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识字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因而,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而且很容易回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一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的结论: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是关键。《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识字求知的愿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小学生天性喜欢游戏,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刚刚从绚丽多姿的游戏、玩耍的幼儿成为学生踏入校门,如果在他们稚嫩的心灵上过早地压上死记硬背的沉重负担,不但达不到识字的教学目的,而且会影响今后的学习。正如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所以教师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采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愉快地识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以下就谈谈自己在识字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可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采取说顺口溜、看直接演示、观察实物、表演、编儿歌、猜字迷等方法,引导他们形象思维。编顺口溜是个好办法,如在教学“青、清、请、情、晴、睛”这组字,我首先想到这组字是音近、形近的字,容易混淆,为学生编一句顺口溜“草青青,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太阳升,是晴天,看东西,用眼睛。”学生读起来顺口,又能从字义和字形上区分这组字。直接演示法也不错,如教学“尖”字,我拿起一支削好的铅笔,说:“这笔头的形状怎么样?”大家异口同声地l回答:“这笔头很尖。”接下来问:“大家能借助这支笔的形状来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尖’字的吗?”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纷纷举手,某学生说:“我是这样记住‘尖’字的,就像这支笔一样,上面小,下面大,就是‘尖’。”通过观察,联系笔尖的形状,学生对这个字的形和义都记牢了。我还及时表扬了这位同学有独特的见解,语言表达流畅,从而激发他识字的成就感,也刺激其他同学想办法识字的欲望。观察实物可以加强学生识字的印象。识字画图画也是个好办法。在与学生玩识字游戏中,可以抓住汉字的形象、直观的特点,来激发学生对汉字想象的美,并通过画一画来加以巩固。这整个识字过程中,既让学生觉得汉字好玩、有趣、易识、易记,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识字教学的方法很多,当我们不在以长者自居,俯下身来,与孩子们共同学习探索时,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思维之广阔,潜能之无边。只有相信他们,为他们营造更多的锻炼空间,相信孩子们会更主动学习,更好的发展。
二、 贴近实际,运用生活经验识字
使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就能唤起学生大脑皮层中沉睡的信息,产生亲切感,提高识字效率。这样运用生活经验,不仅有效促进识字效率,而且增加了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思维的深度。
三、开发课程资源,鼓励学生课外识字
汉字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儿童的生活、玩耍、学习、成长离不开汉字。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识字,做识字的有心人、细心人,如:利用校园环境识字、利用电视广告识字、利用商标、宣传标语、街道和单位标牌识字等。并且人教版实验教材设计的“展示台”,是展示学生学习成果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可以开发和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展学生识字空间,增大学生的识字量。因此,教师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如:在班里开展“识字小能手”“识字小标兵”“识字小老师”等活动,再加上老师的积极引导和鼓励,就一定能很好地取得激发课外识字的兴趣。
四、转变学习方式,感受识字乐趣,培养识字能力
1.生活与识字结合,创造性识字
汉字源于生活,又准确而客观地反映着生活。指导学生认识汉字,如果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与识字有机结合起来,既能丰富学生的体验,又能深化学生的认识。
2.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在良好的氛围中识字
课堂是学生识字的主渠道。在课上,我注重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识字,提高识字能力。
五、利用多媒体,在直观的印象中识字
多媒体具有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特点,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枯燥的内容直观化,,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难点,凸显教学的重点,使学生易学、爱学、乐学,能收深奥的知识浅显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创设体验点,让学生有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用到了“体验”一词,在阅读目标上强化感受性、体验性,注重情感体验。这意味着语文教学非常强调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情境出发去体验感悟,重视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累移到课文里,产生情感共鸣,同时在体验和交流体验中发展语言,形成能力。
学生自己对文本有一定的理解,但往往理解不會深入,教师需创设体验点,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去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情境和情感,体验点的创设比贴标签式的说教会使学生更易于接受。
一是当课文意义生成在学生的原认知结构中找不到呼应时,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由于受知识和生活经历的局限,学生对课文中所蕴含的主题与情感往往缺少体验,经常产生陌生感与疏离感。因此,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特别要注重找到学生类似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教学效果。
二是引导学生对内容情境产生兴趣,从而激发体验的内需。情感体验是以兴趣为主要出发点的。
三是引导学生在同样的语言环境中揣摩不同的心理体验,达到情感的飞跃和价值观的提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12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