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严监管背景下如何提升基层机构的合规管理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婧楠 张蕾

  摘 要:2019年经济工作特别强调“防风险”“稳金融”,“严监管”仍是今年银行业运行的重要特征。在严监管的态势下,商业银行基层机构违规风险事件频发,目前部分基层机构仍存在人员违规、业务违规、产品违规等问题。文章深入研究基层机构面临的严监管外部环境的特征及目前合规管理的现状,分析了基层机构内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在严监管背景下提升基层机构合规管理能力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严监管;基层机构;合规
  一、基层机构合规管理的意义
  基层合规无小事,侥幸心理不可有。本质上讲,银行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作为银行经营最基本单元的基层机构是防范风险的第一层防线,加强合规管理是商业银行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的必然选择。
  (一)防范金融风险的必然选择
  “合规风险”的内涵随着更加复杂、多元、多变的市场环境不断丰富,越来越多地被赋予“侧重于银行内部管理”的外延。金融市场较发达的欧美国家已逐渐认识到,单纯的外部监管无法达到防范金融风险的目标,却使监管机构承担的监督责任和压力过于集中,在此情况下,金融监管机构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引导银行自身健全合规管理和自我监督上。因此,在金融市场发达国家,合规风险管理早已冲破单纯应对外部监管的藩篱,不再囿于外部监管对银行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而受到处罚或制裁的范畴,而是越来越多地体现在银行对没有遵守内部规章和操作规程而导致的风险或损失的管理。
  2017年,银监会十文连发,专项整治金融乱象,大额罚单频出,未来对违法违规和不审慎经营行为的处罚还会加大。面对外部监管要求,参照欧美发达金融市场在合规管理方面的发展趋势,我国商业银行应解放思想,建立严管、严追、严查机制,排查、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潜存的风险隐患,务必做到内省、自省在先,将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做到极致。
  (二)实现持续稳健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9年7月2日,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世界银行品牌价值1000强排行榜中,四家中资银行荣居前五,而且在业务规模方面,中国银行业也呈现出逐渐赶超欧美银行之势。银行业务规模高速增长,很容易让人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麻痹大意。对正处于加快深化改革创新时期、寻求战略转型的中国商业银行来说,原来粗放的发展模式必然无法应对放缓的经济形势,需要在新的矛盾破解中展现新作为,转变发展理念无疑成了当务之急。业务发展战略如此,合规发展理念亦如是。在新时代,主动合规是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保驾护航的一把利剑,也是推动其转型发展的坚实基础。合规已不再是以往对规章制度的简单遵循,而应作为引领商业银行实现自身发展的价值取向。在银行业竞争日益白热化的新时代,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环境可谓瞬息万变,只有把准时代脉搏,迅速调整经营思路,积极推进主动合规,才能够使商业银行与新的市场格局不断碰撞、融合,才能更加从容地面对新时代、严监管、内外部风险风云变幻的复杂环境。
  二、基层机构合规管理的误区
  (一)基层机构合规意识相对薄弱,对合规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高
  通过近两年对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形式的调研发现,在基层机构中,员工合规意识相对薄弱的情况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首先,重事后,輕事前。通常来说,基层机构在风险防控方面不是处在时刻警惕的防患未然状态,而是一直处于一种比较被动的“救火”状态。其次,重拓展,轻合规。迫于业绩指标压力,基层机构对业务拓展要求较高而且需求比较大。有时为甚至不惜采用极端、违规手段达到完成指标的目的。这种片面追求利润的思想与行为,不仅违背行内制度、行外监管,违反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还会给银行的经营埋下风险隐患,增加不稳定因素。
  第三,重宣传,轻实践。在严监管的形势下,各基层机构基本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合规宣传教育工作,有的甚至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但各种违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实际上,合规教育真正的难题从来不是“不知”,而是空有“知”却没有动力落实于“行”。
  最后,重“术”,轻“道”。在“术”的层面比较重视防范一线人员操作风险,在“道”的层面忽视培养各级管理人员的合规理念。许多基层机构负责人对合规管理和风险防范的重要作用在“道”的层面认知不足,从而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作为基层战斗堡垒的“指导员”,他们合规意识薄弱将会对银行带来更广泛的影响。
  (二)制度不完善,制度执行力不强
  作为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坚实基础和基本要求,制度体系建设对基层机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也是业务健康发展的基石。基层机构的某些制度体系设计思路与实际操作存在“两张皮”的脱节现象,对现实的需求考虑不充分。基层机构制度体系建设方面缺乏统筹,整体规划不足和系统性差,与之相关的规章制度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各项制度所描述的职责边界不够清晰,内容交叉情况突出、甚至出现矛盾的现象。因时制宜的原则没有有效贯彻,缺少修订和废止机制,对于一些缺乏时效性、不适应业务发展需要甚至是自然失效的制度没有进行及时修订;同时,由于更新不及时,一些新业务、新产品没有及时得到制度规范和合规准则覆盖。
  (三)考核方式偏颇单一,缺乏正向的合规激励引导
  目前,由于对基层机构的相关考核体系尚未健全,对合规经营的精细化考核机制相对缺失,在大多数银行基层机机构的考核办法中缺乏正向合规激励指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基层员工对合规的轻视、漠视甚至敌对态度。在传统做法和思维模式中,发生违规行为可能遭受行政处分或者经济处罚,以至于合规工作通常被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被认为与表彰或奖励机制绝缘,无法引导基层网点员工积极正向地自觉合规。
  四、提升基层机构合规管理能力的建议
  (一)注重培养合规文化,塑造“积极主动合规”理念   1、“积极主动合规”的基本思路
  (1)发挥“头雁效应”,形成合规氛围
  基层机构的相关负责人是合规文化建设、合规管理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也相当于基层机构践行合规文化的风向标。要通过各级管理人员的“头雁效应”形成引领作用,打造“积极主动合规”一把手工程,持续强化员工合规观念、规范一线操作行为、增强风险意识,将风险防患于未然。
  (2)明确责权,完善合规管理体系
  基层机构应在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梳理、细化适应自身经营特点的合规制度,将合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统筹规划有机结合,形成便于执行的实施细则,使合规管理体系中的权责进一步明晰,合规管理的组织结构更加完善、到位。明确基层机构各部门、人员岗位职责和权限,设置专职或兼职设立合规管理岗位人员,由其负责上传下达、解读内控合规制度。
  (3)嵌入合规管理流程,注意关键风险点
  为保障合规管理的质量、提升合规管理效率,基层机构应建立完善而具体可行的考核监督和风险评估机制。通过对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应对的全流程把控,使监测、发现、预警、盘查和控制风险的各个步骤得以实现。在具体的合规管理中要注意完善对员工行为的监管机制,优化流程,确保员工合规操作。
  2、“积极主动合规”文化的培育
  建设合规文化的建设过程不能期待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功成必定在我的责任担当,做到持之以恒、稳扎稳打、立足长远。基层机构的员工一旦从心底认同、接受合规文化,必定会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将思想转化为行为。
  银行的从业人员要清晰地认识到,“合规”不仅仅具有规范和约束的作用,还具有引导和保障的重要功能。一方面要加强领导的责任意识,建立机构或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合规经营的第一责任人制度,落实合规经营的领导责任;另一方面要通过案例分析、专家讲座、警示教育、现场参观等方式让员工进一步认清合规操作的重要性,使其不敢违规、不想违规、不愿违规,营造“合规人人有责,合规创造价值”的文化氛围。
  为实现规章制度“硬规范”和合规文化“软约束”相结合,共同促进基层机构由“被动控制”向“积极主动合规”的转变,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基层机构负责人要树立起“合规从高层做起”的理念,积极作为、主动担当,把自己培养成宣传落实合规文化宣传员、践行合规文化的实践者和带领团队的倡导者。其次,要为员工积极参与合规文化建设搭建氛围轻松渠道畅通的平台,在员工园地开设合规主题专栏,让员工成为其所在基层机构合规文化建设的贡献者、参与者和守护人。同时。基层机构可以通过以编制合规文化宣传案例集为依托,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合规文化竞赛、表演。
  (二)注重“精耕细作”,形成“合规抓细节”的氛围
  “精耕细作”是指要培养员工注重细节抓合规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合规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合规只有落到细节落到实处,才能更好地提升员工的“合规”执行力,从而达到提高整个基层机构的精细化管理水平的目标。
  首先,重视制度建设。对总行下发的制度,基层机构不应只是简单的转发,应根据自己行内的实际情况,制定易于理解、入脑入心的管理细则,使基层机构便于执行、操作,确保各项业务操作均在制度约束之内。
  其次,完善制度更新机制。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和已有制度应用效果的评估结果,不断反馈、更新和完善各项配套规章制度,促使制度建设速度与业务发展速度相匹配,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和业务发展需要,。
  第三,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制度完善人人有责,每个岗位每笔业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尽相同,梳理工作中不通畅的环节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及时查找流程中环节冗繁、控制失效、运行不通畅的地方,对执行中的漏洞、盲点、矛盾点、脱节点要及时进行打“补丁”,不断完善,提高制度科学性,使科学合理的合规风控制措施嵌入到业务的关键环节。
  第四,强化制度执行力。基层机构是银行的战斗堡垒,科学合理的制度要发挥作用还是要靠强大的执行力。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制度执行力建设、确保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促使规章制度成为员工的价值标准和行为习惯。
  (三)注重违规问题分析,提升督导检查的及时有效
  不要认为制度完善科学、执行力强就可以万事大吉,一定要高度重视合规督导检查工作,适时适度扩大检查范围,设置合理的督导检查频率,加强针对关键岗位、薄弱環节、新兴业务、重要业务等方面的检查力度。完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风险防控机制,对通过检查已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
  要杜绝“屡查屡犯”的周期律现象,必须将简单、机械的整改转变为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必须及时制定行之有效、针对性强的整改措施,以期达到根除产生问题的关键风险要素、确保不留死角和隐患的目的。为杜绝“屡禁不止”“旧态复萌”的现象,还要有计划地开展对整改问题的“回头看”活动。
  坚持检查剖析、彻底查纠违规问题,应用在考核中。商业银行应认真组织内部检查工作,有计划地实施全面业务检查、合规业务检查和自查等项目,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公开通报。这样做既合理减少重复检查,又及时暴露和纠正问题。同时,加强考核约束,把检查整改效果纳入到基层机构及个人业绩考核体系,明确责任人、确保检查整改和考核工作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傅剑舜.探析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新思路[J].经济师,2018(12):155+159.
  [2]黄文丽.强监管背景下商业银行实现合规经营管理的路径研究[J].时代金融,2018(33):85+88.
  [3]杨宇.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建设的理性思考[J].甘肃金融,2018(11):23-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56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