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燕
【摘要】小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所拥有的系统的知识学习经验并不充分,学生在问题探索时,多数还是依赖于生活化的经验进行学习和探索,学生在问题分析时,总是需要借助一定的生活化经验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体性教学资源
现代教学理念提出,教育工作应当关注学生的主观感知感受过程,需要尊重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接受过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关注到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让教学发挥最佳效果,才能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对此,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展开了论述,提出了几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
一、丰富教学活动
学生主体性的凸显,需要依赖于多样教学活动开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初级的形象思维阶段,学生在认识事物时需要依赖于学生的直观感知体验,才能逐步让自己的思维得以深化,才能让自己的学习能力逐步提升。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组织教学活动、善于应用教学活动媒介并对其逐步丰富拓展,才能让教学工作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让教学工作真正能够适应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提升。如在《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对小数的认识,丰富学生的直观学习体验,教师可以挖掘学生的生活化资源,给学生创建如下教学情境:小明同学跟妈妈去超市购物,看到如下物品及其价格:书包45元、橡皮擦0.5元、笔记本8元、铅笔0.8元、文具盒12元、彩笔3.4元。请你为小明同学对以上物品分一下类,并说明你是怎样划分的,请在小组内交流探究。经过学生的分析,学生会发现:书包、笔记本、文具盒都是没有“.”的一些数,而橡皮擦、铅笔和彩笔都是含有“.”的一些数值。此时,学生将以上物品分别氛围含有小数点和不含小数点的两类,其中含有小数点的被称为小数,其中的“.”也就被称为小数点。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不是生硬的将教学内容以填鸭式的方式直接硬塞给学生,而是以一种有助于学生感知、让学生自主发现的方式开展的教学活动,并且所挖掘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联系密切,学生在问题探索时主动生长出新的知识,教学效果必然能够获得提升,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由教师的点拨也就更加明确小数的概念。
二、创建多样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创建多样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多种不同知识的传授,更适应学生对新颖性、趣味性的需求。只有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在问题解决时,才能通过多样的探索方法,真正深刻地理解知识、感知知识、获取知识,部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才能在教师组织的巧妙的教学方法中,才能被巧妙化解,由抽象到直观、由复杂到简单。如小数和分数之间关系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部分内容其实是小数部分的难点,既考察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也考察了学生对小数更深层次的认识,更考验学生计算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创建如下教学活动:某个同学想要自己用橡皮泥动手制作成一把刻度尺,他想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几厘米?请你分析回答问题帮帮他,并说明每份刻度尺占几分之几。通过学生的分析,其问题也就转化为了将一个1米长的刻度尺,分为100份,其中1份占几分之几,1份是多少厘米,学生在逐步分析时,将会发现,将1米长的刻度尺分100份,其中的每一份将会是1/100,每一份将会是0.01米,也就是1cm。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认识到,1/100实际上就等于0.01米,而将一个1米长的刻度尺分为100份,每一份也就是1cm,所有0.01米也就等于1厘米。以上教学过程,教师所创建的教学情境,实际上就是为单纯的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和单位的划分包裹了华丽的外衣,学生在问题探索时,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动力十足,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随着学生的探索过程和丰富的教学情境而逐步提升。
三、充分挖掘教学资源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教学过程要充分关注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好的教学方法应当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生即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之间建立联系,让教师在已有知识和学生未知的知识实践建立联系,才能顺利帮助学生跨越学习难点,顺利渡过最近发展区,逐步获得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跨越。小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所拥有的系统的知识学习经验并不充分,学生在问题探索时,多数还是依赖于生活化的经验进行学习和探索,学生在问题分析时,总是需要借助一定的生活化经验进行分析。因此,教师教学可以依赖学生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挖掘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在丰富学生课堂学习内容、点缀学生的学习生活时,给学生新知学习收集整理生活中可以利用的资源,更有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降低所要学习内容的陌生感,强化学生对新知学习的有效感知。如在《观察物体》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一篇文章《画杨桃》进行新课导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这一篇文章中,班级中学生画杨桃的不同结果和画杨桃时产生的一些分歧给学生呈现出来,并引导学生分析:同学们在画杨桃的时候,其画作结果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样子?通过学生阅读分析,学生认识到:之所以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是因为同学们所站的位置不同,导致自己所见到的杨桃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每位同学所画的杨桃都不是错的。基于以上教学内容,教师进一步给学生呈现生活化的教学资源:以上图片是文文家的存钱罐,下面是几幅文文从不同角度画出的存钱罐图片,请你说出以上图片中,分别是从哪一边看到的存钱罐。基于学生的生活化经验,学生会说出,图片中所呈现的教学内容分别是从前后左右等几个方位画出的图形。此后,学生在问题探索时,也就逐步建立起初级的“三视图”的认识,学生也将会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了。此外,教学过程要注重与品德教育的結合,本节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挖掘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分析,之所以看到不同的图片,是因为同学们所站的位置不同。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可能多看到同一问题,但是会持有不同的看法,甚至与其他同学产生分歧。但是,分歧产生的原因,不是两个人之间存在的矛盾,很有可能是自己与其他同学的立场不同。因此,我们在生活中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时,要学会转化立场,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才能让自己看到的事物更加全面,也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理解,才能让我们的思想更加丰富深刻,而不是故步自封、孤注一掷。通过以上教学方式,学生在问题探索和事物分析时,既获得了知识层面的充实,让生活化的资源在学上的学习中真正发挥良好的效果,也能获得其品德认知的发展。丰富资源的挖掘,既减弱了学生对问题分析的难度,降低了学生对新知的陌生感,更让生活中的一些哲理走进数学课堂、充实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提升了数学能力,更在课堂中获得了思维和品德水平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提升。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主体性的挖掘,更要注重对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才能让教学过程更富有吸引力,才能让知识更有魅力,才能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深刻理解知识、迁移知识、应用知识。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建丰富的教学活动、组织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充分挖掘生活化的资源,让数学课堂逐步改变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的认识,变得更加多彩、更富有魅力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张阿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J].中国农村教育,2018,(06):56.
[2]吴琳.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思考[J].才智,2018,(05):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28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