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成人学校发展的机遇、挑战与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根植于农村、直接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教育服务功能的乡村成人学校,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实现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背景,探讨了乡村成人学校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时代之机、历史之困与发展之路,为各乡村成人学校新时代转型发展提供了借鉴,以此实施精准有效成人教育供给,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成人学校;精准教育供给
  [作者简介]娄眉卿(1982- ),女,上海人,上海开放大学松江分校,讲师,硕士。(上海  201600)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06-0078-06
  一、时代意义及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要求健全党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加强农村文化引领。
  要实现国家战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总要求,势必离不开教育,特别是乡村成人学校教育服务功能的持续作用。沿海郊区各农村乡镇成人学校(简称“成校”)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曾经在扫除青壮年文盲、推广农业科技、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管理水平、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升村民综合素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时代背景下,要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实际实用实效”的涉农专业教育培训;要培养、打造一批懂农业、懂生态、爱农村、善治理、强党建的农村村干部,在乡村这块广袤的“试验田”上调动教育主体职能,增加农村成人教育供给,统筹协调乡村教育资源;要传承优秀乡村文化,在乡风文明、精神文明阵地、农民素养提升等方面持续发挥教育服务功能。在解答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过程中,承担农村成人教育的乡村成人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更发挥着不可替代、支持服务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这为转型中的乡村成人学校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与难得历史机遇。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成人学校发展的“历史之机”
  乡村振兴战略是原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既切中当前城乡一体化发展、均衡化发展的短板,也积极探索生产要素、资本、人力资源在城乡间的有机流动。这一重大思想战略的历史渊源、目标作用、规划宣传等工作需要落实,让党的重大战略为广大农村群众知晓、接受与认可,必须有战略思想教育宣传的“责任主体”。根植于乡村发展近40年的乡村成人学校,其核心功能是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教育服务,在贴近“三农”上有天然优势。在广大乡村、田间地头、茶馆村舍宣传乡村振兴战略,是乡村成人学校创新发展的“试验田”。
  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目标,对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有更为深刻的内涵与更为广阔的外延,也为乡村成人学校发展提供了丰富空间。
  1.以产业兴旺代替生产发展,乡村成人学校在职业农民培育、农业技能培训等涉农教育上大有可为。农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强调在农村不仅要注重生产,而且要注重三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城乡间的有效流动与协调发展。产业兴旺这个基础不牢,后面目标都无法顺利实现。产业兴旺归根结底是涉农产业的人才兴旺,强调走质量兴农、战略兴农、品牌兴农之路,需要大量专业的职业农民、农技人员、返乡创业青年。对上述涉农教育培训人才的有效供给,是乡村成人学校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2.以生態宜居代替村容整洁,乡村成人学校在生态环境理念、生态文明习惯、参与生态环境建设上大有可为。从“厕所革命”到沿海发达城市乡村已经开展的“垃圾分类”,从乡村村容村貌“环境治理”到沿海发达城市乡村探索的“标准化乡村建设”,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仅停留在村容村貌的环境整治上,更要站在生态文明的高度,特别需要乡村成人学校发挥乡村成人教育的宣传引导优势,结合现阶段实践的社区教育共同体模式,协调村内各级各类公共教育资源,在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意识、生态环境有效开发上适时引导,真正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3.以治理有效代替管理民主,乡村成人学校在探索法治、自治、德治的乡村治理中大有可为。《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基本形成现代乡村治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农村基层党组织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村民自治实践进一步深化,村级议事协商制度进一步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乡村成人学校在提供乡村公共教育服务、参与完善公共管理、培训乡村基层党员干部,提升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育多种社会主体共同参与乡村治理等方面都大有可为。
  4.重提乡风文明,借助农村社区教育,乡村成人学校在乡风文明的塑造上可以发挥核心功能。乡风文明从本质上体现了农村精神文明,其核心在于推动和引导广大农民树立新的思想境界、理念和意识,养成科学、合理、文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乡村成人学校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终身学习文化、扩展信息技术应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乡村法治建设、传承农耕文化、厚植宣扬家风家训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可以借助原有的社区教育基础,巩固优势,持续发力。
  5.以生活富裕代替生活宽裕,是乡村成人学校教育服务的归结点。乡村振兴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内容。从宽裕到富裕,虽一字之差,却有着更深层次的要求,也有着更为广泛的提升空间。乡村成人学校要在助推产业兴旺、参与社会治理、铸造乡风文明上做好文章,最终归结为农民生活更富裕,在获得感、幸福感的提升中重新定位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功能、新发展、新空间和新使命。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成人学校发展的“现实之困”
  1.乡村成校培育培训的教育主体责任缺失,有淡化和边缘化风险。“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通过对美国战后经济的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农业生产的增长中,20%靠的是物质投入,另外80%靠的是教育和与教育相关的科学技术的作用”①,可见教育在农业生产和发展中的显著地位和作用。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教育供给助力战略过程中,涉及教育、财政、农业、妇联、人社、群团、本级乡村政府等诸多部门,但目前各部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明显,未能形成由当地乡村成人学校为教育主体的统一规划与管理,特别是教育有效供给中缺乏“领头羊”,整体合力作用的发挥受限。
  同时,多年来乡村成人学校从事的成人教育受村镇政府的重视非常有限,沿海郊区的农村成人学校又多受村镇政府及区县教育主管部门的“双重领导”。在多头管理过程中,体制机制长期受阻,不少乡村成人学校的基础设施老旧,教育经费下拨后缺乏长期有效、多部门协调的“项目引领”,导致乡村成人学校的教育主体功能不断弱化,有的甚至出现了淡化与边缘化风险。沿海发达城市某些乡村的成人学校撤并,取而代之的是青年夜校、妇女学校、田间课堂、创业学校等各教学门类,严重阻碍与限制了成人学校主体作用的发挥,亟须理清与理顺,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教育供给上的组织保证。
  2.乡村成人学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第一,乡村成人学校教师存在“角色冲突”。管理心理学上的“角色冲突”是指当个体在工作中面临多种期待时,如果服从了一种角色的要求,就很难满足另一种角色的要求,这时便产生了角色冲突。乡村成人学校整体上人力资源相对短缺,身兼多职是许多成人教师的常态。对于教师而言,多角色的现状不仅带来了工作压力,更重要的是乡村成人学校以“办班”为主的教学管理与以学科研究为主的职业发展之间的矛盾特别突出,让承担更多教学管理工作的教师有劳无所获的感觉。长此以往,不仅影响乡村成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很难充分发挥其特长,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第二,乡村成人学校教师专业化培养“放任”。教师作为专业化水平较高的职业,其本身也需要继续教育培训。多年来,乡村成人学校多数尚未制定完善的教师培训制度,教师专业化培养工作没有形成长效机制。乡村成人教育教师业务指导由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或区县教育局承担,有的乡村成人学校教师没有后续接受正规的继续教育培训,或培训的普通教育内容根本无法应对成人教育要求。教师培训中没有对实践操作有硬性的学分及研修学时规定,多从“自我发展、自我需要”出发,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上缺乏统一考虑与顶层设计。
  第三,乡村成人学校教师特色化发展“滞后”。今天的乡村成人教育,在依靠网络开展教学的模式下,信息化素养及教学团队运作能力欠缺。乡村成人教师在贴近“三农”的涉农核心素养上的缺失,导致其实践教育不足,与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之间缺少合作,产教融合不到位,培养的学生缺乏实践技能。同时,区别于普通学校的“办班管理”能力,开放包容的教学团队组织能力,开展以网络课程、在线课程、直播课程、移动课程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能力,这些都是目前乡村成人学校教师特色化发展所缺乏的。这些限制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是目前乡村成人学校内涵发展的薄弱之处,也势必影响成人学校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责任发挥,导致优质有效农村成人教育供给不足。
  3.涉农培训,缺乏统一规划与拳头培训,有被分散与替代的风险。从2017年年底中央首次提及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国家大力发展涉农专业,加上之前乡村成人学校特有的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功能,“涉农”培训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业技能培训已经开展。但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作为教育供给主体部门的乡村成人学校缺乏有效的规划,更缺乏有吸引力的拳头“涉农”培训。
  以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所对应的培训主体——新型职业农民为例,现阶段,沿海发达地区乡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都在积极探索“家庭农场主”模式。率先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的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模式以农户家庭为经营主体,实现了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兴旺的典型现代农业模式。但纵观上海松江各乡村成人学校,提供“家庭农场主”职业培训的规划与菜单“少之又少”,乡村成人学校在厚植社区教育、社会治理、热热闹闹营造乡风文明的同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最基础的产业兴旺“涉农”培训中败下阵来,社会服务功能出现明显短板。
  乡村成人学校在提供与上海等特大型城市相匹配的特色农产品、绿色产业、品牌化经营的涉农培训上几乎空白,仅有的培训也是承担组织功能,充当零星培训的临时组织者,自身缺乏长远的规划与专业师资。对农民进行“全产业链”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更为短缺,这是当前沿海发达地区乡村成校在提供有效教育供给时所需考虑的。要特别警惕乡村成人学校“社区教育”强、“涉农教育”弱、“长短腿”走路的怪相,这必然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基础,也事关乡村成人学校的生死存亡与长远发展。
  4.乡风文明与社会治理,缺乏深度参与和规范化,有同质化风险。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沿海发达地区在参与社会治理及乡风文明过程中,依靠乡村成人教育中社区教育的特定功能與特殊优势,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在优秀传统文化、乡土教材、生态风貌、和谐共生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等方面颇有成绩。但是,在轰轰烈烈的“乡村社区教育”过程中,要冷静看待热闹背后的问题,注意问题背后的伴生风险。
  乡村成人学校主导的社区教育,有急于求成而忽视循序渐进的风险,主导主演各种与村生态、乡风、治理有关的活动热闹非凡,却经常是少数“熟面孔”反复参与,很多农民、村民依然在“安静的角落”无人问津,“一头热”的政策忽视了每个乡村地方的差异性与客观现实。近年来以社区教育为主的乡村成人教育中,广泛参与有余而深度参与不足,真正有品牌、有亮点、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文明与社会治理样板不多,规范化程度不高,很多乡村成人学校社区教育的辨识度不够,同质化倾向明显,暴露出参与度、深入性、创新性、特征性不够等深层次问题。这既是沿海发达地区成人学校现阶段所表现出的问题,也是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其他地区后续可能会面临的问题。要探索与村域特征契合的特定乡村人文定位,提炼特定乡村文化,乡村成人学校在精准教育供给上应有思想上的高度站位。   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成人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1.强化教育主体责任意识,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多方联动。今天的乡村成人学校,承担的教育服务功能已不再仅仅是对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办学体系下涉农人员的学历补偿教育,也不再仅仅是“小打小闹”的农业技能培训,而要站在乡村振兴战略时代大背景的高度上,重塑与顶层设计乡村成人学校在推进和提高新型职业农民、提升乡村居民公共素养、文化传承与完善乡村治理的再教育路径。要在整体规划时明确乡村成人学校的教育主体责任、定位、功能。当前,沿海各乡镇都已设立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建议下设“教育供给办公室”,并由各乡村成人学校负责统筹协调各种教育需求、教育资源,理顺教育供给的工作机制与体制。
  在工作实践中,建议由区县开放大学(社区学院)积极联合各乡村成人学校,做好以下尝试。要努力形成坚定的发展共识和组织保障,发挥乡村成人学校教育的龙头作用,做好与各相关单位的统筹协调、规划实施、条件保障和督导检查等工作。乡村振兴召唤乡村成人学校的主体责任地位,更需要依靠乡村成人学校借助乡村内部和外部力量的共同参与,联合规划,携手推进。要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中教育资源开发保护和资源输入的有效联动,重视对本土文化遗产的保护,深挖其教育内涵和学习元素,保留特色,同时也要鼓励知识、经验、课程等教育资源输入,扩大开放,厚植乡村振兴的深度与广度。
  2.提能增效,提升乡村成校教师专业化。教师始终是学校的核心资源,教师本身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决定教育供给的质量。提升乡村成人学校有效供给,其落脚点是提能增效,加强乡村成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与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匹配的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其重点在于“一专多能”,即涉农核心素养与多种能力并举,涉及办班管理、资源开发、学习支持、教学组织、教育技术等方面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这既是成人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第一,破解乡村成人教育教师“角色之困”。特别建议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教育主管单位及乡村镇政府共同协商乡村成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明确规模、结构等基本问题,制定选聘、考核、晋升、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提升教师专业化能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学校办学和教学特色,遵从乡村成人教育普遍规律,在考评标准上加大成人教育教师教学及管理工作的比重,形成教师个人发展、职业发展、学校事业发展三者紧密结合的管理机制。
  第二,破解乡村成人教育教师“培训之困”。建议乡村成人学校设计专业化培训内容,包含涉农专业知识培训、实践教学培训、教学组织能力培训、教学管理能力培训。通过培训,教师不仅熟练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手段,更能善于总结与提炼富有村域特色的社区教育与文化。学时考虑有基本达标线,如5年内不少于360学时。
  第三,破解乡村成人教育教师“特色之困”。建议推动基于“教学团队”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乡村成人学校要与农委、涉农职业院校、区县开放大学(社区学院)联合,选聘培养一批教学及管理带头人,重点带动涉农培训、劳动技能创业、村民素养提升的教学研究。建议推动基于镇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通过主持或参与产品研发、指导镇企合作单位研究实践,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师赴“涉农”企业一线挂职锻炼,丰富教学培训内容,采集实践教学,真正使乡村成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接地气、有特色。
  3.针对不同涉农人群,分类实施精准教育培训供给。第一,有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育“乡村精英”。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是“产业兴旺”主体人群,是乡村建设中的“精英”,更是一项涉及多部門、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乡村成人学校提高站位,做好整体规划设计,具体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各个时期培训,并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不同类型新型职业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乡村成人学校需要牵头协调辖区内农委、农技学校、公共教育机构、农村合作联社、农民等多方参与,对培育目标、内容、方式、效果等详细追踪,根据规划配置优秀涉农培训师资,增加涉农培训的教育指导、教育评价与教育监督,形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拳头产品”。以上海为例,在沿海发达地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中,乡村成人学校要率先探索农产品营销、质量监控、品牌创建、资金借贷、农技操作、政策法规等针对性教育与培训。在此基础上,成人学校与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联合,提升家庭农场主的学历层次,真正从思想观念、管理理念、职业水平、创业发展等方面提供精准教育供给。
  第二,适时开发基于返乡(城市来村)人员的创业教育,培育“乡村新秀”。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农村发展利好政策,使得农村返乡(城市来村)人员等愿意到农村就业和创业,是乡村建设中的“新秀”。建议乡村成人学校在“创业教育”方面提供精准教育供给,沿海发达地区的乡村成人学校要以“农家乐”“都市休闲农庄”创业培训为抓手,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知识、岗位技能、礼仪等能力素质。乡村成人学校为创业人员在资源、资金、资历、心理等方面开展针对性培育,进而开发有可操作性的培训课程,形成“菜单式”模块化培训方案,根据入村创业人员的不同需求,在创业素养、创业政策、创业行业上下游发展上多想培训内容、多做培训尝试,这是创新发展乡村成人学校教育供给的新课题。
  4.借助社区教育优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普适性规范化样板,集中力量打造“一村一品”的文化建设与乡村治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大背景下,乡村成人学校应继续探索农村成人教育规律,巩固与发挥沿海地区农村社区教育优势,以现有“乡村主体”为对象,扩大乡村社区教育受众面,做到全员参与、全员共建、全员共享、全员提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民素养提升、传统文化传承以及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培育等方面贡献更多的可复制、可推广、具有普适性的规范样板化,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模板可循,在此基础上集中力量打造“一村一品”的文化建设与乡村治理新亮点。这既是战略的时代要求,也是沿海成人学校创新发展赢得时代机遇的大好实践。以上海郊区乡村社区教育“一村一品”为例。青浦区金泽镇蔡浜村培育了“阿婆茶”文化品牌;浦东新区书院镇建设了“院·生活·诗意”乡村诗社;金山区廊下镇山塘村将“田间课堂”“宅基学堂”“养心讲堂”“议事公堂”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四堂文化”。嘉定区华亭镇毛桥村传承了“黄草编织”的技艺;松江区新浜镇文华村打造了“乡村茶馆课堂”;崇明区港西镇北双村建设了融宣教、党建、社情民意、矛盾调解为一体的村民综合学习点,成为乡村社会治理新平台。
  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实现“两个百年”宏伟目标的征途上,在乡村振兴战略时代大背景下,乡村成人学校需要在机遇中迎接挑战,克服自身发展局限与困境,积极实践创新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准有效教育供给,承担农村成人教育应有的使命与责任,在新时代绽放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华章。
  [注释]
  ①全国教育学研究会.论教育与国民经济的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93.
  [参考文献]
  [1]冯立国,刘颖.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若干问题——定位、角色和职责与职业发展[J].中国远程教育,2016(8):72-78.
  [2]李伟.农村成人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研究热点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J].成人教育,2019(2):48-55.
  [3]钱俊.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使命及变革[J].教育与职业,2018(22):66-69.
  [4]侯新颖.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成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当代继续教育,2019(4):64-68.
  [5]方拥军,陈乃林.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农村成人(社区)教育发展创新前瞻[J].职教论坛,2018(4):109-1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8724.htm