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教育事业也在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通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国家未来人才发展的需要,也是强国梦的基石。随着课程改革教学新标准的提出,对于核心素养下的体育课堂有了更新的要求,确保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体育  教学策略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2(a)-0154-02
  体育课堂是学生获取体育基础知识、理论的主要途径,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理念技巧进行讲解,通过与学生的直接交流,使学生的体育学科素养得到提升。随着课程改革教学新标准的提出,对于核心素养下的体育课堂有了更新的要求,确保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祖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1  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素养概述
  1.1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在基础教育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与途径获取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在经过学习、探究、交流之后所培养的最重要的素养。核心素养是教师与学生通过学习与交流后天形成的基本素质之一,有助于学生更加快速、精准地解决不同学科的复杂问题。
  1.2 体育学科素养
  “学科”这个词主要指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中,学生通过学习某一学科、课程而培养形成的能力、素质与品格。用过学习习得的能力和价值观念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是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育人价值的一种体现。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运动能力、体育品格、健康行为这3项能力与素养之间能够通过互相影响,使学生的体育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有逐渐的提升,确保学生身心的发展得以平衡。
  1.3 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素养之间的关系
  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素养之间有着互相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与关系。体育核心素养是针对学生进行核心培育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核心素养的一种体现。通过学生在日常体育教学中的学习与锻炼,学习相关的体育基础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进而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够全面、平衡地发展。由此可见,具备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基础。
  2  试析学生核心素养下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2.1 加强学生体育感情的培养
  在高中生体育核心是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加强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有着充分的必要性。而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理论的主要途径,通过具有趣味性的教学与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态度,是培养高中生体育情感的重要途径与方式。经过多年教学观察能够发现,每个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所呈现出的学习兴趣有着一定的差异性,有些学生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学习各种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表现的十分积极;相反有些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缺缺,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的也比较被动。这意味着通过课堂教学确保所有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得到发展与提升是一件很难实现的事。
  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是以提升学生对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为主而开展的。只有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才会有更多的兴趣和积极性去学习,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形成自主運动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除了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外,还需要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态度。对此,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开展之前首先要对每个学生的兴趣、身体情况、体育能力等实际情况做充分而具体的了解,再结合教材大纲来选取教学内容,使体育课堂教学具有规划性、针对性。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兴趣,教师可以在知识讲解与技能示范过程中加入一些具有趣味性、游戏性的互动环节。例如,小组合作完成某项体育活动,或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赛、积分赛等。在适当的时机开展游戏活动能够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让学生在充满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运动,有助于缓解学生紧张的精神、释放压力,使其更加快速地掌握体育知识。
  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上,体育教师需要充分关注高中生的身心特征进行选择,例如,在教授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时,体育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出与生活相关的趣味情境,使学生更加投入;在教授高三的学生时,可以利用他们的好胜心,多组织一些竞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2 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与体育精神
  在培养高中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与体育态度的同时,学生运动能力与体育精神的培养也同样不能忽视。在课堂教学中,首先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巧与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专项运动能力,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彻和强调体育精神的重要性,以此促进高中生的体育综合素质、体育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身体素质、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差异确立不同层次、目标、内容的教学方案,使体育教学能够循序渐进地开展,具有层次性与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有助于学生通过练习逐渐掌握体育动作和技巧,使体育运动能力得到平衡的发展,而体育精神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高中是学生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之一,面对紧张的学习压力与升学竞争,学生需要具备强大的意志力与精神才能顺利度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通过体育锻炼能够提升学生吃苦耐劳、积极进取、勇于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有助于高中生整体学习效率的保证。
  2.3 注重体育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的培养
  通过对以往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观察发现,大部分高中学校在体育教学中都存在着健康知识培养确实的情况,对于学生健康习惯、行为的培养缺少足够的重视,这在影响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同时,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带来较大的消极影响。若想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体育教师需要解决这一教学现状,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融合一些有关体育运动的正确技巧、方法等,一方面加强学生的健康运动的意识,另一方面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避免在锻炼过程中因错误的方法造成身体上的损伤。
  首先,体育教师在日常体育课堂教学中需要加强健康知识的渗透,使学生掌握一些基础体育运动的准备活动、锻炼技巧。只有在掌握了正确、科学的理论技巧之后,才能为学生形成健康的运动习惯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顺利进行。其次,高中学校需要对在体育课堂中渗透健康教育引起想当的重视,成立专业的课程研讨小组,共同构建健康知识的教学框架与知识体系,使体育教学更加具有科学性,加强学生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的培养与形成。
  3  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素质得到全面而综合的发展。而体育课堂教学是培养高中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师需要根据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身体素质的差异性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高中生的体育学科素养与核心素养能够相互促进、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戴燕,辛艳军.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8):128,135.
  [2] 叶上雄.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2000(2):9-12.
  [3] 李玉强.高中体育文化的价值理念与课程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23):154-155.
  [4] 杨蕊.高中体育如何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J].田径,2018(8):14-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71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