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沿江江南(贵池)再生稻品种生态适应性试验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贵池区农业生产集约化、机械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再生稻以其1种2收、节本省工的优势深受广大水稻种植大户的青睐。为了进一步了解再生稻的生态适应性,进行了再生稻品种生态适应性的试验。结果表明,桃优香占综合性状优于两优336和Q两优丝苗,适合在贵池区作再生稻种植。
  关键词:水稻;再生稻;生态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4-0032-02
  2019年贵池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生产实际出发,选择桃优香占、两优336和Q两优丝苗3个再生稻品种在牛头山镇进行试验示范,考察其在贵池区种植的综合表现,以期筛选出适宜本区种植的优良再生稻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贵池区牛头山镇牛头山村李成忠户,面积0.513hm2,前茬为冬闲田,排灌方便。土壤为河流冲击物发育形成的黄泥田土,耕层土壤质地为壤质粘土;土壤肥力状况:有机质29.8g/kg,碱解氮193.7mg/kg,有效磷11.7mg/kg,速效钾86.2mg/kg,pH6.9,肥力均匀。
  1.2 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为桃优香占、两优336和Q两优丝苗,从贵池区绿土地农技服务部购进;供试肥料为45%(20-10-15)六国复合肥、46%湖北尿素、60%氯化钾。
  1.3 试验设计 采用不完全试验(大区比较)设计,不设重复。每处理栽植6~10个机幅,小区面积500~800m2;毯苗机插,栽插行株距为25cm×17cm,每穴栽2~3本;区组间和试验区四周走道宽40cm,试验区四周设保护行1.5m以上。本田总施N量210kg/hm2,基蘖肥氮与穗肥氮的比例为7∶3(9.8∶4.2),氮∶磷∶钾肥=2∶1∶2。
  1.4 试验管理 4月12日25%氰烯菌酯(劲护)2000倍和25%吡蚜酮5000倍浸种,催芽至80%破胸露白,采取机械化流水线播种,暗化顶针后摆置到秧田,拱棚育秧,湿润管理。4月15日播种,4月17日摆盘。5月5日3叶1心时机插。5月3日基肥施45%“六国”控失肥(20-10-15)525kg/hm2。5月15日结合除草施90kg/hm2尿素+30kg/hm2氯化钾作分蘖肥,6月26日穗肥施75kg/hm2尿素+105kg/hm2氯化钾+45%(15-15-15)复合肥180kg/hm2。5月10日用35%拜耳“秋之宝”(丙炔噁草酮·丁草胺)1500mL/hm2+19%氟酮磺草胺150g/hm2兑水喷雾封闭杂草,5月15日拌分蘖肥撒施浙江天丰“稻荣”(26%异丙甲·苄)600g/hm2除草。按照“预防秧苗期,放宽分蘖期,保护成穗期”的病虫防控原则,坚持达标防治和适时适量用药,促进农药减量控害,5月21日用35%优福宽(氯虫苯甲酰胺)90g/hm2兑水防治1代二化螟。
  1.5 测定指标与数据分析
  1.5.1 田间农事操作记载 记录整地、施肥、播种、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等每项操作的日期、方法等。
  1.5.2 生育期、茎蘖动态 茎蘖调查从栽后第2d起,每品种对角线定点3个,每点为10穴,每5d调查1次;分蘖下降后,每7d调查1次到抽穗止。
  1.5.3 经济性状 有效穗调查每品种选择生长较均匀的3点,每点调查10穴,平均后折单位面积有效穗。选择有代表性的2~3点进行理论测产,考查株高、穗长、有效穗、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千粒重。
  1.5.4 產量 试验田采取收割机机收计产,测定稻谷水分含量,称重机口稻谷重量,按标粮(籼稻13.5%水分,粳稻14.5%)折算出干谷实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候条件对水稻的影响 4—6月底低温阴雨寡日照使头季稻的生长积累小,生育进程延迟3~5d;7月12日—8月21日长达40d高温,7月26日—8月2日连续8d最高气温超过35℃,3个示范片7月21日—7月25日始穗,高温热害影响不大;8月12日—11月10日,全区平均降雨量30mm,较去年同期(227.5mm)减少8.7成,遭遇了严重的伏秋连旱,再生季腋芽萌发受到抑制,有效穗和产量有所下降。
  2.2 不同再生稻品种的生育进程 由表1可知,桃优香占头季稻生育进程比两优336和Q两优丝苗分别短4d、2d,再生季比上述2者短1d和5d。
  8月25—29日头季稻收割后,试验小区遭遇严重的伏秋连旱,再生季腋芽萌发受抑制,导致两优336和Q两优丝苗有效穗不足,但对桃优香占影响不大,可能是其品种的再生能力较强。虽然桃优香占有头季稻产量不如其它2个品种,但综合产量高,生育期短,适合在贵池区内作再生稻种植。
  今年极端的气候条件对再生稻种植影响较大,参试品种正常年份在本地表现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试验观察。
  参考文献
  [1]钱太平,方锡文,张继新,等.杂交中稻-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12(19):26-28,32.
  [2]徐秀娟,周永进,许有尊,等.水稻“一种两收”绿色生产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29):150-152.
  (责编:张 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85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