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玩具,收获快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刚上幼儿园小班的幼儿,大多喜欢区域活动中丰富而又足量的玩具。孩子们虽然可以在自己的区域自由玩耍,却很少交流和分享,这不利于孩子的集体心理发展。通过近20年的幼儿教学经验总结发现,孩子们时常在区域活动或户外运动中有吵架、争抢玩具等矛盾发生,这是孩子们的一种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的心理表现。为了攻克这一影响幼儿健康发展的桎梏,老师可以通过分享各种新颖别致的玩具,从而帮助孩子们收获快乐。
一、自私任性是幼儿易忽视的心理痼疾
每天的区域活动时间,小班孩子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尤其喜欢去建构区。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不同的积木,并把它们放在了建构区,区域活动开始后,孩子们各自选择喜欢的玩具玩耍,有的孩子粗心大意——忘了带进区卡,有的孩子活泼好动——跑来跑去。这时,苗苗正准备用塑料积木盖房子,附近的强强也在玩着盖房子的游戏。突然,苗苗看到强强手上有自己最喜欢的橘红色积木,想要,却一句话也没说,直接冲过去抢了积木就走了。那座坚固的房子一下子倒塌了,强强尖叫着:“这是我的,还给我。”“不,这是我最心爱的,它就是我的。”倔强的苗苗让强强大受委屈,顿时嚎啕大哭。这时,老师循着哭声,走过去问:“发生了什么事?强强你为什么哭?”强强哭着说:“老师,他抢我的积木,呜~~~。”隔壁的小明也怒气冲冲指着苗苗说:“报告,老师,苗苗不光把强强的玩具抢走了,他还抢走了我的。”老师低声问苗苗:“是你拿了强强的积木吗?”“不,这是我的,我要玩的。”苗苗低声说道。“苗苗最懂事了,先让强强玩会积木,等他玩完了你再玩,好吗?”“这是我的,就是不给他。”苗苗把积木藏在衣服里。
“苗苗,这是幼儿园的玩具,我们大家都可以玩的。”老师蹲下来温和地对他说:“如果你想先玩,你可以先和小朋友商量,或者用其他玩具和小朋友交换着玩,但不能用手强抢。当对方同意你玩时,先表示感谢。”苗苗看着手里的积木,轻轻地哭了起来,然后不情愿地把玩具放到建构区。
分享的目的是什么?是关心他人,互相谦让,友好相处。分享玩具就是为了达到大家共同快乐的一种措施。事实上,现在分享玩具的活动,更多关注的是幼儿是否成功分享了物品,是否能够给予别人或实现共同玩耍,却忽略了真正的分享后的快乐体验,比如苗苗到最后还是不高兴的。针对这一问题,需要进行間接教育,帮助孩子们是体验到分享后的满足和快乐。
二、分享的重要性
老师利用一套芭比娃娃大礼盒做教学道具。望着礼盒里的房子、衣服、芭比娃娃、桌椅板凳等,小朋友们顿时兴奋了起来。老师把这些玩具投放到了“娃娃之家”,到了区域活动时间,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跑到这个区域。因为这个区老师只放了八张进区卡,并且规定孩子们只能按规则取卡进区,所以没有取到卡的孩子先去其它区活动。活动中,“娃娃之家”的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去抢芭比娃娃,有的孩子拿着衣服,有的孩子拿着娃娃,大家都像捡到宝一样,各自玩自己的。中途有些孩子有礼貌地互换玩耍,有的手里抱着娃娃却盯着别人手中的玩具看,很不开心。老师适时地参与到活动中,老师问孩子们:“老师可以和你们一起玩吗?老师来做你们的妈妈吧!妈妈看见宝贝们玩得不开心,这是为什么呀?”孩子们说“不好玩,就玩一个玩具不好玩。”“想想怎么样才好玩?”为了让大家快乐的玩耍,老师给孩子们进行了角色分配,并提议大家一起玩,再现生活中的情境,宝贝们有扮演爸爸的,有负责做饭的,有负责给娃娃打扮换衣服的,还有收拾房间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孩子们都开始忙碌,有的孩子在给娃娃穿好衣服后,放在小椅子上,给他们喂饭,有的孩子去建构区拿来小汽车,让芭比娃娃坐上去旅行,还有的哄娃娃睡。大家都快乐地玩耍,不时的还互换角色,互换区域,在其它区给娃娃制作帽子,美食,搭建房子等。不仅玩具在不经意间已经实现了分享,而且在活动中大家都感受到了集体的快乐。活动结束后,老师问小朋友们:“怎么样玩才有趣,才更快乐?”大家争先恐后低发表看法,最后大家都明白只有合作、一起玩、互换玩才会更开心,才会在玩耍中交到更多朋友。
1.分享是建立在交流的基础上的,分享的过程能让双方都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只有分析后的快乐,才能让幼儿真正乐于分享。
2.在家长的支持下,孩子带玩具来幼儿园。在进行分享活动时,玩具主人首先带上自己的玩具,其他小伙伴尝试通过礼貌用语协商分享玩具:你能借给老师玩吗?或者老师可以和你一起玩吗?一起交换玩具,好吗?通过沟通,以便认识更多的朋友或玩到其他有趣的玩具。
3.通过分享玩具,孩子们可以初步建立社会交往互动的基础,获得基本的社会经验。孩子们逐渐开始打破以自老师为中心的思想意识,逐渐学会移情,逐渐开始考虑他人想法,提高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4.分享是具有自定规则的一项活动。必须懂得:未经同意,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孩子们在这里得到的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品质:尊重、信任、理解和欣赏。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更多的赞许。
5.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孩子们思考——如何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最终获得分享的快乐。
因此,在分享玩具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给予孩子们奖励,或者发一个爱心小贴纸,并让大家抱一抱,感受分享合作的快乐。
三、分享的具体措施
第一、及时与家长沟通。把孩子在园的表现和需要家长配合的方面告诉家长,争取与家长达成共识,家园配合,协同一致为幼儿创设协商,分享的环境。
第二、沟通交流是消除矛盾的最后方法。抓住每天日常机遇,随机教育,引导孩子学会用语言解决问题。
第三,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应该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一开始,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先给孩子做示范。
总之,通过多次的活动干预,加以适时的教育引导和家长的配合,老师们班的小朋友逐渐地做到不争抢玩具,懂得关心他人,合作分享,帮助别人。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友好分享,不但听到了更多的礼貌用语和欢声笑语,更促进了身心健康、和谐快乐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37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