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原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审美性原则
审美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无论是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内容的选择、还是活动的实施,都应该注意审美性。活动实施中应注意审美环境的创设、审美特征的感知、理解与创造、审美感情陶冶等。学前儿童时期,他们心理发展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常常通过移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体上,使不具有生命力的无机世界充满活力,显示出一种審美意境。美术教育应依据这一特点,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通过培养幼儿审美心理,帮助他们达到人格的健全与完善。
1.为幼儿创设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
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富有审美情感色彩的日常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保证幼儿有足够的生活空间,教师还要注意室内环境的装饰与布置,色彩淡雅,形象活泼可爱,内容有情趣,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还可以悬挂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名家的美术作品,陶冶幼儿的审美,摆放一些贝壳、岩石、昆虫、植物、种子等形式美的物品。其次教师还可以根据艺术活动创设相应的审美环境,例如:剪纸活动:《剪树叶》教师先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去观察树叶,摸摸看看叶子的形状、叶脉、颜色等。通过审美情境的体验,引起幼儿的情绪上的兴奋,对美好的事物产生敏锐的感知,发现美的特征,从而激起审美欣赏的兴趣和进行艺术创作的动机。创作时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播放轻音乐为背景,陶冶幼儿的情感,有助于其艺术创作的发挥。
2.引导幼儿感知对象的审美特征
感知觉的敏锐有助于儿童美感的发展。审美感知是对事物不同特征要素组成的完整形象的整体把握,是一种区别于日常感知的,能够揭示事物表现性的特殊感知。从艺术教育来说,教师在引导幼儿感知欣赏时,首先要注意对象形象的特点,色的特点,声的特点和事物运动变化特点等事物所具有的审美特征。例如:对迎春花的欣赏感知,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花瓣儿形状、个数、颜色、花茎等,花茎的肌理变化,茎的婀娜多姿,生长的特点等等。教师在引导幼儿审美感知时,还要注意距离给幼儿带来的感受,感知事物的声、行、色等因素表现的形式美,从而表现出情感因素。在教师的引导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用启发性的语言,如:为什么、怎么样等来帮助幼儿开阔思路启迪智慧。
3.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得到审美愉悦
审美的愉悦在审美活动中起着亲和的作用,是整个审美心理要素要发挥作用的基础,依赖于它。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就是要让儿童在艺术活动过程中得到审美愉悦。(1)可以用艺术的内容来吸引儿童,其内容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贴近幼儿的生活。如:画苹果、房子等,这些都是他们看得到摸得着的,能给予他们创作的灵感。(2)用游戏的形式来进行艺术活动,是艺术活动充满生机和兴趣,如:角色扮演、讲故事、猜谜语等形式都可以运用到艺术活动中,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兴趣盎然,他们能体验到愉快的情绪。(3)我们可以利用媒介等多样化的材料和工具来帮助我们进行美术教育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积极快乐的进行美术创作。
二、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是指美术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儿童的创造性,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创造力和创造个性为主要目标。而学前儿童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是指在头脑中形成审美心理意象并利用美术要素和工具、材料将这种意象重新组合,创作出对其个人来说新颖独特的美术作品的能力。儿童的创造力包括两大类,一类实在的可视形象的创造,即我们看到的幼儿创作不合逻辑的构思,不合比例、随意安排空间等。另一类审美心理意象的创造,这是基于幼儿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审美需要,在特定具体的审美理解活动中的一种创造,因此我们应注意贯彻创造性的原则。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动机
2.丰富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对内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3.正确识别创造力与技能的关系
4.正确认识和使用示范与范例
5.正确的评价方法能鼓励幼儿的创造力
三、实践性原则
幼儿对世界的认识特点之一就是对自己的感知觉的依赖,无论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还是探究外在的世界,他们都更倾向于用动作和形象作为媒介来达到目的。幼儿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是一种实践性活动。从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过程来看,儿童最早的涂鸦行为是无意识的手臂反复动作的肌肉运动。儿童的身心处于一种协调统一的状态,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与世界的双向建构,贯彻实践性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的方法进行美术活动
幼儿的感官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发育,他们常常用多种感官的协调来帮助自己进行审美知觉。“六岁儿童得以联觉地把色彩与声音相联系起来的那种机制,或者他那种能创作出一点诗句或建立起精细的、令人愉快的结构的机制,并不是训导所得来的。然而这种能力的存在是不能否定的。”我们也经常看到儿童手舞足蹈地借助于动作、语言、表情等来表达自己对审美对象的感受,或者在画画的时候背诵诗歌、唱歌或自言自语地讲故事。这些都说明儿童有着较强的通感能力。幼儿的审美知觉集中了语言交流与非语言交流,表现出多通道性。并且这种多通道性是多方面的,既有表情、身体动作与语言的结合,又有不同感觉之间的联合。所以,幼儿的美术教育应注意让幼儿多通道地参与,“看看、想想、说说、画画、玩玩”不失为一种成功的做法。这样不同的活动类型有助于儿童保持注意力和兴趣。
2.注意避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和单纯的思想内容说教两个极端倾向
幼儿的美术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活动,它需要儿童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用脑去想象、理解、加工审美意象,用语言去表述自己的审美感受,用手操作美术工具和材料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所见所闻。这一过程包括心理操作和实际操作两个方面。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和单纯的思想内容说教都只涉及上述两方面中一个方面的发展,因而也是不全面的教育。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应注意将手、眼、脑的训练协调一致,使儿童真正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我们在美术活动中应遵循美术教育原则,它能让老师有章可循,制定出更有效的计划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15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