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学困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成绩不太理想,课堂上比较消沉,不愿意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也不主动去探究思考。对于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很多教师会选择忽视,长此以往,就导致了“学困生”的产生。当下,为了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教育工作者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及时弄清楚出现“学困生”的成因,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制定转化方案。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困生  成因  转化策略
  一、“学困生”语文学习困难的成因
  1.家庭因素。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孩子幼儿时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极为关键。假如在孩子幼儿时期,父母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不注重孩子的身心成长,或者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就会导致孩子出现自闭、孤僻现象,甚至会失去普通的语言交流能力,等等。因此,在父母教育缺乏或者是照顾不到位的情况下,孩子很容易失去对语文的兴趣,造成语文学习困难。
  2.学校因素。学校是学生的第二教育课堂,同时也是最主要的教育场所。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学校因素也有不少,如校园环境、班级同学和授课教师,这些影响因素中又以授课教师最为主要。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之时,喜欢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传授知识,这种方式固然可以最大程度地将知识传授出去,但是学生能够有效接收的比重却是有限度的。“满堂灌”的课堂中,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更多地是接受和服从,一节课下来,都是教师在讲解知识,而学生只是被动去吸收。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又会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这种方式单调枯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另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都是将已经定型的知识传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去掌握,而不是自主探究获得,长期下来,一方面会导致学生形成严重的依赖心理,另一方面导致学生不会主动地思考问题,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3.个人因素。除外界的因素以外,学生的个人因素也占据着重要的原因。很多学生从一开始就不喜欢学习语文,对语文比较排斥。所以在学习语文的时候,这些学生容易出现一些学习障碍,因为个人的喜好而放弃语文的学习,最终成了语文学困生。
  二、小学语文“学困生”的类型
  1.缺乏兴趣。语文是一门承载我国语言文化的基础科目,但是有很多学生并不喜欢学习语文,对语文缺乏足够的兴趣,主要表现在课堂不主动回答教师的问题、不注意听讲、不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语文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等等。正因为学生不喜欢语文,缺乏学习的兴趣,所以在课堂学习中才会表现出各种不专心、不认真的行为。
  2.阅读障碍。有不少学生缺乏阅读习惯,平时不注意课外阅读的积累,在语文课文学习中也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造成了阅读障碍。阅读障碍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不能通过阅读清晰文章的主题脉络,不能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阅读过程中缺乏思考,阅读太过粗糙,整体都在走马观花等。
  3.记忆能力不足。有些学生厌烦语文,主要是因为在语文的学习中需要背诵大量的课文和诗句,很多学生都不能对背诵内容进行良好的记忆,导致他们逐渐厌恶语文的学习。
  4.表达匮乏。写作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一环,它考验的是学生的思考方式和语言运用表达能力。很多学生在写作时,缺乏良好的表达,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比较空洞,缺乏真实性和自然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两个原因最为主要,一个是学生缺乏对实际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使得作文脱离实际;另一个是学生平时的积累不够,学习的一些语法、词句难以应用到实际中,作文的语言不够优美,结构也不紧凑。
  三、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分析学困生成因,对症下药。造成学困生语文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兴趣缺乏,不爱学习语文造成的;有的是学习基础薄弱,有自卑心理;还有的是因为不喜欢语文老师,所以才厌恶语文。总之,不是每一个学困生的成因都是相同的,教师想要帮助他们,首先得了解他们的成因,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高效高质地转化学困生。针对不同的原因,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针对语文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多给予关注,补充学生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慢慢追赶上其他学生,进而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信心;对于学习兴趣差的学生,教师要注意采用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喜欢上语文,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对于因为厌恶教师而延误语文学习的学生,教师应該与之增加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实际想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想办法拉近师生关系。
  2.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很多学困生因为长期的习惯,很难纠正课堂学习的错误行为,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有耐心,积极帮助学生改掉坏习惯。针对学生的情况,教师应该认真分析考虑,注意情感因素的作用,采取鼓励、肯定的方式激励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需要注意的是,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是极其关键的,教师应该注意良好环境的构建,确保学生能够在一个合适的环境中学习。这个环境显然不是以往的“满堂灌”,而应该是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这种新型的方式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讲解,同样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在课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前安排学生预习课文,并通过有效的课前引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终让学生自主思考,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3.巩固学生基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许多学生因为前几个阶段学习不扎实,导致语文基础薄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师的任务,也不能跟进学习的进度,因此心里产生畏难和自卑心理,导致学习不积极主动,缺乏动力。可以说,大部分学困生存在这种现象,因此,要想转化学困生,首先应该提升他们的语文基础,弥补他们学习中的不足,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来学习。
  4.帮助学困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学困生的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足,造成学习效率低下,从而产生学习障碍。这里边学习基础需要得到巩固,学习能力需要得到提升,两者都需要一个正确的学习方式来指导操作。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以作文为例,教师可以从写作的选材立意、写作架构、写作角度、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思路,写出自己希望表达的作文。同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实践体验,比如可以带着学生参加一些户外实践活动,借此触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总之,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巩固学生基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改进学习方式等方面入手,积极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参考文献:
  [1 ]韩变红.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J ].学周刊,2019,(06):111.
  [2 ]李卫先.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困生转化[J ].文理导航,2014,(12):61.
  [3 ]张爱华.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J ].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2012,(4):86.
  [4 ]路长娟.浅析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和对策[J ].新课程,2016,(4).
  [5 ]任秀琼.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J ].软件,2015,(12):2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79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