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志愿下高校多元化招生宣传模式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平行志愿投档的施行,带来了高校等级分化加速、名牌效应强化、自主选择生源空间缩小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平行志愿背景下招生宣傳的意义,确立招生宣传原则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多元化招生宣传工作模式,强化招生宣传工作的全方位服务意识,工作对象的正确定位,对招生宣传工作时机的充分把握,从而提高高校生源质量。
关键词:招生宣传 平行志愿 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11(c)-0250-02
1 平行志愿模式给高校招生工作带来的问题
随着高考改革的逐步推进,投档方式选择平行志愿已经成为大部分省份的选择。平行志愿投档方式相比于传统的投档方式,其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把“志愿优先”改成“分数优先”,既有利于考生选择高校,同时也提高了招生高校的投档满足率,实现了招考双方的权利对等,但同时平行志愿的投档方式也对高校招生提出了新的挑战[1]。
1.1 高校录取等级分化现象愈发凸显
平行志愿模式对“985”、“211”、“双一流”等知名高校而言,生源质量的提高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对相当一批普通高校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持续走低投档分数线、数量锐减的高分考生,一般高校的弱势局面不断被强化,不同层次高校之间的等级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
1.2 考生重视选择名牌学校,对于专业的选择意识不强
在某些行业内非常知名的院校中部分学科的科研和教学水平是业内领先的,但这些高校的综合排名却是远远落后于许多知名重点名校的,实施平行志愿模式会将高校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常常会导致这些高校中学科优势明显的专业很难招到具有相应专业特长的考生,这势必将会导致高等学校教育资源的浪费和配置不合理。
1.3 高校招生选择录取生源的范围变小
为了确保考生最大的被录取几率,大多数实施了平行志愿提档省份的省级招办一般都会要求高校录取的提档比例不超过105%,这会导致可供高校挑选的考生的空间缩小。在出现高校录取分数线超过省控制线的情况下,高校很可能会因为一定数量的考生不服从调剂导致招生计划不能完成的情况,这种情况对高校招生录取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
2 平行志愿背景下招生宣传的意义
2.1 有利于学校形象的展示,对于提高学校知名度作用明显
近年来,随着高考改革的稳步推进,高考考生及家长填报高考志愿时更加重视对于高校的选择,而且国家调整招生政策也对高校的招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招录到更优质的生源,高校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校知名度、展示学校形象。采取积极措施应对生源减少的问题,尽量保证或提高生源质量,解决这类问题离不开招生宣传工作[2]。招生宣传工作对于学校品牌效应的创建、学校形象的展示都发挥着巨大作用。在高考结束之后、考生志愿之前,高校的招生宣传是社会关注度最高的时候,招生宣传工作的有效进行对于提高学校知名度和提高生源质量功不可没。
2.2 帮助考生合理选择学校和专业
高校通过招生宣传工作与社会发生联络,招生宣传工作有助于考生和考生家长对于目标高校的办学理念、科研实力、教学水平、毕业生就业去向以及其他实时动态的了解更及时准确,考生通过对目标高校的整体了解得细致深入,有助于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能够更加理性的选择报考的高校和专业[3]。
2.3 帮助高校争取优质生源,顺利完成招生计划
考生在平行志愿模式下,可以有若干所高校供其选择,选择的余地比较大[4]。同时,平行志愿模式也为高校储备了更多更优秀的生源。为了能够争取到更多更优质的生源,高校在加强招生宣传工作力度和拓展招生宣传工作渠道等方面的努力成为了势在必行。招生宣传工作开展的时间不必仅仅局限在每年的高考结束到志愿填报结束这个区间段,还可以采用联系高中校长、班主任、校友和专家展开相关专题的讨论会、报告会等形式,一方面可以避开各高校招生宣传相对集中的高峰阶段,另一方面也能够把招生宣传工作的功效充实到考生备考全过程之中。切实有效的高考招生宣传方案,对高校提高招生工作质量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 多元新模式的构建
随着高考改革的新形势的不断变化,高校对于已有的招生宣传工作方法要进行一定的完善和提高,特别是完善各二级学院负责各地区和其他省份招生宣传的工作组宣传模式[5],强化优质生源基地的建设理念。同时,高校也需要招生宣传工作方法的不断推陈出新,构建一种传统模式(日常宣传、传统纸媒、现场咨询)+创新模式(“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的多元新模式[6]。
3.1 加强传统工作模式建设
招生宣传工作属于高校常规工作的一部分,招生宣传工作在平日进行,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招生宣传工作的时间局限性。同时,各二级学院在各自的责任区域内,在已有的招生宣传模式基础上,可以通过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动员校内外各方力量加入到招生宣传工作队伍中来,可以有效地解决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
(1)在校生可以发挥作用。通过对于在校生进行摸底,吸纳在校生进入学校招生宣传的队伍,可以保证招生宣传工作不断地有新鲜血液的加入,而且高校的在校生一般是来自全国各地,充分发动在校生参与到招生宣传工作中,可以将学校招生宣传工作拓展到原本受困于时间、地域等因素而无法覆盖的地方。学校通过统计在校生及其生源高中,鼓励在校生利用在寒暑假的时间,将回母校高中进行招生宣传工作作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类型之一,并通过评价给予一定的学分作为激励手段。通过在校生回母校高中现身说法,将高校的一些基本情况、教学科研、学生竞赛、校园生活等情况对学弟学妹们进行介绍,增加其学弟学妹对高校的进一步了解,有利于提高学校影响力和知名度;对于在校生自身而言,提高其自豪感和荣誉感作用突出,还可以对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们起到一个榜样引领作用。这些作用是有不断叠加的增强效应的。 (2)充分挖掘校友资源。高校校友的潜力相当庞大的,校友都是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各行业之中,是学校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通过与学校校友会联络,对校友资源进行整合,在学校已存在的资源基础上构建“校友招生宣传工作小组”,提高学校知名度,通过优秀校友的宣传,让更多更优秀的考生加深对高校的了解并立志报考。
(3)与中学加强深度联系。中学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考生填报高考志愿阶段导向作用是很强的。高校与中学之间的联系需要不断加强,特别是提高中学班主任、教师及其学生对高校认识的全面性[7]。例如,向各生源高中负责人及教师及时通报高考录取结果;及时反馈录取结果的数据分析;对于生源数量较大的中学要主动联系交流;与各省的部分重点生源高中建立长期联系,积极推进优质生源基地建设。对近几年录取成绩波动较大的省份要加大生源基地的建设力度。通过积极沟通中学负责人,采取到中学开展不定期的学术科普讲座、帮助中学开展创新教育、帮助中学解决新课改中遇到的困难等方式,提高中学生对于高校的认知度。进一步开展校园开放日活动,让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大学校园,增强对高校的了解。
3.2 分析招生大数据,科学化展开招生宣传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大数据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对招生宣传方法和内容的调整起到了推动作用。高校逐步开始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招生宣传工作之中,一方面对已录取学生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逐步完善招生大数据,并利用新生数据分析的结果,对招生宣传策略进行调整;另一方面通过收集有意向报考学生的信息并进行相关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根据考生的报考意愿,对考生的报考行为进行前瞻性预测,从而对目标群体进行相对准确的定位,展开科学化的招生宣传工作。对于意向考生的信息数据获取方式建议如下:
第一,招生宣传载体要选择有权威代表性的传统媒体或者新兴媒体,以利于提高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媒体选择事关招生宣传工作的实效性。建议选择考生和家长认可其权威性并且易于获取的宣传媒体。
第二,积极主动参加各省市招生主管部门组织的高校招生咨询会。招生工作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高考志愿填报,高校应该实行积极地走出去战略,积极参加各省市招生主管部门组织的高考志愿填报咨询会,充分利用这一最佳宣传机会,充分宣传高校自身特色,以这种零距离的沟通方式,为考生及其家长答疑解惑,准确回答考生的各种招考问题,让他们充分了解高校的办学情况,通过充分的形象展示来争取优质生源。
3.3 信息平台的设计要从考生及家长的个性化需求出发
在前期招生大数据采集、统计、分析、挖掘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新兴媒体的力量,发挥其高效、快捷的优势,设计出满足考生及家长个性化需求的招生宣传信息平台,如组织专人进行网上在线答疑、推广学校招生宣传手机APP等,充分满足考生及家长的个性化需求,通过传统纸媒、现场咨询和新兴网络媒体的充分融合,实现招生宣传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和良性循环。
4 结语
高校招生宣传工作需从队伍组建、业务培训、实际操作等多方面展开招生宣传长效机制和创新办法的深入研究,在指导思想、规章制度、实施办法、激励机制等诸多环节对招生宣传工作进行系统化梳理,探索招生宣传的多元化模式,多渠道、多形式地做好招生宣傳工作,要以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转变观念,注重工作策略和技巧的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招生宣传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周辉,权良媛.高校招生宣传工作机制及其创新[J].江苏高教,2013(1):92-93.
[2] 朱涛,李云芳,刘卫华,等.新形势下多元化招生宣传模式构建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23):58-60.
[3] 王春来,吴单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招生宣传模式初探[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8,35(1):83-85.
[4] 王兴涛.关于高校提高招生资源质量的构想[J].科技创新导报,2009(21):153,155.
[5] 刘玉芳,刘浩.多学科视角下高校研究生招生宣传策略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4(1):39-43.
[6] 刘志强,叶敏,陈茜怡.试论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职高专院校招生宣传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13(32):229.
[7] 王健,王本贤.新媒体时代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宣传改革探析[J].高教论坛,2018(7):46-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82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