳,周恺.2003—2013年中国城市形态研究评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4(5):689-701.
  [6] 任启龙,王利,韩增林,等.基于城市年轮模型的城市扩展研究:以沈阳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7(7):1364-1376.
  [7] 叶玉瑶,苏泳娴,张虹鸥,等.生态阻力面模型构建及其在城市扩展模拟中的应用[J].地理学报,2014(4):485-496.
  [8] 尚正永,张小林,周晓钟.基于RS/GIS的城市空间扩展与外部形态演变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2(8):64-70.
  [9] 孙凤芝,许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评述与展望[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7):142-148.
  [10] 王恩旭,吴荻.旅游驱动型城市旅游城镇化效率时空差异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6(10):29-35.
  [11] 白海霞.产业融合视角下我国旅游城镇化发展研究[J].对外经贸,2016(7):69-70.
  [12] 党婕,程嘉伟,张亮晶.张掖市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9(7):82-85,92.   [13] 許映雪,高敏华,孜比布拉·司马义,等.乌鲁木齐市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1):109-114,128.
  [14] 韩文艳,陈兴鹏,庞家幸,等.城镇化—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区、市)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6):762-769.
  [15] 昌晶亮,余洪.大湘西地区旅游与城镇化耦合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6(6):204-208,141.
  [16] 周强.经济增长、城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异的影响:基于省级空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9(2):60-68.
  [17] 窦银娣,刘亮,李伯华.湖南省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5):39-45
  [18] 王晓斌.新型城镇化与绿色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测度[J].商业经济研究,2018(16):182-184.
  Analysis o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Urbanization and Tourism Industry
  ——Taking Xinjiang as an Example
  Su Bin, Xiong Chunyan
  (School of Economics, Xin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Wulumuqi Xinjiang 830011)
  Abstract: With the further promotion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urbanization has been changed from "quantity type" to "quality type". This paper studied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urbanization and tourism industry of 15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Xinjiang from 2008 to 2017. Firstly, the paper constructed an index system of urbanization and tourism industry based on entropy method, established a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according to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results, and made a temporal and spatial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urbanization and tourism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The results have showed that: ① most of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in Xinjiang is between 0.2 and 0.4, and only Urumqi has reached the primary coupling matching level; ②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s in Xinjiang all have improved but the values are low, which is mainly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lags behind that of urbanization; ③ in terms of space, the urbanization and tourism industries in Xinjiang show a pattern that lower and higher coupling degrees coexist, and their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has long shown a "circle layer" structure.
  Key words: Urbanization; tourism;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Xinjiang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23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