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增强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郑颖

  【摘要】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效率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结合多年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从设计趣味引导、设计案例分析、教授学生方法等方面,对增强教学效果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策略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为了打造高品质课堂教学,追求高效的教学活动,作为老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最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寻找最有效的教学手段。
  一、设计趣味引导,活跃教学氛围
  当学生面对思维性较强的地理问题时,可以会感到比较困惑,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引导,采用趣味性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大门,引导学生顺利讨论和探究。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新闻时事、生活实例、身边现象、故事漫画、民间俗语、歌谣典故、诗词歌赋等实施导入,以创设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中国的气候》中的“季风气候对我国工农业有何影响”这一话题时,如果课堂气氛过于沉闷,那么课堂讨论将无法进行,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图片和资料,让学生明白不同季风气候对我国工农业所造成的不同影响,然后引导学生从“气温”和“降水”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与思考,并以当地的气候特点与农业现象着手讨论,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使学生意识到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合作学习与探究的方向。实践证明,通过这一教学方式,课堂氛围变得非常活跃,而小组讨论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二、設计案例分析,激发探究意识
  案例分析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通过案例分析引出知识点,远比教师空洞地讲解要生动得多,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采用案例分析式教学法时,教师应基于相应的教学目标,以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案例为载体,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达到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例如,在教学《黄河》这一部分时,应首先引导学生明确黄河流域的地理划分情况,让学生将黄河流域的图像景观深深印在脑海中,然后再给学生呈现黄河流域从古至今的发展及变化,同时展示与黄河忧患有关的实例,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针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调查和思考,找到造成环境污染的源头,分析污染的成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通过开放式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究空间,让学生拥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实践证明,每一位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参与调查和讨论,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并敢于深刻剖析,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探究能力。
  三、教授学生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要以知识讲授为辅,方法指导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学习活动,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气温与降水”这节课的过程中,通常教师会将教学的重心放在概念理论上面,其实以学生的能力完全可以自主学习,教师的任务应该是指导学生学习等温线,试着从等温线中总结气温的分布规律,结合前后知识内容分析世界气温分布的原因,这种读图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才是学生真正欠缺的,这也才是我们教学应该着重关注和把握的。地图不但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在地理图像中,蕴含了丰富的地理信息。比如,在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几乎每一章节都有地图,甚至有的内容直接以图析文。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加强图文结合,指导学生学会读图、识图、填图、画图,从地图中获得有用信息,切实提高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地图的能力,并能通过读图来解决相关问题。例如,在教学《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这一节时,要先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册,通过观察地图来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自然景观,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帮助学生认识到这些地方自然景观的不同是当地不同气候的真实写照。再如,在学习小结时,我们可以以“有什么——怎么样——为什么”为思考主线,让学生结合地图和知识点进行分析总结,从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再如,在学习八年级地理教材中“中国的人口”
  这一节的时候,我们的教学重点就是分析,通过分析柱状图、线状图和饼状图所反映出来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总体绝对值,让学生掌握地理事物全部与局部的比例关系。
  四、利用地理实验,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地理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多种技能,如绘图技能、地球仪使用技能、模型制作技能等。例如,在教学“四大洋与七大洲”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忆,明确四大洋与七大洲的分布情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制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地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前,教师应让学生准备好相关制作材料,如双面胶、剪刀、笔、大白纸、卡纸等,并给出实验参考方案,让学生根据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进行实践操作。首先用剪刀剪出七大洲的轮廓,然后在卡纸上临摹七大洲轮廓,再用剪刀剪出卡纸上的七大洲,分别标出七大洲的名称,然后将已经剪好的七大洲按照一定的规律粘贴在大白纸上,最后用笔填写南美洲、亚非与亚欧的分界线以及四大洋。这样一幅完整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就制作完成了。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印象,可以在班级内相互展示学生作品,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并阐述自己的制作心得,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由教师点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可见,通过地理实验,能够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实践平台,帮助学生深化记忆,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现代技术辅助,拓展教学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教学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让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拓宽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知识面,我们要积极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实现学习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接触更广的知识面,学习更多的地理知识,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这节课的时候,由于学生没有去过澳门和香港,对澳门和香港的人文地理、建筑风格、经济基础、人口分布、区域组成和地理位置并不是很清楚,所以,我们首先要带领学生熟悉澳门和香港,丰富学生基础知识,让学生对澳门和香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但因为教材信息量比较少,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来补充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上网搜集澳门和香港的资料图片,了解澳门和香港的基本概况,让学生对澳门和香港的人文地理、建筑风格、经济基础、人口分布、区域组成和地理位置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整体的了解,然后再进行教材内容的学习,这样学生不但会学得更加轻松,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另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拓展学生学习的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地理教学的目标。
  总之,作为地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从不同角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素养,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彦兵.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智能的培养[J].学园,2011,(7).
  [2]贾玉静.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25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