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育专业毕业生求职行为与职业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了解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的求职现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随机抽样了60名扬州大学体育学院2014级毕业生,采用周汝等修订的《大学生求职行为量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进行了调查,并对不同方向的学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体育专业毕业生职业自我效能感、准备求职行为、实际求职行为均不高;不同方向的体育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准备求职行为、实际求职行为差距不大;促进职业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有助于体育专业毕业生准备求职行为的增加。
  关键词:职业自我效能感  求职行为  体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2(b)-0249-03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求职人数大大超过了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人数,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了社会的一大问题。求职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会因为求职过程中的成功或失败而产生相应的改变。求职行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职业自我效能感考虑较多的一个因素。
  作为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其专业性较强,就业面的选择相对较窄。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体育专业毕业生求职行为及职业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讨论。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求职行为及职业自我效能感的状况及两者的关系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等网络数据库中用“求职行为”“职业自我效能感”等关键词进行检索,查阅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对文献中的观点进行分析。
  1.2.2 问卷调查法
  以扬州大学体育学院60名2014级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周汝修订的《大学毕业生生求职行为量表》及《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进行了问卷调查,分为5个维度,均为Likert式5点计分方式。
  1.2.3 数理统计法
  将收集好的数據统一进行分析整理,采用Excel、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自我效能状况
  2.1.1 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基本状况
  对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在职业自我效能感的5个维度进行基本的描述统计,结果如表1。
  由表1可知,体育专业毕业生职业自我效能感各维度上的均值略高于3,提示他们的职业自我效能感的水平一般。另外从各维度均值大小关系来看,未来规划、自我评价、目标选择维度上分值相对较高,说明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对自我能力有一定的认识,求职目标较明确。而问题解决与职业信息维度上的得分较低,提示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搜集职业信息能力相对较低,且遇到困难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自我评价维度的标准差最大,职业信息维度的标准差最小,说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差异较大,而对职业信息了解程度相差较小。
  2.1.2 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职业自我效能感专业方向上的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职业自我效能感5个维度在不同专业方向大学生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社会体育专业方向毕业生在职业自我效能感5个维度的得分上均高于体育教育专业方向毕业生,且标准差也都较小,但各维度上专业方向的均值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其原因可能与不同专业方向的毕业生知识结构有关,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求职意向绝大多数是教师岗位,而社体专业方向毕业生学习内容以经营体育项目、社会体育活动为主,有更加广阔的求职方向与选择。
  2.2 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的求职行为状况
  求职行为可分为准备求职行为和实际求职行为。
  对不同专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对其准备求职行为进行比较,结果见表3。
  从表3可知:总体来看,不论是体育教育还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准备求职行为均不高。从数值上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毕业生准备求职行为(2.963)的均值略高于体育专业方向(2.714)的毕业生,但两者间的差异并不具有显著性(P=0.177,P>0.05)。这提示2个专业方向的学生在准备求职行为上均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对不同专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对其实际求职行为进行比较,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总体来看,不论是体育教育还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实际求职行为均不高。从数值上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毕业生实际求职行为(2.954)的均值略高于体育专业方向(2.761)的毕业生,但两者间的差异并不具有显著性(P=0.303,P>0.05)。体育专业2个方向的毕业生在实际求职时,态度均应更加地积极,将自身的求职意向转化为实际的求职行动,来提高择业的成功率。
  2.3 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职业自我效能感与求职行为的关系分析
  2.3.1 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职业自我效能感与求职行为的相关分析
  为探讨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职业自我效能感各维度与求职行为的关系,计算了职业自我效能感各维度与求职行为各维度间的相关系数,结果如表5。   由表5可知: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准备求职行为与职业自我效能感的5个维度均呈正相关,由SPSS 20.0分析结果得出,相关系数都大于0.2,所以准备求职行为与职业自我效能感的5个维度均具有弱显著性。
  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实际求职行为与职业自我效能感的5个维度均呈正相关,由SPSS 20.0分析结果得出,相关系数都小于0.2,所以实际求职行为与职业自我效能感的5个维度均不具有显著性。
  2.3.2 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职业自我效能感与求职行为的回归分析
  为考虑体育专业毕业生职业自我效能感与求职行为整体性的关系,对职业自我效能感的5个维度进行汇总,并分别建立2种求职行为与职业自我效能感的一元回归模型,结果见表6。
  由表6分析结果可得出,相关系数大于0.2,小于0.4,所以体育专业毕业生准备求职行为对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回归具有弱显著性,而实际求职行为对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回归分析结果得出,相关系数大于0,小于0.2,则不具有显著性或极小显著性。
  以上数据说明职业自我效能感与准备求职行和实际求职行为为呈正相关,但是自我效能感对实际求职行为的影响变化不大,对准备求职行为而言,职业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可以促进求职行为的进行。
  3  结论与建议
  3.1 結论
  (1)体育专业毕业生职业自我效能感、准备求职行为、实际求职行为均不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2)不同方向的体育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准备求职行为、实际求职行为差距不大。
  (3)体育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与准备求职行为正相关,与实际求职行业关联不大。促进职业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有助于体育专业毕业生准备求职行为的增加。
  3.2 建议
  (1)求职过程中,碰壁、失败都会对自我信心造成影响,从而对自我效能感产生不良的影响,学校应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学生提前了解未来踏入职场后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挑战。促进职业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2)指导学生对自身情况进行分析,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身情况,以便做出良好的自我定位,有助于学生的职业规划,面对求职过程中的决策困难。
  (3)学校积极开展职业规划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职业规划,了解实时的职场信息,对眼前的就业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4)学生应充分利用自身优缺点,通过搜集职业信息,寻找到最适合自身的职业,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提高就业概率。
  (5)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在校期间,学生要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的练习并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工作中去,提高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冯香.大学生职业决策量表的编订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
  [2] 鲁铱,李晔,卢静怡.求职自我效能感对求职行为的作用机制[J].心理研究,2012,5(3):48-53.
  [3] 赵延昇,周汝.大学毕业生社会支持与求职行为的关系的研究:基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主动性人格和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J].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学报,2015,28(5):63-70.
  [4] 张文慧,雷晓鸣,王晓钧.职业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2(3):13-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71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