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粘虫的危害以及防控技术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玉米是我国关键的经济与粮食作物,而玉米粘虫则是其常见病害。本文首先总结了玉米粘虫的特征以及田间为害症状,之后对于病害识别、防控与治理技术进行了分析,而防治方面则探讨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与农业防治对策,希望可以给玉米粘虫病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提高我国农作物生产水平。
关键词:玉米粘虫;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
玉米粘虫是我国玉米种植行业中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与一般害虫不同,玉米粘虫有一定的潜伏期,并且在生存能力上也强于其他害虫,加之有着较快的繁殖、迁徙速度,一旦爆发就会造成较大的灾害。一方面玉米粘虫会对农业收成产生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危害到食品安全性,需要对防治工作予以重视。
一、玉米粘虫的特征以及症状
粘虫属于夜蛾科昆虫,成虫体长可达到2cm,呈灰褐色或黄褐色,以雄性蛾色较深。粘虫卵呈半球型,排列成行但不整齐。幼虫生长共计分为6龄,体色变化多样,在虫害数量较少时,颜色较浅,而在爆发严重时期颜色转深。玉米粘虫孵化时间多为8~10d,在第一次蜕皮需要6~7d,其后每次蜕皮各间隔3d左右,每次蜕皮计为1龄,随着体型的增大,食量也在不断增大。根据既往虫灾总结,在4龄以上的粘虫幼虫颜色多为灰黑色,头部呈红褐色。
粘虫幼虫对玉米叶片造成危害,成虫在叶尖或嫩叶与心叶间产卵,从而导致叶片进行纵卷。初孵的幼虫腹虫未完全发育,所以行动方式以匍匐为主;初龄期的幼虫可以啃食叶肉,叶片表面形成白色斑点,在2龄期则致使叶肉产生小孔,3龄期则可以导致叶面形成缺损,或将心叶吃光。在进入5龄以后,则进入暴食期,将幼苗全部吃光,只在叶片上剩下叶脉,形成光杆结构,导致出现严重减产或绝收。在一块田地被害虫吃光后,则立即迁移处临近的区域进行破坏。
二、玉米粘虫的防控与治理
(一)玉米粘虫危害发生的判断
玉米粘虫的防与治二者的关系为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其在爆发后即难以控制。经过总结,玉米粘虫的爆发影响因素有三条,分别是幼虫数量、环境温度以及环境湿度。基于玉米粘虫的防控需要,首先要判断出粘虫的爆发几率。众所周知,玉米粘虫有一定的迁徙性,所以传统的控制来源方法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出于掌握粘虫动态的需要,可对幼虫数量进行预测,并利用诱虫工具进行诱惑,如谷草等,进行捕杀。
(二)玉米粘虫的预防措施
由于玉米粘虫有着较快的繁殖速度,会对作物产生较大危害,所以需要将预防作为防治工作的主要措施。在具体预防措施的制定上,可结合本地区玉米粘虫的发生规律,将玉米粘虫的发生可能性降至最低。具体来说,可以应用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其一,对于田间玉米苗的密度进行严格控制,在低4片叶长成后,即需要对田间中进行严格观察,如果植株密度过高,则要及时进行间苗处理,保证植株间距的合理性,即可以及时控制采光情况,保持良好通风,对于粘虫害的预防有良好的作用;其二,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及时进行松土处理,避免土壤出现板结现象,如本年份降水量较大,则尽快进行排水;其三,及时进行追肥处理,保证土壤中氮与钾元素的足量供应,定期进行除草,避免形成粘虫的有利生长条件。
(三)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即是有针对性地根据玉米粘虫的生物弱点进行攻击。在正常情况下,玉米粘虫对于糖分与醋都的较强的敏感性,可以应用糖或醋原料来诱引玉米粘虫进行统一处理;与此同时,玉米粘虫有较强的喜光性,与其喜糖、醋的特性,即可以将其有效捕杀。首先将糖、醋以及适量杀虫剂进行混合,并将调制完毕的杀虫剂涂抹于玉米枝叶上,玉米粘虫即会自然地被吸引,进而统一消灭。也可以在夜间在玉米地中放置杀虫灯,在玉米粘虫在夜间被灯光吸引时集中进行消灭,可以有效提高杀虫效率。
(四)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即是应用化学药剂进行灭虫,结合玉米粘虫的特点来看,其主要在玉米粘虫的生殖或繁衍之间进行杀灭,也可在3龄前进行消灭,此时应用化学制剂进行杀毒会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未成熟的幼虫可喷洒细脲类化学药剂,并应用喷雾式喷洒,而对于成虫,则要适当提高药剂浓度,保证杀灭能力。但是在化学药剂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过量使用,以免造成生物灾害,影响作物生存率或對作物产生毒害污染。
(五)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即是重视田间管理,通过对玉米田进行有效的管理来进行防治。具体对策如将以田间被啃食过的玉米枝叶进行整理,但由于其上可能仍然附着粘虫幼虫,所以不得随意丢弃,应当集中焚烧处理。与此同时,在玉米品种选择上,也应当尽量选择具有较强病虫害预防能力的品种,有针对性地施加水肥,从而减少玉米粘虫对玉米作物的影响。
(六)不同阶段粘虫的消灭
在成虫处理上,应利用成虫产卵阶段需要补充的营养以及具有较强趋光性的特点,可以在每年五月成虫迁徙期安放杀虫灯,数量可控制在每2hm23盏灯。傍晚可以田间具有较好通风处放置酒精、醋与白糖与杀虫剂的药液,白糖:醋:水:酒精:90%敌百虫比例为1:4:3:1:1。
对于虫卵的处理,其有较强的趋枯性,可以每年五月下旬,在玉米田间放置一定数量的枯杆,高度可少许高于玉米高度,每3d更换一次,并集中焚玉米枯杆。
在幼虫的处理方面,可结合预报,在幼虫达到3龄前,在每百株应用喷药手段进行联防治理,药液配置上,可应用甲维盐、阿维素菌与毒死蜱等进行混合,在植物中下部或地面进行集中喷洒。
在前文分析中不难发现,玉米粘虫对于玉米作物的危害十分严重,结合粘虫灾害爆发的特点来看,以往的事后处理方法对于粘虫已经无法很好地起到防治作用,将预防与治理结合起来,应用多种手段进行防护工作,如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等等。在防治工作中要尽量避免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蒋庆民.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与技术,2019,39(14):115-116.
[2]张海龙.玉米粘虫防治技术要点[J].农业与技术,2019,39(11):105-1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81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