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课程考核多元化模式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课程考核也逐渐进行着由表及里的变革。针对目前高校课程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考核改革思路以及面向过程的高校课程考核具体实施方案,通过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多方面的考核,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校课程 考核成绩 建立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传统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机遇和挑战。影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课程考核就是重要一环。课程考核和学业能力鉴定是教学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教学评价结构设计只有形成结构严密、方法得当、实施有序的有机整体时,评价的结果才能对教与学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
  一、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
  传统考试方式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盛行已久,根深蒂固。这种考试多以教师标准化命题笔试形式为主,用期末考卷评判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对该课程知识掌握程度的主体标准。然而,这种课程评价考核内容主要局限于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忽略知识的举一反三和综合应用,缺少贯穿该课程教学的过程性考核。显然,这种考试的可信度和效用度并不高,根本就无法综合、全面、准确地评判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能力和素质,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1]
  此外,在这种考试管理体系下,学生对待考试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功利化思想盛行,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传统考核体系在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两方面的弊端已经显现出来,根本无法适应新建高校的转型发展。现阶段,绝大多数新建本科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仍采用传统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评价。很多学生的学习大多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以得到满意的分数来评优获取奖学金等,考试导向功利化严重,经常出现学生分数高而能力差的情况,考试结果的可信度和效用度不高。这不仅不利于各高校形成良好的学风、考风、考纪,造成恶性循环,而且会讓社会、家庭和学生对我们的大学教育本身产生一些负面质疑。
  二、目前高校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1.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大多数课程依然采取过程考核成绩和结课考核成绩按照不同权重相加的考核形式,平时成绩一般通过学生出勤、课外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考核,期末结课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而且平时成绩所占比重较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较高,导致大多数学生只凭一次期末考试就能通过课程考核。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会导致学生不重视平时学习,通过考前突击的方式来通过考核,这样不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的灵活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而且与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2]
  2.考核内容片面
  考核内容多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与应用情况,限于考试题量要求,考查内容对课程知识点的覆盖率有限。题目和题型通常与学生平时的练习题或者课本上的例题类似,考核重点多集中在理论知识方面,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普遍不足。
  3.缺乏激励机制
  与传统考核方式相比较,如果采取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不但对教师的能力有所要求,而且增加了教学工作量,这势必需要教师用大量的时间精力和体力去设计、组织、实施。在现有的模式下,多数高校未能出台合理的激励机制,导致任课教师不愿意承担这项任务,课程考核改革未见实际成效。[3]
  三、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方式的探索
  1.考核内容的改革
  课程考核改革应按照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把考核内容定位在对以往知识的理解和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上,增加应用、创新知识的考核;减少单个知识技能的考核,增加知识能力体系的考核。在题型上尽量少出、甚至不出那些纯记忆的题目,在试卷内容上,要多设置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分析案例题型,通过考试让学生明白必须掌握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方法,才能通过考核。课程考核只要合理设计考核内容,不但能减少考前“抱佛脚”的现象,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也能充分发挥考试的“指挥棒”作用。
  2.过程考核形式多样化
  在过程考核内容设计上,任课教师应有完全的自主权,可以包含课堂问答、作业、小组讨论,课堂知识竞赛,专题研究,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的考核。针对不同的课程特点,可以组合不同的考核形式。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学时安排和大纲要求来决定具体采用哪些方式。每个得分项不宜设置多大,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4]
  3.建立考核改革的激励机制
  要将课程考核改革落到实处,就对相应的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同时更要与时俱进掌握新信息和产业技术进步的新内容。不同的考核方式要求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相应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是基础保障。学校可以在教师的年度业绩考核中增加课程考核改革的内容并占一定比重,在教改项目中增加申报课程考核改革申报的数量,鼓励教师积极进行课程考核改革。在激励方式上,兼顾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互为补充的原则,不仅仅在物质上对采用合理多元化考核方式的教师予以鼓励,更要在荣誉上予以嘉奖,对改革效果较好的课程应在学校内部积极,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5]
  结语
  与传统考核相比,多元化考核要完成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方位考核。从传统的知识本位评价观转变为能力取向评价观,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多元化教学的客观需要,更是应用型本科人才教学目标的应有内涵。
  参考文献
  [1]姚勇.高校素质教育与大学考试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8(3):168-169.
  [2]倪丽娟,尹航.高校考试方式改革的探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7):49-50.
  [3]张璐.高校考试管理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才智,2018(23):234.
  [4]邱红.高校教学评估对课程考核评价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8,4:125-126.
  [5]张勇刚,李宁,周广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8:2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03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