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视障学生“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视障学生由于自身存在一定缺陷,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可能与正常人存在较大差异。随着近年来我国残疾人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为残疾学生创造优越教学条件的同时,也为残疾学生思想价值观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视障学生的特殊性给教师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且视障学生还处于成长阶段,学校应重视培养视障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分析视障学生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视障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思路与对策,使视障学生能够正视自己,更加珍爱生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视障学生 价值观教育 问题 对策
  视障学生由于身体的残疾在社交、生活、学习等方面与其他人有所不同,造成其形成特殊的心理特征。身体的残疾、情绪得不到宣泄、其他人的观念等因素导致视障学生只能长期压抑内心的真实感受,视障学生常表现为自闭、敏感、自卑、偏激和焦虑,同时由于视力障碍,视障学生的触觉和听觉较其他人更为敏感,内心情感也更加丰富细腻,通常能感悟到其他人所感悟不到的情感。生理缺陷和心理特征之间的落差导致视障学生过度关注自我,沉腻于狭小的生活圈中,与外界接触较少,难以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因此,价值观教育在视障学生教育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视障学生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经费和设施保障不充分
  目前,我国已加大对贫困山区、残疾学生、少数民族等特殊学生群体的助学力度,特殊学生群体的入学率已得到显著提升,且教学师资环境亦得到明显改善。但是由于视障学生生活模式与成长环境与普通学生相比有很大不同,两者之间在事物认知、心理特征、社交行为、情感表达、个体发育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因此,需要学校与教师在传授学生各类学科知识的同时,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帮助他们形成自信樂观的生活学习态度。我国视障学生教育体系起步较晚,整体教学发展比较落后,各学科硬件设施和视障学生专用的盲文教材等教学资源配备有限,且视障学生价值观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经费和设施保障不充分。
  2.不够重视视障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我国传统的视障学生教育体系主要围绕各学科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展开教学工作,以培养视障学生专业技能作为教学目标,而忽视视障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精神层面的需求。尤其是对于处在青春发育敏感期的视障学生,更应重视引导其形成正确价值观,在为视障学生具备未来独立生存能力奠定坚实物质基础的同时,还使他们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平和的心态。但是现阶段,由于视障学生教育研究起步较晚,针对视障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研究较少,且研究案例有限,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视障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发展。
  3.对视障学生心理特征和价值观现状缺乏准确把握
  正是由于缺乏视障学生思想政治、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研究案例,导致对我国视障学生的心理特征及价值观形成特点缺乏科学系统性研究,因此,难以准确把握视障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价值观现状,学校也无法有效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价值观教育活动。学校只有明确认识视障学生各成长阶段的心理特征和价值观状况才能更好地结合视障学生身心发育特点,使其逐步意识到生命价值的可贵。另外,学校应针对视障学生价值观教学目标特点,结合视障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需要,具有针对性地选择价值观教学内容。而传统的价值观教育只适合普通学生教育需求,围绕视障学生的价值观教学环节相对较少,从而无法充分体现价值观教育在视障学生教育中的价值。
  二、强化视障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思路与对策
  1.优化视障学生价值观教育外部环境
  学生价值观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校应从价值观教育外部环境着手,提升校园内部环境建设,加大视障学生教育资金投入,为视障学生提供现代化的无障碍公共设施和视障学生专用的智能学习设备。通过升级优化与视障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公共服务设施、专用智能产品及个性化的服务,逐渐拓宽视障学生的社交途径,通过广泛社交逐步建立起对生活的信心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2.拓展视障学生价值观教育路径
  为拓展视障学生价值观教育路径,学校应根据视障学生特点将价值观教育渗透到语文、思政及专业学科教学中去,充分发挥这两门学科在学生价值观教育方面的作用优势,通过学科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潜移默化地引导视障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应不断强化教师的德育教育意识,坚定教师的理想主义信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视障学生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学校实际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打造以视障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氛围,定期开展深受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以此弘扬健康向上的精神观念,强化视障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其更加自信地发挥自身专长,实现全面发展。
  3.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对视障学生身心的调节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以来都是视障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且薄弱环节,学校、教师和社会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视障学生成长和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学生入学阶段,对其进行健康心理筛查,全面了解视障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现状。学校应针对视障学生心理特点开设心理健康课堂,定期组织视障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对个别心理问题突出的学生采取专项心理干预辅导,通过电话、面谈等方式实时掌握视障学生的心理动态,同时对其建立心理档案并分类归档,以此作为心理案例研究的基础。另外,学校和教师应创新学生心理健康培养模式,不断开发新的残疾人心理互助模式,充分运用视障学生自我及相互教育功能,在矫治视障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锻炼其心理素质,使其心理逐渐得到康复。
  4.重视视障学生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对于视障学生的教育重点应放在如何引导并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发挥一技之长,为推动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视障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人际交往逐步认识自我,对自身做出正确的社会定位,接受并适应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不便,用乐观积极心态消除内心的痛苦,使其充分认识到每个不同生命个体的社会价值所在,善于发现和学习他人的优点,在社交过程中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另外,学校应围绕视障学生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突出人际交往、社会道德标准、法律法规等专题教学内容,在适应视障学生理解水平的基础上,充分调动视障学生主动融入社会的积极性,以此适应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助于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结论
  在新时代社会环境发展下,处于成长发育期的视障学生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出现偏激和极端的想法,不利于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学校和教师作为主导教育力量有责任、有义务引导视障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用爱心帮助视障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勇敢乐观面对生活,努力克服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难题,重拾生活的信心,珍爱生命,认识每个生命个体的可贵,从而使视障学生逐步找到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邱淑女.特殊院校残疾学生心理辅导实践研究——以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2013,(09):187.
  [2]苗雪.普通高校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其重要性[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5):231.
  [3]廖鸿冰.残疾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及教育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2,(04):1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84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